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小品

独坐小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获汪曾祺家属认可,汪粉公认最好的汪曾祺作品精选集。

内容简介

  汪曾祺和沈从文一样,是那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在自己独创的形式中达到艺术完美的惟一大师级中国小说家,其成就不亚于被国人津津乐道的博尔赫斯。他对白话文的贡献是的,文字干净而传神。他的小说作品“肯定是中国现代小说足以傲世的极少数重大收获之一”。

  《邂逅集》是汪曾祺的头本小说集,70年后首次重现。此集所收短篇小说,是作者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创作中成熟、具代表性的作品。

  《鸡鸭名家》《戴车匠》《落魄》这三篇都是取材于作者对故乡往事的回忆,其所写的人物,其叙事的方式,就连其用词造句,与作者几十年后所写的《受戒》《大淖记事》等名篇都是一脉相承。汪曾祺为什么写这些?他发表在《猎猎——寄珠湖》的散文道出了其中奥秘:“旅行人跨出乡土一步,便背上一份沉重的寂寞。每个人知道浮在水上的梦,不会流到亲人的枕边,所以他不睡觉,且不惜自己的言语,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话着故乡风物……”

  汪曾祺后来把《邂逅集》中的《复仇》《老鲁》《落魄》《鸡鸭名家》“作了一些修改”,《邂逅集》今以原貌呈现,实已与初版时相隔六十余年。

  本书编者在汪曾祺先生自编文集的基础上编选修订,尽可能保留了各种文集本身的趣味;每部文集各自独立,又具一定的系统性;可以满足各个层面的汪曾祺先生的读者,也具有相当大的版本价值。

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一九二〇年生。-九三九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为沈从文先生的及门弟子。约-九四〇年开始发表散文及小说。大学时期受阿索林及弗吉尼亚?吴尔夫的影响,文字飘逸。以后备尝艰难辛苦,作品现实感渐强,也更致力于吸收中国文学的传统。毕业后曾做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的职员。一九四九年以后,做了多年文学期刊编辑。曾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一九六二年到北京京剧院担任编剧,直至离休。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菰蒲深处》《矮纸集》,散文集《蒲桥集》《晚翠文谈》《塔上随笔》《独坐小品》《旅食集》《逝水》等。

章节目录

邂逅集

版权信息

凡例

复仇

老鲁

艺术家

戴车匠

落魄

囚犯

鸡鸭名家

邂逅

编后记

晚饭花集

版权信息

自序

晚饭后的故事

故里杂记

故乡人

晚饭花

皮凤三楦房子

钓人的孩子

王四海的黄昏

职业

小说三篇

尾巴

故里三陈

云致秋行状

星期天

金冬心

职业

附录: 《晚饭花集》初版本目录

编后记

菰蒲深处

版权信息

自序

小学校的钟声

异秉

受戒

岁寒三友

大淖记事

鉴赏家

八千岁

昙花、鹤和鬼火

故人往事

桥边小说三篇

鲍团长

黄开榜的一家

忧郁症

仁慧

卖眼镜的宝应人

熟藕

薛大娘

莱生小爷

钓鱼巷

关老爷

合锦

百蝶图

侯银匠

异秉

附录: « 菰蒲深处» 初版本目录

编后记

矮纸集

版权信息

题记

小姨娘

露水

辜家豆腐店的女儿

鹿井丹泉

兽医

水蛇腰

小孃孃

名士和狐仙

鸡毛

日规

天鹅之死

讲用

虐猫

八月骄阳

安乐居

小芳

窥浴

唐门三杰

可有可无的人

不朽

当代野人系列三篇

吃饭

羊舍的夜晚

看水

王全

黄油烙饼

寂寞和温暖

七里茶坊

护秋

尴尬

拟故事两篇

聊斋新义

樟柳神

明白官

牛飞

附录: 《矮纸集》初版本目录

编后记

晚翠文谈

版权信息

自序

关于《受戒》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关于《虐猫》

《职业》自赏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汪曾祺自选集》自序

《汪曾祺自选集》重印后记

《茱萸集》题记

自序

《汪曾祺小品》自序

捡石子儿——《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汪曾祺》代序

“当代散文大系”总序

《汪曾祺散文随笔选集》自序

《榆树村杂记》自序

《草花集》自序

《汪曾祺文集》自序

《去年属马》题记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自序

美学感情的需要和社会效果

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

漫话作家的责任感

道是无情却有情

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

小说笔谈

小说陈言

小说创作随谈

小说技巧常谈

小说的散文化

说短——与友人书

“揉面”——谈语言

关于小说语言(札记)

