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为传媒院校应用型本科教材。适合于广播电视专业、戏剧影视专业等专业的学生使用。
内容简介
“视听语言”是一门理论课程,但它与实践和观念密切相关。电影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艺术语言又是语言的一种。这个大的背景和归属情况,决定了视听语言是人际交流的一种语言,能起到沟通和传达关于美的思考的作用。本书从“媒介与思维”、“光声时空”、“剪辑”等角度介绍了如何用视听媒体的语言呈现表达的内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前言
第一章媒介与思维
第一节 视听媒介
媒介
传播学
媒介特征决定思维方式
视与听:系统观念
第二节 视听思维
什么是视听思维?直觉判断和归纳
导演思维:生活里的视听选材和表达
第二章视听语言
第一节 影像本体
似动现象
立体幻觉和运动幻觉
看得懂的根本:记录带来的逼真性
偶然性
暧昧性
自发性
第二节 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
什么是视听语言?模拟人类视听经验的技巧
“看”和“注视”:澄清与强化
等值效应
过程展示:把事件和关系呈现清楚
图底关系
相对运动
相似和对比
镜头积累
偶然性
视点
心理补偿
库里肖夫效应
视听效应
形式风格与设计
第三章电影视觉形象:光
第一节 媒介本体:运动的视觉形象
包豪斯的启示:现实里的抽象构成
运动构成:对现实运动表层的抽象分析
环境和运动的关系
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实施
第二节 影调与色调:风格化的视觉结构设计
立体幻觉或深度幻觉
影调的设计和控制
色调的设计和控制
整体视觉结构设计
第三节 框取:运动取景与信息呈现
运动中取景
景别:导演叙事思路
视点和角度
二维元素:银幕平面元素构成
第四节 三维元素:深度与银幕空间
电影的深度幻觉
银幕空间里深度信息的呈现
四种银幕空间类型
镜头焦距与空间关系(标准/长焦/广角)
第四章电影听觉语言:声
第一节 影像声音总论
第二节 电影声音的幻觉
第三节 听觉语言的基本规律
听觉思维
声音元素
声音形象
声音的时空信息
声音与情绪
第四节 电影声音分类
人声
环境声
音乐
第五节 声音处理的基本技巧
同期录音工艺简介与声音元素
混响如何塑造声音空间
混音:声音的连续性与编辑
第六节 声音构成设计
声音构成:配器和声与节奏
声音基本元素与拟音
声音与叙事
第五章光声呈现的时空
第一节 视听结合——科学的系统观念
系统与思维方法
关系
电影时空关系的特点
光声元素的相互关系
光声时空:时空总是表现为具体的光和声
时空建构方法
第二节 电影媒介的时空特征
电影空间:银幕表象与现实的关系
画外空间与长镜头
空间的风格化(美国、日本、欧洲、前苏联电影的空间)
电影时间:主观的时间
拉伸或缩短
快镜头/慢镜头/定格/倒放
时间控制的类型
电影时间的组织
第六章作为视听语言的剪辑学
第一节 剪辑作为视听语言
库里肖夫效应
剪辑概论
剪辑:电影的第三种运动
匹配和心理补偿
光声时空:结构与视听效应的关系
自由时空构成
第二节 好莱坞剪辑:强化的连续性
经典剪辑
强化的连续性
节奏初步
后记
视听语言:观念决定技巧是2016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林晓东。
得书感谢您对《视听语言:观念决定技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