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

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英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重点概述教学法主流。

内容简介

《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包括导言、外语教学法简史、外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等内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三版前言

第1章导言

1.1 什么是英语教学法

1.2 语言和语言学习的环境

1.2.1 什么是语言

1.2.2 教与学的关系

1.2.3 母语、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学习环境

1.3 英语教学法及其相关学科

1.3.1 英语教学法和教育学

1.3.2 英语教学法和语言学

1.3.3 英语教学法和心理学

1.3.4 英语教学法和哲学

1.4 本书的特点

参考书目

第2章外语教学法简史

2.1 古代和中世纪西方的外语教学

2.2 文艺复兴时期至18世纪西方的外语教学

2.3 19世纪西方的外语教学

2.3.1 语法—翻译法的建立

2.3.2 19世纪中期的教学改革

2.3.3 19世纪后期的改革运动

2.3.4 直接法的建立

2.4 20世纪西方的外语教学

2.4.1 20世纪初美国的外语教学和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的创立

2.4.2 英国的情景法(The Oral Approach and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的建立

2.4.3 20世纪60年代后的西方外语教学

2.5 中国外语教学简史

2.5.1 从外语教学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外语教学

2.5.2 1950—1966年的外语教学

2.5.3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外语教学

2.5.4 从1977年至20世纪90年代的外语教学

2.5.5 21世纪前后的外语教学课程改革

参考书目

第3章外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3.1 描述各种教学法的框架

3.1.1 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点

3.1.2 教师的教学目的

3.1.3 主要教学活动和特点

3.1.4 强调哪一方面能力的培养

3.1.5 教学材料的设计

3.1.6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任务和作用

3.1.7 母语的作用

3.1.8 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

3.2 语法—翻译法

3.2.1 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点

3.2.2 教师的教学目的

3.2.3 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特点

3.2.4 强调哪一方面能力的培养

3.2.5 教学材料的设计

3.2.6 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3.2.7 母语的作用

3.2.8 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

3.3 直接法

3.3.1 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点

3.3.2 教师的教学目的

3.3.3 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特点

3.3.4 强调哪一方面能力的培养

3.3.5 教学材料的设计

3.3.6 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3.3.7 母语的作用

3.3.8 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

3.4 情景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3.4.1 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点

3.4.2 教师的教学目的

3.4.3 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特点

3.4.4 强调哪一方面能力的培养

3.4.5 教学材料的设计

3.4.6 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3.4.7 母语的作用

3.4.8 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

3.5 听说法

3.5.1 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点

3.5.2 教师的教学目的

3.5.3 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特点

3.5.4 强调哪一方面能力的培养

3.5.5 教学材料的设计

3.5.6 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3.5.7 母语的作用

3.5.8 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

3.6 认知法

3.6.1 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点

3.6.2 教师的教学目的

3.6.3 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特点

3.6.4 强调哪一方面能力的培养

3.6.5 教学材料的设计

3.6.6 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3.6.7 母语的作用

3.6.8 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

3.7 交际法

3.7.1 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点

3.7.2 教师的教学目的

3.7.3 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特点

3.7.4 强调哪一方面能力的培养

3.7.5 教学材料的设计

3.7.6 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3.7.7 母语的作用

3.7.8 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

3.8 全身反应法

3.8.1 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点

3.8.2 教师的教学目的

3.8.3 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特点

3.8.4 能力培养的侧重点

3.8.5 教学材料的设计

3.8.6 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3.8.7 母语的作用

3.8.8 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

3.9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3.9.1 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点

3.9.2 教师的教学目的

3.9.3 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特点

3.9.4 强调哪一方面能力的培养

3.9.5 教学材料的设计

3.9.6 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3.9.7 母语的作用

3.9.8 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

参考书目

第4章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4.1 语言本质理论

4.1.1 结构主义语言观

4.1.2 功能派的语言观

4.2 语言学习理论

4.2.1 行为主义(Behaviorism)

4.2.2 心灵主义(Innatism)

4.2.3 斯温纳的语言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

4.2.4 错误分析和中介语

4.3 一些二语(外语)学习模式

4.3.1 技能学习模式(Skill-Learning Model)

