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珍藏版)

三十六计(珍藏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三十六计(珍藏版)》是为适应当代读者需求特别编写的国学经典普及丛书,对中国古代经典兵书《三十六计》进行了深入解读。本书综合了各代表注家的精彩注评,博采众家之长,并且对原典部分按节做了精短的评鉴,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珍藏版)》的配图严谨、恰当,与文字一一对应,还收录了多幅传统名画。

《三十六计(珍藏版)》讲究学以致用,读者不仅能深入了解兵法本身,还可以将其活学活用,用在政治、外交、经济、经营、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提高自己运筹帷幄的能力。

《三十六计(珍藏版)》纸质优良、印刷精美,使用大32开,不仅携带方便,而且美观大方,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三十六计(珍藏版)》对《三十六计》原文进行了深度解析,并精心列举了古代战争中的经典战例,以及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案例。书中重点分析了我国古代的多场代表性战争,并在还原真实战争进程的同时,阐释了三十六计与这些战争的关系。与此同时,还对三十六计在现代社会非军事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解读。

《三十六计(珍藏版)》适合想要掌握一定国学和军事知识的读者,也可供军事爱好者借鉴和收藏,同时也可作为青少年国防教育的科普读物。

作者简介

《深度军事》编委会,由一群军迷组成的写作团队,写作团队中的作者有国内知名军事论坛的版主,也有曾经在《舰船知识》、《轻兵器》等专业军事杂志上发表过自作品的知名作者,还有多位曾经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过畅销军事书的主创人员。《深度军事》正在打造全国一流的军事图书写作团队,力求创作出深受读者喜爱的军事图书。

章节目录

第1 章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2

第二计 围魏救赵     9

第三计 借刀杀人     16

第四计 以逸待劳     21

第五计 趁火打劫     28

第六计 声东击西     32

第2 章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40

第八计 暗度陈仓     45

第九计 隔岸观火     52

第十计 笑里藏刀     57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62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66

第3 章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72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76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81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86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92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98

第4 章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104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109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114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119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125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130

第5 章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136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142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149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154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159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164

第6 章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170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176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181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186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191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195

参考文献

三十六计(珍藏版)是2019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三十六计(珍藏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世界传奇坦克 电子书
战争是残酷的,坦克更是冰冷的战争机器,甚至连样子都似乎大同小异,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坦克这种冰冷的战争机器,却也有不少令人感兴趣的“传奇性另类”:那些看起来“怪模怪样”的坦克在设计上有着哪些门道?一战中英国人雄心勃勃的陆地装甲旗舰为什么没有搞出来?德国军队是如何对缴获的苏联坦克进行“再利用”?高傲的德国人为什么会仿制苏联T-34?德国人自己又造出了怎样的陆地“沙恩霍斯特”?精明的以色列人如何对二战
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徜徉于“长安与河北之间”,带我们走进唐代历史的另一种表达。
兵棋总体设计 电子书
基于作者多年来多款兵棋系统总体设计与研发的经验教训,考虑到目前出版的各种书籍已对兵棋进行基本理论的介绍,本书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总体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思路、方法。其中,基于实践经验,将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方法,区分为军事需求分析、总体架构设计(总体之总体)和功能性能总体设计等三个层次,以及推演准备、实施、总结和基础支持等四个方面。同时,为了提高书籍的趣味性,每章都增加一个小节简要介绍国外知名的兵棋专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增订版) 电子书
本书从地方督抚在新政中的思想与活动的角度,具体考察地方督抚对清政府新政决策的参与及其影响,以及地方督抚与新政过程中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以此观察清末中央与地方权力格局的演变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