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重订本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历史学家田余庆作品,研究秦汉魏晋历史的心得。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秦汉魏晋南北朝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关于曹操的几个问题”、“曹袁之争与世家大族”等几部分内容。探讨了秦汉魏晋南北朝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历程,关于曹操的几个问题,东三郡与蜀魏的历史,孙吴建国的道路,北府兵始末等。

作者简介

作者田余庆,1924年生,湖南省湘阴县人。1950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史纲要》(秦汉魏晋南北朝史部分)《秦汉魏晋史探微》《拓跋史探》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说张楚

一 汉初重张楚

二 张楚反秦的历史背景

三 昌平君反秦之役

四 关于昌平君的异说种种

五 张楚反秦的两重作用

论轮台诏

一 轮台诏颁布的时机

二 汉武帝与戾太子的潜在矛盾

三 巫蛊之狱的政治意义

四 轮台诏前西域开边的背景

五 汉武帝完成向守文的转变

六 余论

秦汉魏晋南北朝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

一 中国封建社会人身依附关系的一般状况

二 有土斯有民和有民斯有土

三 豪杰役使:宗族和宾客

四 度田事件所见的人身依附关系

五 封建依附关系的法律反映之一

六 封建依附关系的法律反映之二

七 封建国家对人身依附关系的保障和抑制

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

一 建安年间青徐豪霸的活动

二 曹操死后的洛阳骚动

三 臧霸夺兵事件

四 利城兵变与广陵之役

五 广陵之役与中渎水道问题

六 余论

关于曹操的几个问题

一 走统一的路

二 胜人一筹

三 叛逆思想

曹袁之争与世家大族

《隆中对》再认识

一 从历史验证中认识《隆中对》

二 《隆中对》方略和诸葛亮在实施中的作用

三 鲁肃与诸葛亮

四 巴蜀偏霸之业

五 跨有荆益之失

六 跨有荆益的认识来源

李严兴废与诸葛用人

一 新和旧、客和主的分野

二 李严的特殊地位

三 诸葛亮废黜李严的原因及其结果

四 巩固新人地位、协调新旧关系是诸葛亮用人的核心问题

诸葛亮《与兄瑾论白帝兵书》辨误

蜀史四题

一 关于举刘备为汉中王《上汉帝表》

二 刘封与孟达

三 黄权降魏索隐

四 刘备托孤语

东三郡与蜀魏历史

一 东三郡的历史地理

二 《隆中对》“跨有荆益”解

三 东三郡与蜀魏历史

孙吴建国的道路

一 孙策渡江的历史背景

二 孙策诛戮英豪问题

三 宾客去留对孙氏统治的影响

四 孙权与会稽虞魏、吴郡顾陆诸大族的关系

五 孙吴建国的道路

暨艳案及相关问题

一 关于暨艳案

二 暨艳案与吴四姓

三 张温与暨艳

四 孙吴政权的江东化与暨艳案

北府兵始末

一 梗概

二 两晋之际的北府

三 郗鉴与北府

四 北府与西府的协同呼应

五 谢玄的北府兵

六 淝水战后北府权力分配的变化

七 北府将彭城刘牢之

八 北府将乐安高氏

九 北府的罢省和北府兵的逐渐消失

十 后语

南北对立时期的彭城丛亭里刘氏

一 刘该其人其事

二 丛亭里刘氏世系

三 永嘉乱后丛亭里刘氏在彭城地区的宗族势力

四 丛亭里刘氏门第在江左的变迁

五 丛亭里刘氏在北魏的际遇

彭城刘氏与佛学成实论的传播

古运河开发中所见的一个问题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消除“代沟”,共同前进——《文史哲》笔谈

重订本跋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是201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田余庆。

得书感谢您对《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