编辑推荐
本书从原理、制度、实践、技术等角度对立法进行全面审视,力图研究立法现象并阐明立法规律。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西南政法大学地方立法研究院(地方立法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编写的立法学课程教学用书,编写者具有深厚的立法学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立法实务经验。
本书包括导论、立法原理、立法体制、立法主体、国家立法、地方立法、立法准备、立法程序、立法监督、立法解释、立法技术、立法评估等内容,从原理、制度、实践、技术等角度对立法进行全面审视,力图研究立法现象并阐明立法规律。
本书在表达立法学一般原理的基础上侧重对立法学前沿问题的揭示,引导读者对立法学理论的研究以及培养其实务兴趣。
作者简介
编者周祖成,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地方立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主要从事法治与立法相关问题的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第一章 立法原理
第一节 立法概念
第二节 立法原则
一、依法立法原则
二、民主立法原则
三、科学立法原则
第三节 立法的作用及其限度
一、立法的作用
二、立法作用的限度
第二章 立法体制
第一节 立法体制的概念
第二节 新中国立法体制的演变
一、初创探索阶段
二、权力集中阶段
三、立法权下移阶段
四、全面完善阶段
第三节 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点
一、一元
二、两级
三、多层次
第三章 立法主体
第一节 立法主体的概念及分类
一、立法主体的概念
二、立法主体的分类
第二节 作为立法主体的立法机关
一、立法机关的分类
二、立法机关的构成
三、立法机关的职能
第三节 立法主体的权限
一、国家立法权
二、地方立法权
第四节 授权立法
一、我国授权立法的历史与概念
二、授权立法的必要性
三、授权立法的类型
四、授权立法的限制与程序
第四章 国家立法
第一节 国家立法概述
一、国家立法释义
二、国家立法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
一、全国人大立法的含义和特征
二、全国人大的立法权限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含义和特征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限
第四节 国务院立法
一、国务院立法的含义和特征
二、国务院的立法权限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立法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立法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立法
第六节 国务院部门立法
一、国务院部门立法的含义和特征
二、国务院部门立法的权限范围
第五章 地方立法
第一节 地方立法概述
一、地方立法的含义
二、地方立法的特征
三、地方立法的原则
第二节 一般地方立法
一、一般地方立法的发展史
二、一般地方立法的特征
三、一般地方立法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
一、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原理
二、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现实依据
三、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类型
第四节 经济特区立法
一、经济特区立法的内涵
二、经济特区立法的特征
三、经济特区立法的构成
四、经济特区立法的作用
第五节 特别行政区立法
一、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与立法权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
第六章 立法准备
第一节 立法预测
一、立法预测的含义及意义
二、立法预测的种类
三、立法预测的步骤
第二节 立法规划
一、立法规划的含义及意义
二、立法规划的分类
三、制定立法规划的基本原则
四、编制立法规划的步骤
第三节 立法决策
一、立法决策的含义
二、立法决策的主体
三、立法决策的分类
四、立法决策的原则
五、立法决策的步骤
第四节 起草法案
一、法案起草的含义及意义
二、法案起草机关、起草班子和起草人
三、法案起草的过程和步骤
第七章 立法程序
第一节 立法程序原理
一、立法程序的概念
二、立法程序的功能
三、立法程序的原则
四、立法程序的分类和阶段
第二节 提出法案
一、提出法案的含义
二、提案权的归属
三、提案的范围和要求
四、法案列入议程
五、提案的撤回
第三节 审议法案
一、审议法案的含义及意义
二、审议权的归属和审议程序
三、专门委员会和议会大会的审议
第四节 表决法案
一、表决法案的含义
二、表决法案的方式
三、通过法案
第五节 公布法
一、公布法的含义
二、公布法的主体
三、公布法的时间和方式
第六节 立法听证制度和专家立法制度
一、立法听证制度和专家立法制度出现的背景
二、立法听证制度简介
三、专家立法制度简介
第八章 立法监督
第一节 立法监督基本理论
一、立法监督的含义
二、立法监督的必要性
第二节 立法监督的方式
一、立法批准
二、立法备案
三、立法审查
第三节 立法监督的处理方式
一、撤销
二、改变或者撤销
三、立法冲突及其裁决
第九章 立法解释
第一节 立法解释概述
一、立法解释的概念和功能
二、立法解释的基本原则
三、立法解释的分类
四、立法解释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立法解释方法
一、文义解释
二、论理解释
三、社会学解释
第三节 我国现行立法解释制度
一、宪法的立法解释
二、法律的立法解释
三、行政法规的立法解释
四、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解释
五、规章的立法解释
第十章 立法技术
第一节 立法技术规范
一、立法技术概述
二、立法技术规范
第二节 立法体例
一、立法体例概述
二、立法体例的内容
第三节 立法语言
一、立法语言概述
二、立法语言的表述形式
三、立法语言的逻辑
第四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立法现代化
一、推进立法精细化
二、辅助立法客观化
三、提升立法效率化
小结
第十一章 立法评估
第一节 立法评估概念
一、立法评估的含义
二、立法评估的类型
三、我国立法评估的发展进程
第二节 立法评估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民主性原则
三、公开性原则
四、可操作性原则
五、实效性原则
第三节 立法评估的构成要件
一、立法评估主体
二、立法评估客体
三、立法评估标准
四、立法评估内容
五、立法评估程序
六、立法评估方法
第四节 第三方立法评估
一、第三方立法评估的概念
二、第三方立法评估主体的构成
三、第三方立法评估的分类
第五节 立法评估制度建设
后记
立法学是2022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周祖成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立法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