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蚀刻及其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高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丛书)

等离子体蚀刻及其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高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丛书)

免费查看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等离子体蚀刻是集成电路制造业核心工艺技术之一,在集成电路的诸多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过去近半个世纪蚀刻技术栉风沐雨,已从简单的各向同性灰化发展到离子能量分布/电子能量分布级的精密控制技术。张海洋等作者有着深厚的学术根基以及丰富的产业经验,其带领的团队是多年来在半导体工厂一线工作的科研人员,掌握了业界领先的制造工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以及从产业出发的独特技术视角,将给读者带来启发和帮助。本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紧跟国际技术前沿,填补国内外相关图书空白。本书内容基于已经公开发表的文献以及蚀刻团队对等离子体蚀刻在集成电路体制造应用的全面深刻理解。希望本书对于等离子体蚀刻在高端半导体制造中的研发和应用能够管窥一斑,也希望它能成为有意愿致力于半导体高端制造等离子体蚀刻工艺应用的工程人员的参考书籍。

内容简介

本书共9章,基于公开文献全方位地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蚀刻技术在半导体产业中的应用及潜在发展方向。以低温等离子体蚀刻技术发展史开篇,对传统及已报道的先进等离子体蚀刻技术的基本原理做相应介绍,随后是占据了本书近半篇幅的逻辑和存储器产品中等离子体蚀刻工艺的深度解读。此外,还详述了逻辑产品可靠性及良率与蚀刻工艺的内在联系,聚焦了特殊气体及特殊材料在等离子体蚀刻方面的潜在应用。最后是先进过程控制技术在等离子体蚀刻应用方面的重要性及展望。

本书可以作为从事等离子体蚀刻工艺研究和应用的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

章节目录

目录

第1章低温等离子体蚀刻技术发展史

1.1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世界

1.2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领域

1.3低温等离子体蚀刻技术混沌之初

1.4低温等离子体蚀刻技术世纪初的三国演义

1.5三维逻辑和存储器时代低温等离子体蚀刻技术的变迁

1.6华人在低温等离子体蚀刻机台发展中的卓越贡献

1.7未来低温等离子体蚀刻技术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低温等离子体蚀刻简介

2.1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

2.2低温等离子体蚀刻基本概念

2.3等离子体蚀刻机台简介

2.3.1电容耦合等离子体机台

2.3.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机台

2.3.3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机台

2.3.4远距等离子体蚀刻机台

2.3.5等离子体边缘蚀刻机台

2.4等离子体先进蚀刻技术简介

2.4.1等离子体脉冲蚀刻技术

2.4.2原子层蚀刻技术

2.4.3中性粒子束蚀刻技术

2.4.4带状束方向性蚀刻技术

2.4.5气体团簇离子束蚀刻技术

参考文献

第3章等离子体蚀刻在逻辑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

3.1逻辑集成电路的发展

3.2浅沟槽隔离蚀刻

3.2.1浅沟槽隔离的背景和概况

3.2.2浅沟槽隔离蚀刻的发展

3.2.3膜层结构对浅沟槽隔离蚀刻的影响

3.2.4浅沟槽隔离蚀刻参数影响

3.2.5浅沟槽隔离蚀刻的重要物理参数及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3.2.6鳍式场效应晶体管中鳍(Fin)的自对准双图形的蚀刻