3.2 二语学习的互动模式

4.3.3 第二语言(外语)阅读过程模式

4.3.4 聆听信息处理模式

4.4 教育相关学科理论

4.4.1 教育经济学

4.4.2 课程理论

参考书目

第5章英语学习、学习者和学习策略

5.1 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

5.1.1 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5.1.2 学习策略的界定

5.1.3 学习策略的分类

5.1.4 研究学习策略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

5.1.5 我国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

5.1.6 英语课程标准对学习策略的论述

5.2 年龄与外语学习

5.2.1 临界期假设(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5.2.2 年龄对第二语言(外语)习得影响的研究

5.3 学习动机和外语学习

5.3.1 学习动机的界定和分类

5.3.2 多恩耶的促进学习动机策略——一种语言课堂促进学习动机的方法

5.3.3 语言学习的动机研究

5.4 语言学能和外语学习

5.4.1 语言学能和语言学能测试

5.4.2 语言学能研究情况

参考书目

第6章英语语音教学

6.1 什么是英语语音教学

6.1.1 英语语音教学的内容

6.1.2 英语语音模式的选择

6.1.3 英语语音教学与学习目标

6.2 外语语音教学相关理论

6.2.1 临界期假设

6.2.2 语言学能(Language Aptitude)

6.2.3 监察模式

6.2.4 输出假设

6.2.5 对比分析

6.2.6 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 Hypothesis)

6.2.7 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6.2.8 文化适应模式

6.3 英语语音教学原则和实践

6.3.1 大声朗读与朗读艺术化原则

6.3.2 大量输入原则

6.3.3 趣味性原则

6.3.4 融入原则(Integration)

6.3.5 演绎法和归纳法相结合的原则

6.3.6 适当使用英汉语音对比的原则

6.3.7 交际语境中教语音的原则

6.3.8 利用教育技术手段的原则

参考书目

第7章英语语法教学

7.1 什么是英语语法教学

7.1.1 什么是语法

7.1.2 英语语法教学的内容

7.2 关于语法教学的争议

7.3 外语语法教学相关理论与研究

7.3.1 语法教学的理论依据

7.3.2 外语语法教学相关理论与研究

7.4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原则

7.4.1 循环重复原则

7.4.2 大量语言输入原则

7.4.3 个性化原则

7.4.4 演绎法与归纳法相结合原则

7.4.5 语言输出原则

7.4.6 形式、意义和运用相结合原则

参考和书目

第8章英语词汇教学

8.1 什么叫词汇和词汇知识

8.2 词汇习得和教学研究

8.2.1 词汇的附带学习和有意学习

8.2.2 词汇学习的策略研究

8.2.3 词块教学研究

8.3 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技能

8.3.1 使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学习词汇

8.3.2 利用语言输出活动学习词汇

8.3.3 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的策略

8.3.4 使用词块法学习词汇

参考书目

第9章英语听力教学

9.1 聆听与聆听的分类

9.1.1 什么是“聆听”

9.1.2 聆听的类型

9.2 聆听理论与教学的相关研究

9.2.1 认知处理与听力理解

9.2.2 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听力

9.2.3 二语习得观点与听力

9.2.4 听力策略研究

9.3 听力教学原则与实践

9.3.1 选择听力材料的原则

9.3.2 教学原则与实践

9.3.3 课堂教学步骤及实例

参考书目

第10章英语口语教学

10.1 什么是英语口语教学

10.1.1 什么是口语

10.1.2 英语口语教学的内容

10.2 外语口语教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

10.2.1 英语口语教学理论

10.2.2 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10.3 中学口语教学原则

10.3.1 听说结合的原则

10.3.2 培养学生掌握交际策略的原则

10.3.3 通过小组活动进行互动的原则

10.3.4 事务会话和人际关系会话相结合的原则

10.3.5 口语活动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原则

10.3.6 注意语言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原则

10.3.7 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的原则

10.4 口语教学的实际操作

10.4.1 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10.4.2 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书目

