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罗文明史

犍陀罗文明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本关于犍陀罗佛教文明的通史。

内容简介

犍陀罗是古典时代人类文明的熔炉,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希腊文明,以及草原文明在这里相遇,碰撞和融合,造就了的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犍陀罗文明。以往,犍陀罗佛教艺术研究和收藏、鉴赏的中心都在西方和日本。但实际上,犍陀罗佛教跟东亚佛教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汉传佛教的很多文化基因就是从犍陀罗传入中国的。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化之后,本来植根于此的犍陀罗文明,其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关系反而变得更加耀眼。要理解中国文明和艺术演进轨迹,甚至探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都不能把犍陀罗文化因素排除在外。《犍陀罗文明史》正是一本关于犍陀罗佛教文明的通史,在中国是首次编撰出版。

《犍陀罗文明史》共十章,主要分三部分内容:第一,希腊巴克特里亚时代的历史及与中国的关系,以此为背景审视中亚及新疆以及佛教文明中的希腊化元素。第二,贵霜帝国的历史和艺术。利用文献、考古证据梳理贵霜从丘就却到最后消亡的历史,对我们理解丝绸之路、佛教的重新酝酿都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迦腻色伽,在中国中古史上留下了很多记忆,有助于我们理解很多方面的事情。第三,犍陀罗艺术及其历史背景。探讨犍陀罗文明的重要核心问题,包括大乘佛教的兴起,菩萨信仰的兴起,佛像的诞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明遗迹等。梳理犍陀罗文明中的各种信仰元素,讨论犍陀罗艺术对中国的影响。

《犍陀罗文明史》强调将佛教在亚洲大陆的兴起和传播视为一种“世界史”的脉络,转换角度而将中国中古史视为这个历史脉络的一部分,通过方法的革新、史料的挖掘,和领域的拓展,重新认识中国中古文明和佛教史,中国学界在此领域着力不多,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学术价值非常显著。

作者简介

作者孙英刚,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本科、硕士)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硕士、博士),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Ph.D.)。先后任教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亚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五台山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研究员。“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中西书局)主编,Studies in Chinese Religions、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编委。耶鲁大学东亚研究客座副教授(2015年9月—2016年3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研究员(2012年10月—12月)、日本国际佛教大学院大学2014年度客员研究员,多次受邀在欧美、日本、台湾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讲座和讲课。研究领域包括中古史、佛教史、史学理论。先后出版多种专著,围绕中古知识和信仰与政治世界的关系、中古佛教史等主题发表论文80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Preface

绪论 Introduction

第一章 希腊-巴克特里亚时代 I Age of Greek-Bactria

第一节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历史脉络

1.狄奥多特一世和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建立

2.欧西德莫斯王朝

3.德米特里一世的王冠

4.欧克拉提德王朝

5.和中国的接触

6.大月氏的入侵

第二节 米南德一世—作为佛教转轮王的希腊君主

第三节 阿育王与佛教传入犍陀罗

第四节 希腊思想和艺术与佛教的融合

第二章 犍陀罗艺术中的希腊文化元素 II Greek Elements in Gandhara Art

第一节 装饰盘的世界和狄俄尼索斯信仰

第二节 阿伊-哈努姆

第三节 赫拉克利斯:从希腊大力士到佛陀的保镖

第四节 扛花环的童子和带翼人物

第五节 犍陀罗艺术中的其他希腊诸神

第三章 早期贵霜文明和佛教在犍陀罗的繁荣 III Early Kushan Civilization and the Bloom of Buddhism in Gandhara

第一节 贵霜的起源和建国

第二节 作为佛教转轮王的丘就却

第三节 贵霜君主的王衔

1.大王(Mahārāja)和众王之王(Rājatirāja)

2.天子(Devaputra)

3.救世主(Soter)

4.翕侯(Yavugasa)

第四节 贵霜经济和社会的繁荣

第五节 贵霜早期佛教的发展

第六节 佉卢文的广泛使用及其意义

第七节 佛教对地方神祇的吸收

第四章 迦腻色伽时期的政治、信仰与艺术 IV The Politics,Beliefs and Art during the Reign of Kanishka I

第一节 迦腻色伽的世系及系年

第二节 汉文史料里的迦腻色伽

第三节 犍陀罗艺术中迦腻色伽的君主形象

第四节 布路沙不逻:贵霜的佛教中心

第五节 雀离浮图和迦腻色伽舍利函

第六节 贵霜僧人在佛教东传中起到关键作用

第七节 迦腻色伽之后的贵霜历史

第五章 犍陀罗艺术中的佛钵:宗教、政治符号及传法信物 V Buddha's Bowl in Gandhara Art:Religious and Political Symbols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钵巡礼运动

