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通史(第二卷):世界大战的时代(1914—1945)

西方通史(第二卷):世界大战的时代(1914—1945)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著名历史学家、联邦大十字勋章获得者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历时五年写成

四卷共厚达4500页

一部跨大西洋、总括性的西方史

荣获2016年莱比锡欧洲图书奖

德国媒体盛赞: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著作”

“一文未名”德语翻译工作坊历时三年精心翻译

宏大的视角、鲜活的历史、流畅的文笔,今日国人不可不读的世界史鸿篇巨制

内容简介

《西方通史(第一卷):从古代源头到20世纪》:

《西方通史》中的第一卷,时间跨度为从古代源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作者贯穿全书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西方?如何界定西方?作者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这一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一神教与欧洲的世俗化进程。正是在欧洲非基督教化的渐进过程中,西方这一概念才开始形成,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作者认为如果我们想知道西方是如何成为今日之西方的原因,我们就必须从一神论的产生入手。以此为出发点,继续探索基督教所特有的、对神权和世俗秩序之间的区分,在这种区分中已经埋下了世界的世俗化和人的解放的种子。神权和世俗权力的分离使各种力量才能得到释放、充分发展和进一步分化,于是形成了西方教会流行的区域和东正教盛行的范围。

第二个方面是神权和王权的分离和人文主义者所致力的宗教宽容,让崇尚自由和法治的新西方崛起,即美国奋起进行一场反对母国的革命。以美国为代表的新西方与以英国、法国等为代表的老西方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孟德斯鸠1748年的《论法的精神》、北美1776年的《权利法案》,以及1789年法国大革命,都充实了“西方”这一概念的内涵。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整个西方的历史都充满了围绕接受还是拒绝1776年和1789年思想的斗争,即新西方与老西方之间的斗争。

第三个方面是西方思想与实践的矛盾,例如在倡导“人生而平等”的同时,奴隶制却肆意盛行,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被逼到了几乎亡族灭种的边缘;还有妇女和无产者长期以来所遭遇的歧视。这一阶段西方概念的演变主要体现在西方在面对非西方世界时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及其进行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政治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能力。

本卷的历史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这场战争是迄至当时为止民族对立最可怕的一次冲突,比之对各种社会所带来的革命,它对国际关系上的国家体系造成了更多革命性的后果。经过这场血腥厮杀,老欧洲的西方作为整体元气大伤,美国所代表的新西方却增强了实力。

《西方通史(第二卷):世界大战的时代(1914—1945)》:

战争、危机、灾难——1914~1945年对很多当时的人来说就像第二个三十年战争。它是西方历史 上的“德国篇章”,并且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篇章。没有哪个国家像德国一样,在此期间从根本上打破了西方世界的种种规范。温克勒用高超的手法和描述介绍了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10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45年5月德国的投降以及3个月后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的爆发。

作者简介

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Heinrich August Winkler,1938—),当代德国著名历史学家,联邦大十字勋章获得者。主要著作有《魏玛共和国的工人与工人运动》、《通往西方的漫长道路》,荣获莱比锡图书奖的四卷本《西方通史》等。

译者简介

丁娜,北京大学西语系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现居住在德国慕尼黑。译有《寻访行家》(合译)、《红桃J德语新小说选》、《幸福,在幸福远去的时代》、《运动通史》、《德意志之魂》(合译)等。

