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

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

编辑推荐

收录赵世瑜教授近十年来进行社会史研究的新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中的个案从山西的村落、市镇,到明清时期的整体变化,从北方边塞到西南边陲,既寻找区域历史过程的“历史性时刻”,也梳理长时程中的连续性。本书是作者近10年来的论文结集,贯穿了对在一个具体空间的社会结构形成的时间过程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过程(时间)只有在特定的空间中才能得到理解的认知。通过书中的个案,作者意在重申他对于区域社会史之方法论意义的论说,以及借由人类学视角下区域社会的探讨,达致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新阐释,从而解释了历史人类学的含义。

作者简介

作者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首批培养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曾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1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历史人类学及民俗学史。主要著作有《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狂欢与日常:明清时期的庙会与民间文化》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叙说: 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

一、历史学者与人类学者眼里的历史人类学

二、区域历史的结构过程与再结构过程

三、在空间中理解时间

以明清为基点:时间上的连续性

从明清史看宋元史 ——倡导一种“连续递进”的思考方法

一、从一段关于移民传说的材料说起

二、对一种史观的反思

三、但曰“唐宋”,不论“宋元”:对历史时段概念的反思

四、从区域史着手

卫所军户制度与明代中国社会 ——社会史的视角

一、元朝遗产:明朝二元管理体制的由来

二、卫所军户与明帝国的形成:地方的例子

三、内地卫所军户体制的长期延续

四、卫所军户与明代社会中的回回

“不清不明”与“无明不清” ——明清易代的区域社会史解释

一、远人之见

二、“不清不明”:易代时期的失序与地方的利用

三、“无明不清”:对清初弊政的区域社会史讨论

多元的时间和空间视域下的19世纪中国社会 ——几个区域社会史的例子

一、问题之由来

二、“此鸭头非彼丫头”:19世纪中叶的宁波

三、从南下牧马到北上移垦:19世纪前后的土默特

四、简短的结语

“中心”·“边缘”·全球史:空间上的连续性

在中国研究:全球史、江南区域史与历史人类学

一、区域史研究与全球史的兴起

二、建立关联:关于江南区域史的反思

三、在中国研究: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江南研究

时代交替视野下的明代“北虏”问题

一、“北虏”问题的发生与新旧时代的交替

二、在明蒙关系之外

三、蒙古的开市需求与长城内外的商业联系

重观东江:明清易代时期的北方军人与海上贸易

一、从清初海禁时期的尚可喜说起

二、东江势力的生存危机与海上贸易

三、16世纪东亚贸易背景下的东江海上贸易

四、东江变乱中的贸易因素

明朝隆万之际的族群关系与帝国边略

一、隆万边略

二、两粤边事

三、西南边事

四、隆万边事的联系与国策的整体性

连续性与“历史性时刻”:山西之例

晋祠与熙丰新法的蛛丝马迹

一、晋祠与王安礼

二、晋祠、吕惠卿及其他

三、熙丰间本地区的开发与晋祠的变化

从贤人到水神:晋南与太原的区域演变与长程历史 ——兼论山西金元时期与清中叶这两个“历史性时刻”

一、贤人窦鸣犊

二、窦鸣犊的消失与晋东南的文化复兴

三、正统的雨神窦鸣犊

四、民间神祇与民间社会

圣姑庙:金元明变迁中的“异教”命运与晋东南社会的多样性

一、一个“异教”寺庙的缘起

二、金、元道教势力的扩展与圣姑庙的隐秘

三、“王府香火院”:最后的庇护与圣姑庙的地方化

四、赘论

村民与镇民:明清山西泽州的聚落与认同

一、泽州诸镇的历史沿革

二、巨村为镇:地缘上的一致性

三、称镇与村镇关系

四、里人与镇人:郭峪的个案

五、余论

赤桥村与明清晋祠在乡村网络中的角色

一、赤桥村所在的乡村网络

二、明清赤桥的村落空间及其在晋祠水利系统中的地位

三、晋祠、村庙及其他寺庙祭典中的赤桥

族群、地域及其“历史性时刻”