第二节 佛钵东迁的文献记载及宗教想象

1.迦腻色伽将佛钵移往弗楼沙

2.佛钵从弗楼沙转移到波斯

3.疏勒的佛钵问题

第三节 弥勒信仰及转轮王观念中的传法信物

第四节 《佛钵经》等疑伪经及月光童子信仰

第五节 佛钵、月光与中古时代的政治宣传

第六章 轮回中的佛陀:犍陀罗艺术中的佛本生故事 VI Buddha in the Transmigrations:Stories of Buddha's Previous Lives in Gandhara Art

第一节 犍陀罗的佛本生圣迹

第二节 犍陀罗艺术中的本生故事

1.孝与不孝:睒子本生与弥兰本生

2.爱情与嫉妒:阿玛拉本生、紧那罗月姬本生和六牙象本生

3.迦楼罗拐走王后:卡卡蒂本生

4.持戒的重要性:独角仙人本生

5.布施:舍身饲虎本生和须大拿本生

第三节 燃灯佛授记:文本与图像

第四节 艾娜克的情况

第七章 释迦牟尼的一生:犍陀罗艺术中的佛传故事 VII The Life of Sakyamuni the Buddha:His Stories in Gandhara Art

第一节 佛陀出生

1.白象入胎和净饭王占梦

2.右胁而生和太子沐浴

3.仙人占相和坐骑出生

第二节 释迦太子的日常

1.释迦太子在学堂和竞试武艺

2.佛陀娶亲和四门出游

3.树下观耕和逾城出走

4.告别宝马和开始修行

第三节 修行得道

1.断食苦修和走向菩提

2.降魔成道和龙王护持

3.商人献食和天王献钵

第四节 讲法传道

1.梵天劝请和帝释窟禅定

2.五比丘重逢和初转法轮

3.收服迦叶和度化难陀

4.提婆达多谋刺佛陀

5.收服恶神和度化众生

6.德护皈依和月光授记

7.舍卫城神变和三道宝阶降下

8.优填王与释迦牟尼瑞像的出现

9.施土因缘和育王授记

10.菴婆波利布施芒果园和最后的告别

第八章 从佛陀涅槃到礼敬窣堵波与舍利 VIII Nirvāna,Worshiping the Stupas and Buddha's Relics

第一节 悲伤而神圣:犍陀罗的涅槃图像

第二节 佛陀的葬礼

第三节 分舍利的场景

第四节 犍陀罗的佛陀圣物

第五节 犍陀罗的舍利容器及桓娑的宗教意涵

1.塔克西拉

2.毕马兰

3.白沙瓦(犍陀罗故地,贵霜旧都布路沙不逻)

4.犍陀罗(佛像上的装饰物)

5.犍陀罗(带有桓娑符号的耳塞)

6.于阗

7.克孜尔69窟后甬道,涅槃像身光特写

第六节 礼拜窣堵波

第九章 犍陀罗的佛像 IX Buddha's Images in Gandhara Art

第一节 看不见的佛陀

1.以法轮象征佛陀和佛陀初转法轮

2.菩提树和台座

3.窣堵波象征佛陀

4.佛足印

第二节 黄金之丘的金币:最早的佛像

第三节 佛像起源的争论

第四节 梵天劝请中的佛陀

第五节 和转轮王一样有三十二相

第六节 迦毕试佛像式样

第七节 晚期犍陀罗佛像的其他样式

1.哈达的佛像

2.丰都基斯坦装饰奢华的佛像

第八节 巴米扬大佛

第十章 智慧与慈悲:犍陀罗的菩萨信仰和菩萨像 X Wisdom and Benevolence:Gandhara Bodhisattvas

第一节 犍陀罗菩萨信仰的兴起和图像制造

第二节 弥勒信仰在犍陀罗的兴起和七佛一菩萨造像

第三节 未来佛:犍陀罗的弥勒图像

1.弥勒大像的图像意义

2.弥勒图像与佛钵的关联

3.交脚倚坐的弥勒说法图

第四节 胁侍的弥勒和观音

1.弥勒菩萨的手持物

2.弥勒和观音来自梵天和帝释天

3.化佛的含义

第五节 思惟菩萨

附表 大犍陀罗地区大事年表 Chronology of Events

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1.佛教文献

2.世俗文献

3.前人研究

(1)中文和日文

(2)西文

后记 Postscript

致谢 Acknowledgements

犍陀罗文明史是2018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何平。

得书感谢您对《犍陀罗文明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