章节目录

上册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西方之形成:世界一部分的特征

一神教作为文化革命:西方之东方起源

早期基督教:宗教的熔炉

一个上帝,一个皇帝

两位皇帝,一位教宗

帝国传承:帝国的神话

基督教化与十字军东征

神权与王权之争:教宗革命及其后果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市民阶层的出现

封建制度和早期民族国家的形成:二元精神

未能实现的世界霸权:帝国的危机与衰落

个体对抗机构:早期基督教开始自我世俗化

教派大分裂之征兆:教会统一的终结

欧洲大变革(一):西方的内外疆界

欧洲大变革(二):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排犹和焚烧女巫:中世纪晚期之社会矛盾

第二章 老西方和新西方:从维腾贝格到华盛顿

路德宗和加尔文主义:新国家宗教

三十年战争与欧洲和平

对国家的反思:从人文主义到霍布斯

从清教徒革命到光荣革命

专制主义及其局限性

1648年后的霸权与均势

三权分立与公共意志:从洛克到卢梭

对现状的批判:启蒙运动及其局限

开明专制:要求和效果

危机中的专制:法国走向革命之路

经济变革:英国工业革命

政治变革:美国革命

法国革命前夜的欧洲

第三章 革命与扩张:1789-1850

1789:旧制度终结与法国大革命开始

极端化(一):从君主立宪到共和

不同的反响:革命在德英两国被接受的情况

极端化(二):处于战争和恐怖统治中的革命

举步维艰的稳定化:热月政变与督政府

从第一执政到皇帝:拿破仑·波拿巴

大帝国与老帝国的终结

从失败中学习:普鲁士改革

费希特、雅恩、阿恩特: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形成

大不列颠,美利坚合众国与大陆封锁

拿破仑走向穷途末路:从西班牙“游击战”到对俄战争

中册

从陶罗根到厄尔巴:拿破仑首次下台

“宪章”与“百日王朝”:拿破仑最终倒台

保守主义者、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者:革命后的思想界

回归均势:维也纳会议

压迫与变化:1815年后的大国

地中海地区的革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

拉丁美洲的解放

超级大国美国:从门罗到杰克逊

托克维尔在美国:平等的时代

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

后续革命:1830年代的欧洲

改革,而不是革命:1830-1847年的英国

普鲁士的变化:关税同盟和王位更迭

东方和莱茵河:1840年的双重危机

饥饿的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出现

处于1848年革命前夜的欧洲

七月王朝的终结

德意志三月革命

中欧东部的革命与反革命

意大利革命

秩序先于自由:至1849年春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统一与自由均成泡影:1848/1849年的德意志革命

意大利和匈牙利革命遭镇压

非革命的演变:北欧与西北欧

行政权的独立:法国走向第二帝国

从爱尔福特到奥尔米茨:普鲁士联盟政策的失败

回顾革命(一):德意志

回顾革命(二):欧洲

移动的边界:国际比较中的美国向西扩张

第四章 民族国家和帝国:1850-1914

唯物主义对垒唯心主义:19世纪中叶的精神转折

西方与东方:克里米亚战争及其后果

西方在亚洲:印度,中国,日本

从反动时期到“新时代”:普鲁士的政权更迭

一个民族国家的诞生:意大利统一

改弦易辙:1859-1862的德意志列强

改革与扩张:亚历山大二世治下的俄国

脱离联邦:美国内战

自上而下的革命:德意志二元性的终结

波拿巴主义陷入危机:1866-1870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

以改革来适应:1860年代的英国

从北德意志邦联到帝国的创建:1867-1871年的德意志

失败之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起步

文化之争:国家与教会的争执

一个分裂的民族国家:统一后的意大利

下册

向帝国的敌人宣战:统一后的德国

联盟的梦魇:俾斯麦的欧洲

帝国主义(一):从迪斯雷利到格莱斯顿

帝国主义(二):瓜分非洲

进行巩固的尝试:1880年代的德国

机会主义的共和国:处于改革与危机间的法国

突然右倾和无政府主义:克里斯皮时代的意大利

反动,激进主义,革命:1881-1906年的俄国

现代先锋国家:世纪之交前后的美国

跨国的现代:进步的非同时性(一)

考验:哈布斯堡君主国内部的发展

对后发国家的诅咒:1890-1909年的威廉德国

告别“光荣孤立”:1886−1914年的英国

激进的共和国:处在反犹太主义和世俗主义之间的法国

民主化与扩张:焦利蒂时代的意大利

从巴塞罗那到巴塞尔:进步的非同时性(二)

镇压与前卫:1906-1914年的俄国

战争作为解决危机的出路?1909-1914年的威廉德国

萨拉热窝及其后果:从七月危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的西方:回顾与展望

西方通史(第二卷):世界大战的时代(1914—1945)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Heinrich。

得书感谢您对《西方通史(第二卷):世界大战的时代(1914—1945)》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通史简编 电子书
一部真正好看的中国通史。
西方博弈往事 电子书
几乎从来没有一本书,能把西方的历史解读得如此有趣、深邃。本书能够让人们轻松地纵览西方历史的全局和细节。 当人们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地了解了西方的历史、经济、金融、文化、军事之后,就会平视地看待西方的事物。也会对西方乃至世界的未来的走向有了依据和参考——未来的西方会走向更坏还是更好?未来的世界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局?世界变化运转的主轴是什么?世界变化的轨迹是什么…… 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认知世界,看懂过去和未来。
英美军事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919—1945 电子书
本书基于美、英、德等多国原始档案,详细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英美两国的军事战略发展,以及两国军事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基础及确立过程。
“白银时代”的落地 电子书
由江西财经大学讲师邱永志所著,描述历史上“白银时代”的形成,以及由此形成一系列货币制度和形态体系。
孙中山与“科学的时代” 电子书
本书探讨了孙中山科学观形成的过程,同时就发于“科学”的孙中山思想的深化过程及其特点、意义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