3.2.7鳍式场效应晶体管中的物理性能对器件的影响

3.2.8浅沟槽隔离蚀刻中的负载调节

3.3多晶硅栅极的蚀刻

3.3.1逻辑集成电路中的栅及其材料的演变

3.3.2多晶硅栅极蚀刻

3.3.3台阶高度对多晶硅栅极蚀刻的影响

3.3.4多晶硅栅极的线宽粗糙度

3.3.5多晶硅栅极的双图形蚀刻

3.3.6鳍式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多晶硅栅极蚀刻

3.4等离子体蚀刻在锗硅外延生长中的应用

3.4.1西格玛型锗硅沟槽成型控制

3.4.2蚀刻后硅锗沟槽界面对最终西格玛型沟槽形状及

硅锗外延生长的影响

3.5伪栅去除

3.5.1高介电常数金属栅极工艺

3.5.2先栅极工艺和后栅极工艺

3.5.3伪栅去除工艺

3.6偏置侧墙和主侧墙的蚀刻

3.6.1偏置侧墙的发展

3.6.2侧墙蚀刻

3.6.3先进侧墙蚀刻技术

3.6.4侧墙蚀刻对器件的影响

3.7应力临近技术

3.7.1应力临近技术在半导体技术中的应用

3.7.2应力临近技术蚀刻

3.8接触孔的等离子体蚀刻

3.8.1接触孔蚀刻工艺的发展历程

3.8.2接触孔掩膜层蚀刻步骤中蚀刻气体对接触孔尺寸及

圆整度的影响

3.8.3接触孔主蚀刻步骤中源功率和偏置功率对接触孔侧壁

形状的影响

3.8.4接触孔主蚀刻步骤中氧气使用量的影响及优化

3.8.5接触孔蚀刻停止层蚀刻步骤的优化

3.8.6晶圆温度对接触孔蚀刻的影响

3.9后段互连工艺流程及等离子体蚀刻的应用

3.9.1后段互连工艺的发展历程

3.9.2集成电路制造后段互连工艺流程

3.10第一金属连接层的蚀刻

3.10.1第一金属连接层蚀刻工艺的发展历程

3.10.2工艺整合对第一金属连接层蚀刻工艺的要求

3.10.3第一金属连接层蚀刻工艺参数对关键尺寸、轮廓图形及

电性能的影响

3.11通孔的蚀刻

3.11.1工艺整合对通孔蚀刻工艺的要求

3.11.2通孔蚀刻工艺参数对关键尺寸、轮廓图形及电性能的影响

3.12金属硬掩膜层的蚀刻

3.12.1金属硬掩膜层蚀刻参数对负载效应的影响

3.12.2金属硬掩膜层材料应力对负载效应的影响

3.12.3金属硬掩膜层蚀刻侧壁轮廓对负载效应的影响

3.13介电材料沟槽的蚀刻

3.13.1工艺整合对介电材料沟槽蚀刻工艺的要求

3.13.2先通孔工艺流程沟槽蚀刻工艺参数对关键尺寸、

轮廓图形及电性能的影响

3.13.3金属硬掩膜先沟槽工艺流程沟槽蚀刻工艺对关键尺寸、

轮廓图形及电性能的影响

3.14钝化层介电材料的蚀刻

3.15铝垫的金属蚀刻

参考文献

第4章等离子体蚀刻在存储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

4.1闪存的基本介绍

4.1.1基本概念

4.1.2发展历史

4.1.3工作原理

4.1.4性能

4.1.5主要厂商

4.2等离子体蚀刻在标准浮栅闪存中的应用

4.2.1标准浮栅闪存的浅槽隔离蚀刻工艺

4.2.2标准浮栅闪存的浅槽隔离氧化层回刻工艺

4.2.3标准浮栅闪存的浮栅蚀刻工艺

4.2.4标准浮栅闪存的控制栅极蚀刻工艺

4.2.5标准浮栅闪存的侧墙蚀刻工艺

4.2.6标准浮栅闪存的接触孔蚀刻工艺

4.2.7特殊结构闪存的蚀刻工艺

4.2.8标准浮栅闪存的SADP蚀刻工艺

4.33DNAND关键工艺介绍

4.3.1为何开发3DNAND闪存

4.3.23DNAND的成本优势

4.3.33DNAND中的蚀刻工艺

4.4新型存储器与系统集成芯片

4.4.1SoC芯片市场主要厂商

4.4.2SoC芯片中嵌入式存储器的要求与器件种类

4.5新型相变存储器的介绍及等离子体蚀刻的应用

4.5.1相变存储器的下电极接触孔蚀刻工艺

4.5.2相变存储器的GST蚀刻工艺

4.6新型磁性存储器的介绍及等离子体蚀刻的应用

4.7新型阻变存储器的介绍及等离子体蚀刻的应用

4.8新型存储器存储单元为何多嵌入在后段互连结构中

4.8.1新型存储器存储单元在后段互连结构中的嵌入形式

4.8.2存储单元连接工艺与标准逻辑工艺的异同及影响

参考文献

第5章等离子体蚀刻工艺中的经典缺陷介绍

5.1缺陷的基本介绍

5.2等离子体蚀刻工艺相关的经典缺陷及解决方法

5.2.1蚀刻机台引起的缺陷

5.2.2工艺间的互相影响

5.2.3蚀刻工艺不完善所导致的缺陷

参考文献

第6章特殊气体及低温工艺在等离子体蚀刻中的应用

6.1特殊气体在等离子体蚀刻中的应用

6.1.1气体材料在半导体工业中的应用及分类

6.1.2气体材料在等离子体蚀刻中的应用及解离原理

6.1.3特殊气体等离子体蚀刻及其应用

6.2超低温工艺在等离子体蚀刻中的应用

6.2.1超低温等离子体蚀刻技术简介

6.2.2超低温等离子体蚀刻技术原理分析

6.2.3超低温等离子体蚀刻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等离子体蚀刻及其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高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丛书)是2018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海洋。

