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的法治逻辑与制度机理:以商事制度改革为背景的分析

市场监管的法治逻辑与制度机理:以商事制度改革为背景的分析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商事制度改革为背景,剖析了市场监管的法治逻辑与制度机理。

内容简介

本书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一是建立平等自由的企业制度,二是建立新型市场监管体制。本书在阐明市场监管法治理念的基础上,以构建有效的社会控制体系为切入点,分别对社会共治、市场准入、信息与信用机制、安全监管、价格监管、公私融合及其监管等专题进行了讨论,阐述了市场监管的法理基础与制度构造。

作者简介

作者王伟,1969年出生,贵州省遵义市人,中央党校政法部经济法室副主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硕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届金融与保险学博士后。曾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从事多年经济和民商事审判工作,1999年被最高人民法院选入首批“中国—加拿大高级法官培训项目”,公派赴蒙特利尔大学学习。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与保险法、企业公司法、财政法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市场监管法治理念的阐释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法律基础:私法秩序

一、市场经济下构建私法秩序的基本逻辑

(一)自我责任

(二)私法自治

(三)社会信任

二、公有制之下的市场经济:私法秩序的构建

(一)对公权力的有效约束

(二)国企运行符合市场经济法治规律

第二节 市场监管的法律基础:社会整体利益

一、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划分:法律的可为与不可为

二、社会整体利益的若干界定

(一)政府介入市场的目标:经济性目标VS.社会性目标

(二)社会整体利益界定的若干情形

三、社会性监管

(一)安全

(二)健康

(三)消费者保护

(四)环境保护

第三节 市场监管应遵循的法治精神

一、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一)保护产权

(二)鼓励交易

(三)规制竞争

(四)有效调控

(五)提供公共物品

二、市场监管的形式法治要求:法制完备

(一)我国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二)商事制度改革与市场监管法律体系的变迁

三、市场监管的实质法治要求:有效监管

四、对“法无授权不可为”观念的反思

第二章 市场监管与社会共治

第一节 监管型国家与监管现代化

一、监管型国家的重塑

(一)现代监管型国家的兴起

(二)现代监管型国家的重塑

(三)中国语境下的监管型国家

二、监管型国家与有效监管

(一)监管目标的公共性

(二)监管方式多元化

(三)监管的透明度与问责

(四)监管主体的多元化

第二节 社会共治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共治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实质

(二)现代市场监管体系与社会共治

二、有效监管视阈下的社会控制体系

三、第一方控制:以自律为基础的控制

四、第二方控制:以合意为基础的控制

五、第三方控制:以外力为基础的控制

(一)行业自律

(二)社会监督

(三)政府监管

第三章 市场准入机制

第一节 寻求平等对待的企业立法

一、企业“身份”立法:非平等对待的法律根源

二、确立以平等为基础的企业立法模式

(一)一般性企业立法

(二)特殊企业立法

第二节 竞争性市场准入

一、竞争性市场准入中的公私关系

(一)行政许可:以全面禁止为前提的严厉管制

(二)行政确认:以商事登记为基础的低强度监管

二、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的分离

(一)证、照关系的变迁与市场准入

(二)“先照后证”的法律逻辑

(三)“先照后证”与市场监管的变革

三、“不再审批”模式:市场监管体制的深刻变革

(一)管制国家的一个外在表现:过多的前置审批

(二)“不再审批”模式:一项起源于地方的创新

第三节 特殊市场准入

一、我国特殊市场准入改革与法治

(一)我国的特殊市场准入改革

(二)特殊市场准入的法治化

二、特殊市场准入的基本方式

(一)行政许可

(二)特定事项的批准

(三)登记

(四)标准规制

(五)职业资格许可

(六)其他方式

三、负面清单的制度价值

(一)负面清单制度是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一种有效机制

(二)负面清单是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载体

(三)负面清单是营造私法秩序的重要载体

第四节 专门职业的市场准入

一、专业人员的特征

(一)关于专业人员的理论

(二)专业人员的基本特征

二、专业服务机构

三、专门职业的监管

(一)域外的基本经验

(二)我国对专门职业的监管定位

第四章 信息与信用监管——以企业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企业信息公开与市场监管

一、信息公开是市场监管的重要基础

(一)信息与信息不对称

(二)信息公开与市场监管

二、企业信息公开:国家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一)信息公开机制是实现自我责任的基础

(二)信息公开是社会共治的基础

(三)信息公开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三、企业信息公开的多层次机制

(一)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披露

(二)面向社会的信息公开

四、企业信息公开的运用与展开——对若干立法例的分析

(一)金融交易合同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

(三)商业广告

(四)食品安全

(五)环境保护

(六)特殊的非上市公司

(七)其他信息公示机制

第二节 企业信用机制与市场监管

一、信用与现代市场经济

(一)个体层面:信用是市场主体之间的商事信用

(二)社会层面:信用是社会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国家层面:信用是市场监管的核心内容

(四)小结

二、信用的三个解释维度

(一)信用建设的历史维度:从伦理、宗教到法治

(二)信用建设的现实维度:市场、社会及现代国家治理

(三)信用建设的中国实践:理念、制度与社会自觉

三、信用监管的制度基础

(一)信用信息公示与共享

(二)信用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

(三)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第三节 我国企业信息公示与信用机制——以商事登记信息公示为视角的观察

