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第一卷

人文.第一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河南大学人文研究刊物推广学术创新与实证研究。

内容简介

《人文》学术辑刊由河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编辑,《人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突出学术原创性与新知传播,注重实证研究,鼓励综合创新,力图融通各学科,探讨各种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问题,展示中国思想学术界新成果。《人文》力争为学术界提供一个优质学术成果发表平台。文章以学术文章(论文)为主,也发表欢迎思想学术随笔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文章。另设“对话”“学林”“札记”“书札”“书评”等栏目,以求多形式、多层面地反映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人文》缘起

目录

为什么讲诗要从《古诗十九首》开始

一 《诗经》为什么是四言?

二 骚体和楚歌体

三 五言诗:可以传承的新体式

近代日本的中国哲学研究

一 前言

二 明治维新政府对于“哲学”的移植

三 儒学、汉学的畸形复活与“支那哲学”

四 作为学术研究的“支那哲学”

五 代替“支那哲学”的框架探索

六 新的尝试——“东亚思想文化”“中国思想文化学”

七 余言

世界主义,规范的人类共同体与文化宽容

一 我们时代人类共同体理念的演化

二 世界主义与普遍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的区别

三 世界主义与文化宽容

《新编剑桥圣经史》翻译与研究札记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圣经研究

二 《新编剑桥圣经史》概览

三 “剑桥史系列著作”一瞥

四 《新编剑桥圣经史》的创新追求

五 外籍汉译与中国社会变革

对话 人文学科:行走在路上

学术是职业,更是“专业”

过度“市场化”“工具化”需要反思

回顾历史,可以得到启示

启蒙主义,现代性问题与高等教育

中国人文传统的精神资源

“热风”的温度

“五四”前夕知识界的孔教讨论

一 《甲寅》的孔教讨论

二 易白沙的儒学观

五四新潮:一九一九年文学期刊掠影

一 《新潮》鼓荡时代风涛

二 《国故》持守国学城池

三 《国民》取向中庸中立

四 高校学报一纸风行

《周易正义》文本演变及校勘问题

一 《坤卦》第二爻的例子

二 从“它”到“他”的变化

三 关于《周易正义》文本演变及校勘问题的几点认识

王玄谟北伐和北魏南征瓜步是北强南弱的分水岭

一 北魏兴起

二 晋宋政权的更替

三 王玄谟北伐与拓跋焘的南征

四 宋魏战争南败北胜的原因

短长篇 关于日本,他们在《南开思潮》中说了些什么?

短长篇 鲁迅与北京的学苑史迹考(一)

一 北京大学

二 北京大学平民夜校

三 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四 国立北京工业专门学校

短长篇 老舍《骆驼祥子》的修改

宋朝专法述论

一 行政机构类

二 人事管理类

三 礼制类

四 刑法类

五 外交类

六 军事类

七 文化教育科举类

八 宗教类

九 财政经济类

十 社会关系和事务类

正当程序的公式与要素

殉道者,受虐狂与解放过去

一 幸存者文学

二 黑教堂与地下室

三 “文学”的辜负

四 谁来书写?

探寻黑格尔辩证法的“秘密”

一 引言

二 对“非批判”的批判

三 转向批判的态度

四 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

五 黑格尔的双重错误

六 否定性辩证法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七 把对象世界归还给人

八 关于“Dasein”和“Wesen”的翻译问题

《天堂广场》:一段纽约往事

学林 韦政通与王道的传世情谊

相交以文

相奖以道

相辩以诚

相规以善

相濡以沫

论近年来中国电影研究的现状与走向

一 持续性与跨域性:电影发展与产业研究双向互动

二 立足本土与放眼世界:电影理论研究的多维视角

三 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电影批评的主体性拓展

四 与历史对话:电影史的言说、重写与建构

五 回顾与展望:建构多维平衡的电影研究新格局

书评 提倡中国日本史研究“回归原典”的学术意义

一 刘著的闪亮点

二 实证研究与理论、学术性与致用性关系问题的思考

三 提倡“回归原典”的学术意义

约稿启事

人文.第一卷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人文》编辑部。

得书感谢您对《人文.第一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论自愿为奴 电子书
"""论自愿为奴""是一篇讨论专制政治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即权力对民众的合法性问题。拉波埃西试图分析民众对权威的屈从,解释统治和受奴役的关系。作者引证了很多古代史实,以古代历史来评价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该文最初发表于1576年。""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
影像中的生死课 电子书
这是中国大学中罕见的直面生死的课程,是陆晓娅老师自2012年起在北师大开设的同名公共选修课的授课笔记实录。
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以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取径,研究有明一代最重要的学术运动——阳明学的兴衰。
莫斯科日记 电子书
本书是本雅明生活转折时期最个人化的文本,是了解本雅明本人思想转折的重要作品。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 电子书
书中截取了形成早期浪漫派“批评”概念的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机,梳理了早期浪漫派思想家对“批评”这个概念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