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敌人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敌人观念与民族国家息息相关,化敌为友需转变冲突世界观,争取和谐共存。

内容简介

“敌人”既是人们建构的一种观念,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国家需要敌人来界定自己的身份。近代以来,“敌人”是基于国家利益和理性计算之后得出的政治判断,必须在“民族—国家”的理论框架中获得诠释。内部敌人和外部敌人延续和再造着“民族—国家”的观念。外部敌人是典型的“外部他者”,而内部敌人则是将国民对象化为“内部他者”,是外部敌人扩展的产物。把敌人从你死我活的冲突中解放出来其实是在解放我们自己。在本体论层次上,化敌为友意味着“我们”和“敌人”彼此开放。化敌为友就是要将绝对的敌人转变为相对的敌人,将对敌人惩罚的无限性转变为有限性。化敌为友需要人们由冲突世界理念转向和谐世界理念。化敌为友的可能性存在于自我之中,不仅要有化敌为友的意愿,而且要有化敌为友的能力和行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目录

致谢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一章 绪论:敌人与敌人理论

1.1 敌人:一个建构的概念

1.2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1.3 关于敌人的理论

1.4 如何研究敌人

第二章 “敌人”观念的原初想象

2.1 野蛮人:类型化的敌人意象

2.2 “夷”:关系化的敌人意象

2.3 “夷”与“野蛮人”的互镜

第三章 “敌人”的政治性

3.1 “敌人”与集体身份

3.2 “敌人”与敌对关系

3.3 “敌人”与权力关系

第四章 “人民公敌”及其问题

4.1 人民及其政治内涵

4.2 “人民公敌”及其确立

4.3 我国宪法中的“敌人”观念

第五章 “敌人”的意识形态化

5.1 敌意是撒旦的阿喀琉斯之踵

5.2 仇恨及其本质

5.3 敌人的意识形态化

第六章 “通敌”与“敌人认同”悖论

6.1 通敌行为的复杂性

6.2 汉奸:单一民族—国家话语中的敌人

6.3 敌人认同悖论

第七章 敌人的非人化

7.1 “敌人”与价值判断

7.2 非人化的心理学解释

7.3 敌人非人化的路径

第八章 惩罚敌人的合目的性

8.1 惩罚敌人的合目的性

8.2 “敌人刑法”及其超越

8.3 武器的纯洁性问题

第九章 战俘——放下武器的敌人

9.1 战胜者和战败者

9.2 酷刑把战俘物化

9.3 战俘的身份

9.4 战俘权利的有限性

9.5 战俘权利保障的国家责任

第十章 敌人之死

10.1 消灭敌人是一种战争权利

10.2 敌人在社会上死亡

10.3 牺牲优先于任何目的

第十一章 化敌为友

11.1 化敌为友及其可能性

11.2 没有永远的敌人

11.3 爱你们的敌人

11.4 宽恕敌人

11.5 敌人的罪恶与谢罪

结语 “没有敌人的世界”

参考文献

基本术语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

敌人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是201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左高山。

得书感谢您对《敌人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实用防卫制敌术 电子书
本书作者以简明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示,将多年积累的防卫制敌的有效招法介绍给广大读者。这些招法具有易学、易练、简捷、实用的特点,如有所掌握,则可在面对不法之徒侵害时予以运用,达到防身自卫,克敌制胜的效果。书中防卫制敌技术动作由吴信良、李道政、田怡然、张彦凯示范。
社会科学哲学的语境论研究纲领 电子书
本书尝试运用语境论思想为当代社会科学哲学构建一种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科学合法性危机的新路径。提出了语境论研究纲领这一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为社会科学本体论、知识论和方法论困境提供了语境论解决方案,论证了社会科学具有同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解释地位,回答了社会科学规范性和解释力等理论难题,给出了评价社会科学发展进步的新标准,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科学中的“事实-价值”二分。指出社会科学是基于事实系统、因果系统和
萨满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 电子书
深入探索萨满了艺术的艺术规律、表现形式等方面。
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成果汇编 电子书
本书整理了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以来部分技术标准成果,包括10项国家标准技术成果,11项行业标准技术成果,16项公司企业标准技术成果,3项国际标准技术成果。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研究明清时期的户籍赋役制度,尝试探索一种关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变迁和国家转型的解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