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小史

中国古代建筑小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史话”体裁,概括而形象地为广大读者介绍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流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术,为进一步了解和发扬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奠定了基础,并在继承传统与探索革新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多得的引导作用。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但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建筑及建筑研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导致中国现当代——尤其是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建筑的发展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局面。本书以“史话”体裁,概括而形象地为广大读者介绍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流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术,为进一步了解和发扬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奠定了基础,并在继承传统与探索革新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多得的引导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孙大章,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就职于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并任中国紫禁城学会顾问、中国文物学会民居学术委员会顾问、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专注于建筑历史、民居、清代建筑及古建筑彩画等方面的研究,并主持复原山海关古代建筑等多个项目,在业内声誉卓著。曾参与编纂《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五卷“清代建筑史”,并有《中国民居研究》《中国民居之美》《中国古代建筑彩画》等多部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1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期和演变

原始社会时期

奴隶社会时期

封建社会早期

封建社会中期

封建社会晚期

2 半坡及姜寨

两种原始的居住形式

半坡遗址

姜寨遗址

建筑布置形式反映社会生活特点

3 二里头及殷墟

二里头

殷墟

廊院

夯土、栽柱与纵架

4 考工记

最早的工艺之书

王城规划制度

世室与明堂

早期建筑的施工技术和制度

5 高台榭,美宫室

台榭建筑

咸阳宫遗址

楼阁结构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6 万里长城

历史悠久的工程

构筑雄伟的工程

综合防卫的工程

7 里坊与街巷

里坊制

从汉长安城到唐长安城

宋汴梁城的街巷制

元大都的胡同

8 寺塔建筑中所反映的中印、中日文化交流

石窟寺

塔及喇嘛塔

金刚宝座塔

唐招提寺

大佛样

禅宗样及其他

9 赵州桥与拱券结构

赵州桥

拱券结构

无梁殿

10 营造法式及清工部工程做法

李诫与《营造法式》

宋代建筑科学的成就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工程做法》

11 能工巧匠出自民间

匠心巧运

起重之法

运输之法

统筹之法

12 上林苑、花石纲、园冶

上林苑

花石纲

《园冶》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13 视死如生的艺术--陵墓的地上地下

生命之谜

殉葬与陪葬

象征性的地下墓室

纪念性的地上陵墓建筑

14 轴线艺术

直轴

曲轴

竖轴

虚轴

15 彩色的建筑

琉璃瓦

汉白玉

彩画

16 乡土建筑之根--民居

生活要求是民居设计的基准

用材经济,构造便捷

灵活的建筑形式

17 华夏建筑的特色

严整的城市规划

标准化、多样化的木结构体系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就地取材,因材致用

绚丽多姿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小史是2016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孙大章。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古代建筑小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古代文论 电子书
本书呈现了从先秦到近代中国各体文学理论及批评的发生发展历史,既注意揭示孳乳传统文学观念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多重影响,准确阐释历代文论的大本大宗,又兼顾其逻辑发展链条中常被人忽视的变化细节,从而较完整地勾勒出古代文论发展的整体样貌。本着总体史的理念,注意长时段中古人所体现的致思习惯和言说方式之于文论发展特殊性的关系,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本书可用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教学研究之参考。
小矮人 电子书
当你温柔地对待世界,整个宇宙都会以温柔待你。一本和《小王子》一样温暖心灵的书。
走进建筑 电子书
全书分为三部分,即商业建筑、公共文化建筑和住宅建筑。精选近两年世界各地最新和最具当地特色的作品,不仅讲解了建筑造型以及材料的使用,还包括如何在设计上最大实现建筑的功能性。全书基本代表了当前建筑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商店建筑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商店建筑的各种装饰设计,包括餐厅和咖啡厅、商店、其他等,设计收录了日本著名的设计师和优秀的设计作品。
建筑力学 电子书
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建筑力学的基础知识。全书共11章,主要包括绪论、静力学基础知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和刚度校核、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压杆稳定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建筑力学的关知识,而且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本书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建筑力学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土建类从业人员自学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