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为诗:诗经大义发微卷一

诗之为诗:诗经大义发微卷一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拟从齐、鲁、韩、毛四家诗说及宋明诸家《诗经》阐释出发,结合当代问题意识,重新激活《诗经》经学阐释的诗教义涵,回应时代问题。

内容简介

通过大义发微式的经典解释工作,作者希望能把《诗经》文本重新带回活生生的思想现场,建立古今对话和中西对话。本书体例是对《诗经》的逐篇解读,先奉上第一卷,包括三篇绪论和二南部分,后续还需要三到四卷才能完成。

作者简介

作者柯小刚,号刚来、如之、无竟寓,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导师,现任哲学系主任,创办同济复兴古典书院。已出版专著八本、译著两本、编著两本,发表论文百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之一:《诗》究天人

绪论之二:《诗》通古今

绪论之三:《诗》兼经史义理

《周南》大义发微

读《关雎》之一 诗风教化与鸟兽虫鸣

读《关雎》之二 德性好逑之艰胜于求取淑女之难

读《关雎》之三 夫妇之义的古今之变

读《关雎》之四“《关雎》之道”的天人一贯

读《关雎》之五“《关雎》之事”的通古今之变

读《葛覃》之一《关雎》《葛覃》犹《易》之乾坤

读《葛覃》之二 “纳喀索斯”的终结和“黄鸟于飞”的无尽

读《葛覃》之三 自然劳动与生命中的多余和有余

读《卷耳》之一 诗之普遍及物性与朝向远方的忧思

读《卷耳》之二 “非其职而忧”的天下关怀与现代政治的貌公实私

读《卷耳》之三 从王者官人传统看四家诗说与编诗之义

读《卷耳》之四 中庸的慎密与广博

读《樛木》“上下交而其志同”

读《螽斯》反思现代妇女解放、计划生育和爱情的本质

读《桃夭》桃叶、家人与治国平天下

读《兔罝》张弛有度的文明

读《芣苢》专一永贞的坤德

读《汉广》自然之游与礼乐之止

读《汝坟》修道与复质

读《麟之趾》“诗言志”的《春秋》之义

《召南》大义发微

读《鹊巢》行地无疆的阴中之阳

读《采蘩》之一 气臭之信与居敬之象

读《采蘩》之二 坤德助成

读《草虫》能感、能降、能群

读《采蘋》文质相复的诗教

读《甘棠》圣道之几

读《行露》日常生活的默化工夫

读《羔羊》之一 欲何以起礼,私何以生公

读《羔羊》之二 委蛇行道与返回的自然

读《殷其雷》家园之思与天下之忧

读《摽有梅》剥极而复的急道之思

读《小星》星光下的恒心

读《江有汜》川上的道歌

读《野有死麕》回到礼乐的自然本源

读《何彼襛矣》坤德无疆

读《驺虞》生死之门与万物之户

诗之为诗:诗经大义发微卷一是2020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作者柯小刚。

得书感谢您对《诗之为诗:诗经大义发微卷一》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一首诗所能做的 电子书
这部书稿是央视知名主持人蒋小涵,在不惑之年集结而成的首部作品。书稿内容以诗歌为主,创作时间从2017年至2022年,长达五年的跨度。作品灵感源于她关于生活的所感所思,以及由童星一步步走向母亲角色的过程中,内心波折而细腻的变化。作者热爱艺术,将感性作为生活的主旋律:她于舞台的魅力中体验百态,用话筒传播语言的力量和温度,而这一切又如数汇入诗歌的精妙之中。她的文字,直抒胸臆,表情表意;摒弃空洞虚假,坦然
诗路衢江 电子书
这是一本诗集。主要描写的是衢州的山水、人文、地理。诗选多以诗人为主轴,按年代罗列诗篇。少数诗人如杨万里,抛下书本,面对真山真水,灵感自然流露,就有更多草市小村浅滩深潭收入笔底。而本土诗人的足迹就更广泛,他们深入穷乡僻壤,苦心孤诣,让藏于深闺好山佳水因诗而辉映成趣,过往的日子保留存档。
黎里诗钞 电子书
本书是有关黎里诗词作品的集大成者。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黎里古称梨花村,这里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这里也是吴越交界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古战场之一。黎里自古文风鼎盛,西晋时期的张翰因思念家乡而辞官回乡,在家乡元荡之畔设墊施教;唐代陆天随晚年流连鸭栏泾,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到了宋元明清,更是..辈....黎里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及钟灵毓秀的地理环境,涌现出了许多才子佳人,也吸引了无数
禾山诗钞 电子书
《禾山诗钞(精)》的作者黄瀚是清末厦门籍举人,任厦门禾山书院旧址创办的禾山甲种商业学校校长,厦门沦陷后,黄瀚与门下多人组织“秋社”,言辞慷慨,诗稿也反映了厦门地方的风土习俗等。厦门的诗风一向崇尚盛唐。乾隆年间以黄日纪为代表的云洲诗社盛极一时,沈归愚评黄日纪的诗乃“本唐人”。黄瀚弱冠能诗,即受到当地社会“诗必盛唐”的影响。由於侨商出身的家庭背景,加上居住在厦门岛东南一隅的美丽海滨,黄瀚先生那淡泊平和
虚白楼诗 电子书
虞愚撰的这本《虚白楼诗(精)》根据《北山楼诗集》及《虞愚自写诗卷》为底本,厦门风行印刷社1949年铅排未印版(复印件),附录《虞愚先生遗诗辑录》,何丙仲辑注,约18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