小说的思想和语言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在耶鲁和哈佛的演讲

传神

两栖杂述

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沈从文传》序

美——生命——《沈从文谈人生》代序

学话常谈

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谈散文——“午夜散文随笔书系”总序

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西窗雨

随笔写生活——《新笔记小说选》序

人之相知之难也——为《撕碎,撕碎,撕碎了是拼接》而写

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

京剧杞言——兼论荒诞喜剧《歌代啸》

动人不在高声

应该争取有思想的年轻一代——关于戏曲问题的冥想

听遛鸟人谈戏

“外星人”语

且说过于执

宋士杰——一个独特的典型

浅处见才——谈写唱词

打渔·杀家

细节的真实——习剧札记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西方人看中国戏剧》读后

《一捧雪》前言

《中国京剧》序

读民歌札记

“花儿”的格律——兼论新诗向民歌学习的一些问题

我和民间文学

我的创作生涯

附录: 《晚翠文谈》初版本目录

编后记

蒲桥集

版权信息

自序

国子监

下水道和孩子

果园杂记

关于葡萄

钓鱼台

藻鉴堂

午门

桥边散文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一个爱国的作家

与友人谈沈从文——给一个中年作家的信

沈从文转业之谜

老舍先生

金岳霖先生

旅途杂记

滇游新记

严子陵钓台

翠湖心影

昆明的雨

跑警报

昆明的果品

泡茶馆

云南茶花

故乡的食物

吃食和文学

手把羊肉

散文四篇

夏天的昆虫

童歌小议

踢毽子

八仙

建文帝的下落

杨慎在保山

锒铛

杜甫草堂·三苏祠·升庵祠

熬鹰·逮獾子

狼的母性

随笔两篇

水母宫和张郎像

坝上

《戏联选萃》序

《市井小说选》序

从桂林山水说到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字的灾难

自报家门

附录: 再版后记

《蒲桥集》初版本目录

编后记

旅食集

版权信息

自序

天山行色

湘行二记

菏泽游记

昆明的花

泰山拾零

索溪峪

猴王的罗曼史

皖南一到

泰山片石

金陵王气

长城漫忆

大地

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

香港的鸟

林肯的鼻子

悬空的人

美国短简

野鸭子是候鸟吗?——美国家书

美国女生——阿美利加明信片

五味

《吃的自由》序

四方食事

家常酒菜

昆明菜

米线和饵块

菌小谱

贴秋膘

手把肉

鳜鱼

萝卜

豆腐

豆汁儿

面茶

栗子

果蔬秋浓

寻常茶话

附录: 《旅食与文化》题记

《旅食集》初版本目录

编后记

塔上随笔

版权信息

王磐的《野菜谱》

胡同文化——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

城隍·土地·灶王爷

八仙

罗汉

苏三、宋士杰和穆桂英

吴三桂

张大千和毕加索

太监念京白

贾似道之死

谈风格

谈谈风俗画

小小说是什么

万寿宫丁丁响——《废名小说选集》代序

读一本新笔记体小说

用韵文想

中国戏曲和小说的血缘关系

关于“样板戏”

书到用时

语文短简

对仗·平仄

句读·气口

有意思的错字

谈幽默

思想·语言·结构

老学闲抄

词曲的方言与官话

创作的随意性

无意义诗

沙弥思老虎

读诗抬杠

诗与数字

随遇而安

知识分子的知识化

“无事此静坐”

生机

艺术和人品——《方荣翔传》代序

文人与书法

“国风文丛”总序

小滂河的水是会再清的——《扶桑风情》代序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走近名人文丛”代序

平心静气——“布衣文丛”序

文化的异国

步障:实物和常理

“小山重叠金明灭”

