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稿:邓散木书法篆刻学

名家讲稿:邓散木书法篆刻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名家讲稿:邓散木书法篆刻学》集结了当代著名书篆刻家邓散木先生的著作《怎样临帖》、《书法百问》和《篆刻学》。其中《篆刻学》是他毕生篆刻时间的经验所得,内容包括篆刻艺术之技法、发展历史遗迹各流派理论流派等,便于书法篆刻学习与爱好者研学。同时也更好地继承邓散木先生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内容简介

  《名家讲稿:邓散木书法篆刻学》由中国书法大家周慧珺先生主编,沪浙书法篆刻家徐才友、彭福云先生悉心汇编而成。文中大量的书法篆刻图版皆由邓散木先生亲绘。

  此书稿集邓散木先生生前的三本著作,分别为《书法百问》、《怎样临帖》和《篆刻学》,其中《篆刻学》为邓散木先生30年来的授课讲义。

  汇邓散木先生毕生习书、治印经验之总结。内容深入浅出,文笔通俗易懂,是研习书法篆刻不可多得的之作。

作者简介

  邓散木(1898~1963),我国著名篆刻家和书法家。原名菊初,又名钝铁,后更名散木,号芦中人、无恙、虚木、粪翁、郁青。1960年因病截去左腿,因之自署一足、夔。斋馆名有厕简楼,三长两短斋(三长者,篆刻、作诗、书法;两短者,绘画、填词)。

  邓散木一生勤于艺事,十分热心书法教育事业。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就在上海举办过书法讲座,其自编讲义风行全国,影响深远。

章节目录

书法篇

一、总纲

二、执笔

三、运笔

四、各家的特征与写法

五、结构 间架 行款

六、摹与临

七、选帖

八、工具

九、其他问题

篆刻篇·上篇

第一章 述篆

一、文字之由来

二、文字构成之因素

三、篆书之演变

(一)古文

(二)大篆

(三)小篆

(四)八体书

(五)六体书

(六)汉代及以后之篆书

第二章 述印

一、 官印

(一)秦印

(二)汉印

(三)魏晋六朝印

(四)唐印

(五)宋印

(六)金元印

(七)明印

(八)清印

二、私印

(一)姓名印

(二)字印

(三)多面印

(四)朱白相间印

(五)肖形印

(六)署押印

(七)书简印

(八)斋馆别号印

(九)收藏鉴赏印

(十)吉语印

(十一)成语印

(十二)厌胜印

三、印式

四、印纽

第三章 别派

一、文彭

二、皖派

三、歙派

四、浙派

五、邓派

六、黟山派

七、吴派

八、赵派

第四章 款识

篆刻篇·下篇

第一章 篆法

一、执笔

(一)拨镫五字诀

(二)八字诀

二、运笔

三、结体

四、练习阶段

五、工具

第二章 章法

一、临古

二、疏密

三、轻重

四、增损

五、屈伸

六、挪让

七、承应

八、巧拙

九、宜忌

十、变化

十一、盘错

十二、离合

十三、界画

十四、边缘

第三章 刀法

一、执刀

二、运刀

三、辟谬

四、款识

第四章 杂识

一、刻刀

(一)刻石刀

(二)刻牙刀

(三)攻金刀

(四)切玉刀

(五)炼刀法

(六)附印床式

二、印泥

三、拓款

四、剩言

(一)印文

(二)上石

(三)钤印

(四)平印

(五)石屑

(六)饰印

作品欣赏

邓散木生平及艺术活动年表

后记

名家讲稿:邓散木书法篆刻学是2015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作者邓散木。

得书感谢您对《名家讲稿:邓散木书法篆刻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陈飞双木吉他专辑乐谱 电子书
《陈飞双木吉他专辑乐谱》是陈飞2015年出版的中国首张双木吉他专辑《NewdayNewstart》的配套吉他乐谱。书中的吉他乐谱对于吉他爱好者、专业演奏者来说,是娱乐性与欣赏性较高的优选曲目,既可以琴友们自娱自乐时一起进行排练演奏,也可以作为专业吉他演奏者上台表演的曲目。本书包含了《NewdayNewstart》专辑的10首曲目,这10首曲目融入了Funk、BossaNova、Pop、Rock等音
隋初唐书法美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隋唐文字学之于书学的角度切入,论述了文字学之于隋唐书法及其书学理论所起的奠基作用。隋唐五代的文字学成绩很大,尤其是字样学很有特色,文字学素养是书学研究者的基础,唐代大书家、书学理论家都在这上面有很深的修养,诸如虞世南、张怀瓘、李阳冰、颜真卿等。如果没有文字学的奠基,唐代书法美学要想傲视千古,是不可想象的。
书法教程(微课版) 电子书
基于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及知识结构编写,旨在提高学生的书法能力。
木神令:野有蔓草言相思 电子书
中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丰富的国家,流传着许多与植物有关的故事。植物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美和浪漫的象征。本书是植物拟人科普画册,画师将生长于我国的22种植物绘制成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动漫人物,植物学专家为这些植物撰写科普文章。本书适合对植物、动漫画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