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温热论 湿热论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温热论 湿热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温热论》另一传本为温证论治由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编撰。内容简 短.仅四千余字,却对温病理论与临床有极大的指导价值,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和辨舌辨齿辨癍疹的诊断方法,对后世的温病学说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是临床辨治外感温热病为常用的临证辨治方法。《温热论·湿热论》是从事中医温病医、教、研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对中医各科临床医生均有考价值。

内容简介

《温热论》(另一传本为《温证论治》)由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编撰。内容简短,仅四千余字,却对温病理论与临床有极大的指导价值,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和辨舌辨齿辨癍疹的诊断方法,对后世的温病学说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是临床辨治外感温热病为常用的临证辨治方法。《温热论·湿热论》是从事中医温病医、教,研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对中医各科临床医生均有参考价值。

鉴于《温热论·湿热论》有《温热论》与《温证论治》两种传本,且两书的文字表述有较大的差异,故本次整理以《温热论》为主,其后附录《温证论治》。前者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卫生堂刻本为底本,后者以乾隆五十七年

(1792)吴门唐氏问心草堂刻《吴医汇讲》本为底本,并参照其他刻本重新点校。书前撰有导读,便于读者学习。

《湿热论》(又名《湿热条辨》)由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雪编撰,约成书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以前。不分卷。《温热论·湿热论》仿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的体例,分条列论,简明易诵,各条之下有薛氏自注,对条文所涉内容详加辨析,故后人有以《湿热条辨》为此书命名。全书仅论35条,直述湿热病证候表现、传变规律及治法方药。所论多为作者临床心得,间或论及张仲景《伤寒论》及吴有性《温疫论》的理论或治法。此书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虽仅六千余字,却在湿热病方面对温病理论有创新性的补充。温病的三焦辨证方法,始见于此书,至今对临床温病辨治仍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本次整理以徐行《医学蒙求》清嘉庆十四年(1809)刻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刻本重新点校。书前撰有导读,便于读者学习。

章节目录

温热论

附:温证论治

温热论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温热论 湿热论是200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清]薛雪。

得书感谢您对《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温热论 湿热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兰室秘藏 电子书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是为了适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而组织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学者整理出版的,所选之105种古籍,多为历代医家推崇,向为医家视为“医门之柱石”,尊为“必读”经典著作,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本书共3卷,21门,每门中有论、有方,內容涉及內外妇儿眼耳鼻等各科,以內科疾病所占篇幅最大,本书将脾胃学说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兰室秘藏》全书共载280余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金匮要略 电子书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是为了适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而组织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学者整理出版的,所选之105种古籍,多为历代医家推崇,向为医家视为“医门之柱石”,尊为“必读”经典著作,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书之一。全书共25篇,介绍了40余种疾病的诊治,介绍方剂260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灵枢经 电子书
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认真继承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诊疗经验,做到中医不能丢,进而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实施。本书为中医临床人才必读丛书之一。《灵枢经》与《素问》共同构成了《黄帝内经》,并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灵枢经》不仅全面阐述了五脏六腑、精神气血津液、人体气质类型等中医的基本理论内容,还特别对经络腧穴理论和针刺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为后世针灸学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黄帝内经素问 电子书
本书为中医临床人才必读丛书之一。《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经》共同构成了《黄帝内经》,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发展的基础。《素问》全面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内容,至今仍对中医临床及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黄帝内经素问》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电子书
全书共10卷,附指南总论3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788首。所收方剂均是汉族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书中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本次整理,以元版宗文书堂郑天泽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