得书感谢您对《等离子体蚀刻及其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高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不可不知的36种电子元器件(第2版) 电子书

本书适合制作爱好者、电子技术初学者阅读,可以成为他们的元器件学习与使用指南。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卫星移动信道传播特性分析与建模 电子书

1.反映了卫星移动信道传播特性的研究进展; 2.科研工作的理想参考书; 3.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成果之间的平衡; 4.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统一。
运营大变局 电子书

本书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典型4G运营企业的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对4G移动互联时代,运营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变革趋势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和论述。对4G时代运营业的角色定位、流量经营、平...
从零开始学模拟电路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下内容:二极管电路、三极管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电源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和高频电路。最后,结合仿真软件,对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实验和验证。
智慧安监实践 电子书

1.本书是《智慧城市实践系列丛书》的40个分册之一,从服务智慧化、管理智慧化、营销智慧化、维度多样化培养复合型人才。 2. 本书完全通过案例对智慧安监实践进行解读,读者能系统全局了解如何进行智慧安监建设的架构设计、系统规划、相关实践等。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承载关键技术与规划设计 电子书

1.作者实际参与了中国移动5G网络在武汉市的规模测试工作,主要负责5G承载网络的设计。同时负责了中国电信深圳地区的5G承载网络规划工作,有一线的工作经验。 2.本书系统地分析了5G承载的需求,对业界分析5G承载的需求有指导作用,提出的5G承载规划与设计方法对业界的5G承载网络部署有指导作用。
天线测量实用手册(第2版) 电子书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准确性。理论的结果必须用实验来检验,而天线参数的测量正好可以作为检验天线设计好坏的基础。在新型天线的研制中,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检验理论阶段的手段,又是独立的研究方法。本书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成 的,书中的测量方法都是由实际天线测量工作者经过长期实践得来的,解决了许多理论上还不够成熟的课题。 2.广泛性。全面介绍天线的测量。从频率上讲, 低频率从几十兆赫兹,到毫米波(40GHz);从类型来讲,天线的类型包括面天线、线天线等各种形式的天线;从测量方法上讲,既有较原始的测量方法也有目前的计算机控制自动测量。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数已经超过60万个,特别是随着3G时代的到来,我国5亿个手机用户数还将增大,基站天线的市场空间相当广阔,已引起三大运营商的高度重视。本书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测量。 3.实用性。各章节内容都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典型测量案例分析,贴近工程实际,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本书内容的学习,参照具体操作方法,完成工程实际任务。 4.先进性。本书介绍的天线测量系统、仪器都是国内外知名产品。这些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可拓展性等代表着天线测量的发展方向。 5.规范性。书中内容撰写规范,涉及的标准、协议、接口等符合国内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