一、我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与信用机制的立法框架

(一)《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主要内容

(二)我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建设

二、企业信息公示与信用机制的基本逻辑

三、企业信息公示及信用机制的国情特色

(一)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信用建设的历史背景不同

(二)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信息公示的路径不同

(三)信用约束机制不同

(四)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同

四、信用监管的法治之路:公私关系的平衡与考量

(一)强化企业的信息公示义务和责任

(二)准确界定政府在企业信息公示中的责任

(三)构建多元化的信用监管与监督机制

(四)进一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第五章 安全监管

第一节 安全监管的法理分析

一、安全是实现人类幸福的基础

二、安全:政府责任与社会共治

(一)政府维护安全的责任

(二)安全的社会共治

三、安全监管的法理逻辑

(一)安全监管旨在维护自由与人权

(二)安全监管旨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三)安全监管以风险预防为核心

第二节 质量、标准与安全监管——以消费者保护为背景的分析

一、我国质量监管有效性不足之评析

(一)企业主体责任虚置

(二)政府质量监管有效性不足

(三)社会监督薄弱

二、《消费品安全法》:理念与制度构建

(一)制定《消费品安全法》的背景与价值

(二)对《消费品安全法》几个立法重点的分析

三、强制性安全标准

(一)强制性安全标准应实行较为严格的法治

(二)强制性安全标准以安全为最高目标

四、质量领域的自治与共治

(一)质量自治

(二)质量共治的机制创新——面向社会的声明与承诺机制

第三节 安全监管的其他重要领域

一、安全生产监管

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三、生态安全监管

四、经济金融安全监管

第六章 价格监管

第一节 市场主体的价格行为与监管

一、价格领域的公私关系与法律调整

(一)价格领域的私法自治

(二)价格领域的政府监管

二、价格监管的法律基础

(一)价格信息公示

(二)反价格欺诈

(三)反价格垄断

第二节 政府价格行为与监管

一、公用事业的价格监管

(一)价格监管:公用事业监管的核心内容

(二)公用事业的价格控制

二、政府价格垄断行为的规制

(一)反垄断法规制

(二)以抽象行政行为实施垄断的规制

(三)公平竞争审查机制

第七章 公私融合与市场监管

第一节 国有企业与市场监管

一、国企改革与市场监管

二、预算监督:实行人民对国企的“所有者控制”

三、资本监管:构建政资职能分开的监管体系

四、竞争中性:商业类国企的基本定位

第二节 PPP模式与市场监管

一、公共服务市场化及其监管

二、PPP模式与竞争监管

三、PPP模式与合同监管

四、PPP模式与权力约束

(一)分权制衡机制

(二)预算约束机制

(三)社会监督机制

五、PPP模式与社会协同

六、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市场监管的法治逻辑与制度机理:以商事制度改革为背景的分析是2016年由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出版,作者王伟。

得书感谢您对《市场监管的法治逻辑与制度机理:以商事制度改革为背景的分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民币区域化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 电子书
分析比较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货币政策与制度实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SDR框架下人民币区域化存在的法律问题。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精解:条文解析+案例分析+报表编制(2021年版) 电子书
本书上篇以政府会计准则条文为基础,进行了详细解读;下篇以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为依据,进行了实操案例的展示与分析。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与衔接 电子书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及相关补充规定、衔接规定的实施,各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了规范、完整的制度依据。本书对各类事业单位如何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做了全面、深入、详尽的讲解与辅导。针对重要的会计处理事项,本书不仅直观地展示了相关账务处理方法,还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将笼统的文字表述转化为清晰、具体的实务操作,以加深读者对新制度的理解,有利于全面提升读者的实务操作水平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 电子书
1.内容前沿,版本知名 本书严格依据2018年3月《政府会计制度》编写而成。自2019年1月1日起,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将要在全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全面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很大,首先,将原来的9种会计制度全面合并成为《政府会计制度》;其次,一项业务,两笔分录,一本账簿,两套报表;结尾,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融为一体。本书严格依据《政府会计制度》编写,帮助大家深度学习《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与要求,帮助大家能够正确依据《政府会计制度》办理好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2.清晰逻辑导图,学习更加便捷。 本书中充分发挥了逻辑导图的优势与优点。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用逻辑导图的方法来表现会计分录的前因后果及数字关系,具有天然的优势。本书充分发挥逻辑导图的优势,对各种会计规定进行了清晰条理的阐述,使得本书阅读体验感好于同类图书,这也成为本书的一个亮点和优点。 3.精选实务案例,提高分析能力。 由于先天的限制,《政府会计制度》具有“原则、笼统、条文化”等不足,将《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应用于日常会计工作很是不易。本书非常重视案例的收录与讲解,把《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具体化到日常的经济业务处理之中,是把准则与实务连接在一起的桥梁与纽带。 4.实务操作演练,快速提升是实操能力。 本书针对专业读者,旨在帮助读者解决实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被动的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很难理解其实质要求的,也很难做到灵活的应用。本书以实务操作为核心,处处进行深度分析,案例中不仅阐述怎么办,更是强调说明为什么这么做,帮助大家读透制度,准确应用制度。
药品知识产权以案说法 电子书
以六个部分详细阐释药品知识产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