第11章英语阅读教学

11.1 阅读与阅读分类

11.1.1 什么是阅读

11.1.2 阅读的类型

11.2 阅读模式和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11.2.1 自下而上模式(The Bottom-Up Model)

11.2.2 自上而下模式(The Top-Down Model)

11.2.3 相互作用的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

11.2.4 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

11.2.5 话语分析模式(The Discourse Analysis Model)

11.3 阅读教学原则与实践

11.3.1 选取阅读材料的原则

11.3.2 阅读教学原则

参考书目

第12章英语写作教学

12.1 写作的定义及英语写作教学的内容

12.1.1 什么是写作

12.1.2 英语写作教学的内容

12.2 外语写作教学相关理论与研究

12.2.1 写作教学理论

12.2.2 国内外二语写作教学研究

12.3 中学写作教学原则

12.3.1 写作与其他技能活动结合的原则

12.3.2 结果写作法和过程写作法相结合的原则

12.3.3 设计恰当的写作任务的原则

12.3.4 重视写前准备的原则

12.3.5 小组协写作和个人写作相结合的原则

12.3.6 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的原则

12.3.7 积累写作素材的原则

12.3.8 培养写作情感和写作策略的原则

12.3.9 使用多种评价方式的原则

12.3.10 正确对待学生作文中错误的原则

12.4 写作教学的实际操作

12.4.1 结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三段论写作模式的操作步骤。

12.4.2 写作教学举例

参考书目

第13章文化教学

13.1 文化的定义、分类及相关概念

13.1.1 文化的定义、分类

13.1.2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13.1.3 文化教学的相关重要概念

13.2 文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3.3 文化教学方法

参考书目

第14章外语教学评价

14.1 外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4.1.1 外语教学中的评价

14.1.2 形成性评价

14.1.3 终结性评价

14.1.4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及意见

14.2 语言测试的功能

14.2.1 语言测试的教学功能

14.2.2 语言测试用于选拔人才

14.2.3 语言测试用于教学研究

14.3 语言测试的种类

14.3.1 按用途分类

14.3.2 按评分的客观性分类

14.3.3 按考试方式分类

14.3.4 按解释分数的方法分类

14.4 评价语言测试的标准

14.4.1 信度

14.4.2 效度

14.4.3 真实性

14.4.4 交互性

14.4.5 后效作用

14.4.6 操作性

14.5 各种题型的设计

14.5.1 客观性试题的设计

14.5.2 主观性试题的设计

参考书目

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是2011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何广铿著。

得书感谢您对《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成瘾医学: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是全面介绍成瘾行为的图书,适用于从事戒毒工作的各个层次的人员,也可作为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参考书。
商务智能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商务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BI)是近年来企业信息化的热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书以BI理论和实践操作为核心,共分4篇。第1篇为基础篇,介绍了商务智能基础、商务智能的架构与实施;第2篇为技术篇,介绍了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可视化技术;第3篇为实践篇,内容包括数据仓库建模实践、数据仓库设计实践、多维分析实践及数据挖掘实践;第4篇为展示篇,具体展示
计算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沿着计算发展的历史.介绍计算理论的模型及其在软硬件方面的实践成果。计算理论的模型主要包含递归可计算函数、λ演算、图灵机以及波斯特系统。其次,介绍了受图灵机模型影响而产生的冯·诺依曼模型,以及该模型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等。最后,介绍了计算模型对软件系统的影响,包括程序设计方法、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本书可以作为计算机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想了解计算技术背景、发展过程、理论基础、
粮库建设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本文集分四个部分:综合理论(第1篇至第4篇文章)、实践经验(第5篇至第9篇文章)、技术问题(第10篇至第18篇文章)、国外借鉴(第19篇至第23篇文章)。
中医气化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从中国古代哲学的角度,探究了中医气化理论的内涵、历史渊源与发展,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在气化生理学、病理学、防治学等方面的学术成就,结合作者30余年临床实践及现代研究成果,从巜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出发,论述了阳化、阴化与气机升降出入的变化形式,以及气化作用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从哲学的角度阐释了中医“寒、热、燥、湿”的实质,以及气机运动的“升降出入”逆乱导致的病变,提出了“新八纲辨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