“岭南”的建构及其意义

一、岭南的“出现”:从以人名地到以地名地

二、限隔抑或通道:他者与我者之别

三、屈大均与帝国的岭南

四、清代广东对岭南的“垄断”

五、结语:“岭南”建构的历史意义

从草原传统到汉人文化的建构 ——从明初军户的垛籍谈起

一、明初墓志二则

二、“垛集”与“垛籍”

三、关于“附籍”

四、“祖”与“族”

从移民传说到地域认同:明清国家的形成

一、从两场关涉“认同”问题的争论说起

二、祖先移民传说与明代卫所军户制度

三、地域认同与明清国家的形成

身份变化、认同与帝国边疆拓展 ——云南腾冲《董氏族谱》(抄本)札记

一、明初腾冲与土人董救见诸帝国历史

二、董氏从军与“麓川之役”

三、族谱所见“麓川之役”后的军户董氏

四、清代董氏的宗族建设

图像如何证史:一幅石刻画所见清代西南的历史与历史记忆

一、“封氏节井”石刻的故事

二、夫妻忠节与清初云南史事

三、土主、李卫、文庙与盐

四、从雍正到道光

五、图像如何证史

康熙《滇南盐法图》与山水地图的意义

一、《滇南盐法图》

二、《滇南盐法图》与明清之际的滇盐

三、《滇南盐法图》所见山水地图之意义

亦土亦流:一个边陲小邑的晚清困局

民国初年一个京城旗人家庭的礼仪生活 ——一本佚名日记的读后感

一、生活空间:镶黄旗与正白旗的旧地

二、以家族为中心:节庆时间的礼仪生活

三、寺庙与日常礼仪生活

四、赘论:城市为何需要宗教

观察与思考

西樵山:近世广东史之景观象征 ——读《南海县志·序》有感

一、从地方志序言中的牢骚说起

二、明中叶的西樵名士

三、明中叶的西樵采石业

四、西樵的开发与区划改变

锦屏—清水江文书在重建中国历史叙述上的意义

一、如何重建中国历史叙述

二、锦屏—清水江文书的意义

旧史料与新解读: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再反思

一、史料的新旧与史观的新旧

二、旧史料的新价值

三、余论

河东与河西:三十年来的新史学 ——帕拉蕾丝-伯克:《新史学:自白与对话》启示录

一、“从地下室到阁楼”

二、认识时间上的他者:历史学与人类学

三、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四、余论

在历史中发现族群,于草野间审视朝廷 ——读《帝国之于边缘——现代早期中国的文化、族群性与边界》

一、族群性、中心与边缘

二、从边缘看帝国

附录 从田野中发现历史:民间文献、传说故事的知识考古

一、史料或文本:书斋与田野

二、文本与文类:文献与口述

三、语境的变化:问题意识

四、结语:小历史与大历史的互动

后记

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是201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世瑜。

得书感谢您对《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田野中国) 电子书

作者从多重的态度、多样的情绪、复杂的情感,围绕财富问题旋转变动分析研究。
地势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提出的政治地势学理论,以及理论背后包含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已经成为国际人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潮流。
宗教社会学(第四辑)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四辑。
在这个世界生活(笃学讲堂) 电子书

以社会面临的重大学术课题、经济热点问题等为切入点,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办的专题讲座,主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艺术等诸多领域。
从青年到成年:社会转型、阶层分化与城市成年轨迹 电子书

本书以社会变迁为背景,通过对50后、60后、70后和80后成年轨迹的比较,讨论自改革开放以来成年轨迹的变化,关注成年轨迹的阶层分化特征。
同济社会学评论(分支研究卷) 电子书

同济大学社会学系在社会学研究诸领域成果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