雁不栖树

呼雷豹

水浒人物的绰号

沈括的幽默

苏三监狱

再谈苏三

徐文长的婚事

烟赋

谈读杂书

读廉价书

《蒲草集》小引

北京人的遛鸟

录音压鸟

灵通麻雀

草木虫鱼鸟兽

昆虫备忘录

草木春秋

淡淡秋光

北京的秋花

徐文长论书画

谈题画

题画二则

齐白石的童心

岁朝清供

一技

昆明年俗

博雅

张郎且莫笑郭郎

继母

名实篇

富贵闲人,风雅盟主——企业家我对你说

羊上树和老虎闻鼻烟儿

多此一举

酒瓶诗画

论精品意识——与友人书

颜色的世界

本命年和岁交春

偶笑集

秘书

记梦

附录: 《塔上随笔》初版本目录

编后记

逝水

版权信息

自序:我的世界

我的家乡

我的家

我的祖父祖母

我的父亲

我的母亲

大莲姐姐

我的小学

我的初中

故乡水

他乡寄意

《高邮风物》序

早茶笔记

文游台

露筋晓月

甓射珠光

草巷口

阴城

三圣庵

牌坊——故乡杂忆

故乡的元宵

冬天

夏天

师恩母爱——怀念王文英老师

一个暑假

开卷有益

写字

看画

彩云聚散

七载云烟

西南联大中文系

新校舍

地质系同学

晚翠园曲会

后台

炸弹和冰糖莲子

观音寺

白马庙

沙岭子

果园的收获

我的“解放”

关于《沙家浜》

“样板戏”谈往

关于于会泳

梦见沈从文先生

旧病杂忆

下大雨

多年父子成兄弟

文章余事

悔不当初

书画自娱

自得其乐

七十书怀

却老

祈难老

老年的爱憎

岁交春

猴年说命

寻根

附录: 《逝水》初版本目录

编后记

独坐小品

版权信息

自序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吴雨僧先生二三事

唐立厂先生

闻一多先生上课

怀念德熙

未尽才——故人偶记

遥寄爱荷华——怀念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

林斤澜!哈哈哈哈……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

才子赵树理

哲人其萎——悼端木蕻良同志

铁凝印象

贾平凹其人

潘天寿的倔脾气

诗人韩复榘

裘盛戎二三事

难得最是得从容——《裘盛戎影集》前言

名优之死——纪念裘盛戎

谭富英轶事

名优逸事

马·谭·张·裘·赵——漫谈他们的演唱艺术

一辈古人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和尚

老董

人间草木

晚年

大妈们

闹市闲民

傻子

二愣子

读《萧萧》

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又读《边城》

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

中学生文学精读《沈从文》

林斤澜的矮凳桥

漫评《烟壶》

从哀愁到沉郁——何立伟小说集《小城无故事》序

人之所以为人——读《棋王》笔记

《年关六赋》序

《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读后

红豆相思——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缘起》

精辟的常谈——读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阿索林是古怪的——读阿索林《塞万提斯的未婚妻》

要面子——读威廉·科贝特《射手》

美在众人反映中

觅我游踪五十年

沽源

初访福建

初识楠溪江

四川杂忆

隆中游记

故乡的野菜

昆明的吃食

《知味集》征稿小启

作家谈吃第一集——《知味集》后记

食道旧寻——《学人谈吃》序

食豆饮水斋闲笔

干丝

鱼我所欲也

肉食者不鄙

韭菜花

附录: 《独坐小品》初版本目录

编后记

独坐小品是2016年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汪曾祺。

得书感谢您对《独坐小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男人这东西 电子书
  《男人这东西》是渡边淳一随笔代表作。   作者以医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详尽剖析了男性从少年期到壮年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历程,他们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所呈现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两性在价值观、情爱观上的歧异和冲突,有助于男性更正确地认识自己、女性更深入地了解男人。
我的前半生(全本)(精) 电子书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一生,最好就是去阅读他的传记,如果想要了解溥仪,那么此书是最好不过的版本。
刺猬的优雅 电子书
巴黎腔,文艺范。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中国民间故事 电子书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文学作品,它是民间叙事散文作品的一种,亦称“古经”“说古”“学古”“瞎话”。根据内容民间故事可分四类,即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和笑话。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现实活,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经过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流传,许多民间故事被改成了各式各样的剧本,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民间故事并不会因物质
山之四季 电子书
把一天的时间,分配一些给自然、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