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

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讨论阴阳五行的文章和书籍虽然已有不少,有一阵子似乎还成为时髦。可是,读者只要细读一下此书所收的文章,就会发现它跟大部分其他的书刊不一样。首先,此书作者都是对这一专题素有研究的学者,并且来自世界各地,论文显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间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此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编选的角度有独特的着眼点,并不是就阴阳五行论阴阳五行。我们认为解决阴阳五行的问题,必须首先弄清它与思维方式的关系。法国汉学家葛兰言(M. Granet)早在三十年代就提出了关于“中国思维模式”的命题。一种哲学理论的产生跟它自身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往往密不可分。

中国早期的思维方式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表现在注重具象和直观思维,强调哲学的人本精神;同时也建立了成熟的宇宙论,着重探讨人在这个宇宙中的位置和与自然的关系,并且创造了成套的占理数术与之相应。近年来,中外学者对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研究有较...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是1998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汪涛。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励耘学刊(2018年第1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8年第1辑。
中文论坛(第8辑) 电子书
湖北大学文学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8辑。
走向世俗 电子书
以中国中古时期的历史为中心,考察佛教的中国本土化和中国社会的佛教化过程。
历史再现与身份认同:以新时期以来的“蒙古历史叙事”为中心 电子书
新时期以来,“重述历史”是当代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中同时出现的重要文学现象,其中又以“蒙古历史叙事”最为典型。
近代中国“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歧变(1896~1919) 电子书
本成果寻绎了19世纪末来自日本的汉语借词“科学”由外而内地生成中国“科学”概念的全过程,揭示一路走来,“科学”泛化为信仰的缘由。探求近代中国的学术转型与社会变革之间发生的复杂深刻的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