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与家屋:瓯骆与东南亚区域文化研究

稻与家屋:瓯骆与东南亚区域文化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稻米文化研究:建构主义分析框架与壮侗语民族表达方式

内容简介

本论著利用历史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瓯骆稻米文化的表达方式放置在建构主义的分析框架下进行。建构主义的分析框架,以稻米“三相”(稻/米/饭)、稻米“三缘”(稻缘、地缘、亲缘)等概念作为分析工具,把瓯骆稻米文化和中国—东南亚的“稻米之路”作为宏观的分析层次;把壮侗语民族与东南亚民族在稻米文化上的不同表达方式作为中观的分析层次;把壮侗语民族物质层面上的“那”、“家屋文化”等,精神层面上的伦理、观念、文学、艺术、民俗、节日等作为微观的分析层次,并通过古稻南传、占城稻北归和超级稻走向东盟的纵向历史脉络梳理,进行水稻与人类互动进化的史学文化学阐述。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自序

目录

第一章 “广谱革命”:“那·兰”文明的最早演化场

第一节 广谱革命·贝丘文化·那的文明共生

第二节 广谱革命·定居生活·家屋的文明共生

第三节 “那”:瓯骆大地上冉冉升起的第一缕文明曙光

第四节 自成体系的“水—那—兰—板—□—家—国—天下”稻作农耕文明体系

第二章 瓯骆故地一个大型壮族村落稻与家屋的人类学考察

第一节 稻与家屋的“空间—社会”秩序

第二节 “那”与家—国的互动演化

第三节 稻与家屋、生命的互动演化

第四节 稻与家屋的社会结构与亲属称谓制度

第五节 通过“二分统合”建构“中心型社会”

第三章 犀牛·稻·家屋:建构安全的生命共同体之舟

第一节 瓯骆自古就是犀牛栖息的家园

第二节 瓯骆最早的牛图腾崇拜对象:犀牛

第三节 犀牛独角的神徽化:稻与家屋的安全之舟

第四节 瓯骆的布山古城曾是一座犀牛王城

第四章 稻米文化合作推进中国—东盟跨文化交流研究

第一节 郁江北岸壮族农村的稻米文化

第二节 稻米文化合作推进中国—东盟跨文化交流研究

稻与家屋:瓯骆与东南亚区域文化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潘春见。

得书感谢您对《稻与家屋:瓯骆与东南亚区域文化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南北中国:中国农村区域差异研究 电子书
中国东中西部农村的发展差距早已进入学界与政策界的视野,并在政策上进行了诸多研讨与应对。南中北方农村的差异,经过贺雪峰等诸多学者以脚丈量和著书立说,日渐明晰并引发讨论。在本书中,作者将中国农村划分为南方团结型村庄、北方分裂型村庄和中部分散型村庄三种类型,构建出“农村区域差异”这一中层理论,并从家庭继替、分家模式、养老模式、面子观、人情、生育模式、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与检验。
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教育融合研究 电子书
《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教育融合研究》集多位作者结合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和方式,大致从三个层面思考了中国文化和大学英语教育的融合主题:第一、大学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的缺失;第二、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和大学英语教育融合的新契机;第三、具体的中国文化元素如何融入到大学英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地名里的广东:文化景观的区域分析 电子书
广东地名研究的拓荒之作。
传统文化元素的品牌呈现方式与传播策略研究 电子书
本书运用案例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品牌中的呈现与传播方式,以及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并针对具体的品牌传统文化塑造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在案例研究部分,作者通过多个典型案例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方式对消费者品牌认知产生的影响,以及企业该如何有效运用传播策略来构建品牌的文化意义,增强品牌的文化底蕴。
感性的城市: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 电子书
本书对城市文化和城市空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开辟了理解城市文化和空间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