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钱理群先生关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建设的四大先驱之一卢作孚先生语录的精选,引领我们以今天的眼光学习卢作孚的思想智慧。
内容简介
“志愿者”是 21 世纪以来出现的、以青年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群体,按中国的传统,称为“义工”。志愿者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所公民大学堂。志愿者将在这个自主、自由、多元、开放的群体中,学会参与和独立创造,学会对话、合作和互助,学会平等、公平和互惠,学会宽容、妥协、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这样的新理想、新思想、新伦理、新价值、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构成了全新的“志愿者文化”。
其中《论志愿者文化》一书,系钱理群先生长时间关注、参与志愿者活动,研究志愿者文化,本书是他多年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全书由“历史篇”“理论篇”和“实践篇”构成,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历代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改造和志愿者活动的历史过程,深度阐发了相关的理论问题,并对“志愿者运动”“乡村建设”“农村教育”“乡村文化重建”“打工子弟教育”“平民教育”等实践领域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独到的分析和总结,是我国目前第一部系统阐述“志愿者文化”的著作。
《鲁迅卷》、《梁漱溟卷》、《晏阳初卷》、《陶行知卷》、《卢作孚卷》系钱理群对中国本土的志愿者文化资源进行一次发掘、整理与研究。首先推出的是现代资源,介绍了现代文化的先驱鲁迅关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改造”的思想。重点推出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建设的四大先驱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卢作孚的理论与实践。
为了便于年轻的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朋友的阅读与学习,钱理群先生从先驱者浩繁的著作里,精心选编了相关的语录,附有部分原文,并有详尽的“导读”。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成为志愿者公益组织思想建设和社会工作者教育的阅读文本,有助于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朋友,走进先驱者的精神世界,和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作者简介
作者钱理群,一生裁为四截。前二十一年,算是入世前的准备;1939年出生重庆,在南京读小学、中学,在北京大学亲历反右运动;中间十八年,在边远地区贵州安顺小城中等专业学校教书,在社会底层经历了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1978年重返北京,与北京大学青年学生、同代友人一起,风风雨雨二十四个春秋,并写有多部研究周氏兄弟和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2002年退休后五年,又回归中学和贵州,关注语文教育、西部农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运动,同时从事现代民间思想史研究。七十五年的生命,和两个空间——贵州与北大,一个群体——中国的年轻人,建立了血肉的联系,其主要连接纽带,则是鲁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志愿者文化丛书》 总序
导读
卢作孚论“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语录)
一 乡村建设之路
(一)现代化:中国的根本办法
(二)基础在乡村现代化
(三)建设应以经济为中心
(四)训练人是一切问题的中心问题
(五)创造现代集团生活
二 做事为人之道
(一)微生物的力量特别大
(二)人是社会的动物
(三)建设的根本问题是秩序管理
(四)改造社会靠行动
(五)精神之改造
文本选读
乡村建设 (1930年1月7日)
第一章 建设的意义
第二章 乡村地位的重要
第三章 乡村的教育建设
第四章 乡村的经济建设
第五章 乡村的交通建设
第六章 乡村的治安建设
第七章 乡村的卫生建设
第八章 乡村的自治建设
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 (1934年8月2日)
(一)中国人的两重社会生活
(二)集团生活:社会生活的核心
(三)集团生活转变的困难
(四)现代的集团生活
(五)集团生活没有改变不能学现代
(六)问题是在整个社会组织的改变
(七)如何发扬国人一向的美德
(八)大胆创造可以战胜困难
(九)创造集团生活的第一个试验
(十)创造集团生活的第二个试验
(十一)创造集团生活的第三个试验
(十二)证明了创造集团生活是可能的
(十三)复兴中国只有这一条道路
卢作孚卷(志愿者文化丛书)是2018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钱理群。
得书感谢您对《卢作孚卷(志愿者文化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