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史

上海小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解码魔都,告诉你上海的成长史。

内容简介

上海县自元代设县以来,走过了700年的路程。700年的时间,上海县从渔村、盐场、市镇发展兴盛,到近代孕育出了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工农业发达、贸易兴旺,对于上海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

1992年,上海县与原闵行区“撤二建一”成立了现在的闵行区。本书主要讲述上海县的发展历程和人文风貌,通过上海人文追寻与城市建置沿革为主线,探寻上海县在历史中孕育的海派文化在近、现代经历的历史巨变、其历史背景和地理形势、以及城市化进程等。

作者简介

作者仲富兰,上海市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兼职为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著有三卷本《中国民俗学通论》《中华风物探源》《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民俗传播学》等四十多部著作。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与上海市社科研究课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上海,一个包罗万象的“海” (代序)

第一章 “冈身”延展的文化遗迹

“冈身”与海陆变迁

渐次东进的三条海岸线

一把稻谷展现的远古文明

马桥“鸭形壶”意味深长

滋养万物的“东方水都”

第二章 稻作农耕与渔盐业

水乡稻文化渊源

“火耕水耨”与农具革新

马桥先民“稻粱谋”

“民多以渔为业”

“吴盐如花皎雪白”

第三章 夹在吴越之间

“吴根越角”探析

关于“言子”事迹

“楚狂接舆”琐话

春申君与上海

吴地文化圈:“由拳”与“海盐”

娄县与“疁县”

第四章 文化流播 薪火相传

顾野王与亭林

“云间二陆”与《平复帖》

康僧会与龙华寺

“鹤”与上海古文化

“华亭侯”与陆氏家族

第五章 人口迁徙与华亭立县

人口迁徙与江南圩田

汉晋时期的“华亭”

华亭立县与青龙镇

“华亭吟唱”

第六章 宋代设立“上海镇

太湖支流吴淞江

“上海浦”与“下海浦”

承先启后的“上海务”

上海港的崛起

上海究竟何时建镇?

第七章 元代上海县的设立

1292年:上海县的设立

起步于“五乡廿六保”

志丹苑与“赵浦闸”

棉业之祖黄道婆

改写中国漕运史的上海人

第八章 “御倭筑城”始末

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顾从礼疏请筑城

“一城烟火半东南”

小城大市面

城墙拆除与李平书

“烂泥渡”与“陆家嘴”

第九章 港口开放与贸易繁荣

“苏松太兵备道”移驻上海

兴盛的“牙行”交易

万商云集与八方移民

“舳舻相接,帆樯比栉”

西学先驱徐光启

第十章 “十里洋场”与“经济高地”

一城三治的市政格局

上海崛起与租界筑路

华洋杂居的城市景观

西人生活的示范效应

“隆起”的经济高地

第十一章 欧风伴美雨,海上唱新声

西学东渐,六合丛谈

《万国公报》与西学传播

“蝶变”的娱乐空间

“公园”出现之后

书院向新式教育迈进

第十二章 上海县衙与租界

上海衙署设立的年代

古上海县地图的信息

“南市”与“北市”

松江府 · 上海县 · 上海道

“松江府”与“松江县”

第十三章 城市信仰与生命信仰

“霸王潮”与汉将功臣庙

“一庙三城隍”的城隍信仰

“猛将庙”祭祀

金山三岛的传说

妈祖信仰与六十甲子太岁

第十四章 千年变局中的“县市分治”

组建“上海特别市”前后

“大上海”计划始末

“县市分治”后的上海县

上海市署与上海县署

从上海县到闵行区

第十五章 百年上海的转型与跨越

工业化的艰难起步

“江南”:国家工业化的缩影

“包容”与“开放”的传统

海派文化的整合:以“精武”为例

向着全球卓越城市迅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上海小史是2020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作者仲富兰。

得书感谢您对《上海小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朱小蔓学术年谱 电子书
《朱小蔓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共十卷。选编兼顾朱小蔓教授学术贡献的代表性与全面性。整理她的所有论文,并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形成论文集;分卷题遴选她的代表性著与主编的学术;将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对话著整理编排为教育对话集;系统整理她的学术活动,编排学术年谱。进而以论文集、教育对话集、学术年谱等构成《文集》各卷。该卷以编年体记录朱小蔓20世纪80年代后的学术工作,采用图文并叙的方式全景展现她在学术研究
觅·境——旧时光里的上海滩 电子书
若没有参观过上海老建筑,上海之行就是有缺憾的。本书是由一名老建筑爱好者,通过实地摄影与记录,通过探究、考证与查阅,描绘了一幅上海老建筑的经纬地图,讲述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名人掌故。本书适合旅游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建筑爱好者,以及美术、建筑、历史等专业的学生阅读和使用。
六史:唐 电子书
蔡东藩系列作品《六史》之一:“唐”。
六史:明史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六史:宋史演义 电子书
《蔡东藩;六史》记述了中国历史中具代表性的六个转折朝代,秦、汉、唐、宋、明、清,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嬉笑怒骂间,写尽历史的博大精彩,是公认的旷世史诗巨著。芥子国按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