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研究

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贡布里希视觉艺术预成图式论、艺术生态壁龛:贡布里希的图式与情境逻辑关系论、贡布里希视觉艺术错觉论、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装饰论、贡布里希视觉艺术图像论,以及应用贡布里希的艺术视知觉论分析中国古典形神画论的生态演变和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等。

内容简介

本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借用“艺术生态壁龛”理论,整合了贡布里希的图式论和情境逻辑论,对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进行了实质性的推进研究;第二,在全面研究贡布里希传统三联架构式视觉艺术观念的基础上,再研究其在中文语境里的传播和接受情况,以及在中文语境里接受背后的深层原因,对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在中文语境里的传播和接受情况进行了实质性的推进研究;第三,在研究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时,引进中国古典画论的视角,进行比较参照研究,从而在西方问题的研究中具有中国意识,既拓宽了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价值,又为中国古典画论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和生命。

本书可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艺术爱好者的辅助教材和理论读物。

作者简介

作者高尚学,男,汉族,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在站博士后,南京大学“文艺学”博士,教授。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史(美术史)、艺术理论与批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担任《艺术美学》、《艺术史》、《美术批评》等课程教学。现为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广西文艺评论基地成员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绪论

一、贡布里希的生平及其视觉艺术观念来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目前进一步研究的趋势

四、本书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范围及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五、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贡布里希视觉艺术预成图式论

第一节 纯真之眼与预成图式

第二节 预成图式内化为视知觉

第三节 预成图式的投射和修正

一、预成图式的投射

二、预成图式的修正

第四节 预成图式对阿恩海姆视知觉艺术理论的发展

第五节 贡布里希预成图式论的优点及不足

小结

第二章 艺术生态壁龛:贡布里希的图式与情境逻辑关系论

第一节 艺术生态壁龛:贡布里希的一种独特艺术文化史观

一、艺术生态壁龛之源起

二、艺术生态壁龛对贡布里希图式论和情境逻辑论关系的整合

三、艺术生态壁龛:艺术家创作自由意志和历史决定论的独特关联

第二节 古埃及艺术:图式即所知

第三节 古希腊艺术:图式即所见

一、古希腊艺术情境逻辑

二、古希腊艺术情境逻辑对艺术图式的影响

第四节 中世纪艺术:图式即图像

一、中世纪艺术情境逻辑

二、中世纪艺术情境逻辑对艺术图式影响

第五节 文艺复兴艺术:图式即和谐

一、文艺复兴艺术情境逻辑

二、文艺复兴艺术情境逻辑对艺术图式影响

第六节 19世纪及其后艺术:传统图式的中断

一、19世纪及其后艺术情境逻辑

二、19世纪及其后艺术情境逻辑对艺术图式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贡布里希视觉艺术错觉论

第一节 观者错觉的距离与投射

第二节 观者错觉的条件

第三节 观者错觉的多义性

小结

第四章 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装饰论

第一节 装饰艺术的秩序感

一、秩序感与视知觉的节省

二、秩序感的知觉效果分析

三、秩序感与装饰图案的生命化

第二节 装饰艺术的习惯势力

第三节 装饰艺术的风格心理

小结

第五章 贡布里希视觉艺术图像论

第一节 图像象征的哲学及其对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图像分析的类型学方法和得体原理

第三节 贡布里希视觉艺术图像论的价值和意义

小结

第六章 从贡布里希视知觉论审视中国古典形神画论生态演变

第一节 先秦、秦、汉时期重形似的形神观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时期形神兼备的形神观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重神似的形神观

小结

第七章 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第一节 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及其产生的具体影响

一、贡布里希视觉艺术在中国传播和接受的概况

二、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在中国艺术界产生的具体影响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内外原因

一、内部情境

二、外部情境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在中国传播由热到冷的内外原因

一、内部情境

二、外部情境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研究是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高尚学。

得书感谢您对《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全球音乐产业发展研究 电子书
本书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全球音乐产业发展的概况。
彼得·布鲁克导演实践研究 电子书
彼得·布鲁克理论探索与导演实践具有巨大的世界影响。本书核心内容包括:布鲁克通过莎剧的重新解读和演出的革新,在创造舞台意象方面取得的成就;布鲁克在阿尔托、布莱希特的双重影响下对戏剧的反思和他从事的“残酷戏剧”实验;布鲁克的文化普适性思想在其跨文化戏剧实践中的体现;布鲁克对舞台空间的探索。
隋初唐书法美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隋唐文字学之于书学的角度切入,论述了文字学之于隋唐书法及其书学理论所起的奠基作用。隋唐五代的文字学成绩很大,尤其是字样学很有特色,文字学素养是书学研究者的基础,唐代大书家、书学理论家都在这上面有很深的修养,诸如虞世南、张怀瓘、李阳冰、颜真卿等。如果没有文字学的奠基,唐代书法美学要想傲视千古,是不可想象的。
声乐教育教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观点与策略”,主要内容包括:声乐艺术教育的思考、解决声乐技术瓶颈的策略、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解决声乐问题的五种思维方式、面罩共鸣的解析、声乐术语的辩证剖析。第二部分“实践与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男中低声部实现Low“c”实践探索、因材施教是声乐教学的命脉、短时间内高质量拓展学生音域的方法概述、获得好高音的实践策略、解决“破音”的实践探索。
明清印章款识文献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明清印章款识文献为研究对象,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明清印章款识中的印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5YJA760001)的最终研究成果。关于明清印学中的款识文献的整理和类编,国内外迄今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本书无论是在研究内容还是在研究方法、成果结构、资料运用、观点论述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创新。在研究方法上,本书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了历史学、文献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