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瞥集:港澳文学杂谈

一瞥集:港澳文学杂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陈子善近距离观察香港和澳门文学,谈及港澳作家、作品以及作者与他们之间的交游,写下的真实而又灵动的文字。

内容简介

《一瞥集》是著名学者陈子善先生书写香港文学和香港作家的各类文字的结集。

香港文学丰富多彩,成就斐然,辉耀中华文坛。作者研读香港文学作品,结识香港作家,本书可视为作者一个人的香港文学阅读史和与部分香港作家的交往史,所谈皆名家名作、文史轶事,丰富生动,简洁明快,可读性强。

通过对谢晨光、曹聚仁、叶灵凤、宋淇、罗孚、金庸、刘绍铭、蔡澜等这些现当代香港文坛的代表作家、研究者的代表作品以及其逸闻轶事的叙述,我们看到了一个侧影横截面式的香港文学史。

书中配合文字编插了40余幅难得一见的精美书影,文图并茂,为书增色不少。

作者简介

作者陈子善,作家,文学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致力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料学的研究和教学。曾参加《鲁迅全集》的注释工作。后来在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台静农、叶灵凤、张爱玲等现代重要作家作品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对张爱玲生平和创作的研究为海内外学界所关注。曾为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东京都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并至德国、新加坡和意大利等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现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文学分会副会长、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香港新文学的开拓者

“北上作家”第一人

都市生活的描绘者

爱情小说的“始作俑者”

与其写成“神”,不如写成“人”

曹聚仁港版著作举隅

易君左两书

爱书家的心声

叶灵凤的“霜红室随笔”

叶灵凤的“记忆的花束”

大陆新村和鲁迅故居

景云里

郭沫若早年在上海的住处

从吴其敏释“毛边本”说起

《北新》半月刊与侣伦的佚作小说

张向天的鲁迅研究

新文学研究家陈无言

理性的闪光

锦绣文章 历久弥新

集诗人、文评家和翻译家于一身

一个女人的传奇

桑简流的《西游散墨》

罗孚先生和他的《北京十年》

澳门历史的艺术见证

香港文坛旧事的忠实记录者

风流终成绝响

中国现代文学与澳门

引言

一篇短篇小说:《过去》

一份文学杂志:《小齿轮》

简短的结论

王家卫的文学老师:刘以鬯

“金大侠”的《中国民间艺术漫淡》

烟雨平生一刘公

《爱玲小馆》

黄俊东的《猎书小记》

香港文学守护使

小思的《书林撷叶》

小记“狐狸洞主”

“香港第一健笔”

快人快语的蔡澜

说《蔡澜食材字典》

《蔡澜谈日本》序

古剑兄的《书缘人间》

董桥二题

《文化眉批》

董桥书房美文

“记忆”应该有“脚注”

“你一定要看董桥”

不断延伸的音乐子午线

神秘的李碧华

夺目生辉的《泰晤士河畔》

与陶杰兄聊天

假性经·男界·艳遇

“另类”的迈克

秋水文章不染尘

越轨的散文笔致

“南苑文丛”三种

香港书话五家

如话家常 如数家珍

畅谈杂书的高手

“读者中有多少人会是庄子?”

“书卷多情似故人”

像西西这样的一个读者

香港散文四家

林以亮

西西

岑逸飞

潘铭燊

在“神州”觅旧书

香港的“二楼书店”

一瞥集:港澳文学杂谈是2017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子善。

得书感谢您对《一瞥集:港澳文学杂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学欣赏 电子书
文学欣赏是高职院校公共素质课教材,主要针对刚入学大学生文化素养缺失,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传统中外文化的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本书由一线教师编写,教材成稿前已经在学校使用多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全书分五个模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文学及文学欣赏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介绍,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深入浅出,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
文学概论 电子书
就目前的“文学概论”教材来看,存在“经典”的流失问题。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特别强调用经典、选经典,在体例上遵循了概论和经典文本“一加一”的模式。基于这样的体例安排,本书各章节主要包括文学的本质特点,文学的价值和功能,文学作品的起源、存在方式和结构层次,文学创作的本质和一般过程,作家个性、素养及其后天养成,文体学及文体的基本类型,文学接受及文学批评的特点、类型、功能和原理。这些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文学理论最
序言集 电子书
本书为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先生三十多年来为著作撰写的序言合集,共70余篇。著作内容既有论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也有论述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既有专著论发展,也有专著论改革;既有探索学术理论的著作,也有建言献策的智库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