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初,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的康有为多次来往于欧美之间,既寻求维新失败的原因,也在继续寻找新的救国之道。
内容简介
康有为关注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希望找到一个可以让他反败为胜的途径。他在欧洲十多个国家中游历参观,寻寻觅觅,然而,他终究未能找到新的出路,他的眼光始终没有离开君主立宪制。本书所收的就是他在1904年游历英国及1909年再游英国所写的游记,是我们了解当年逃亡国外的康有为心路历程的第一首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康有为也是书法家,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丛书新序
丛书原序
丛书凡例
叙论 康有为的英国游记
康有为英国游记
欧洲十一国游记序
英国游记
补英国游记
英国监布烈住大学华文总教习斋路士会见记
苏格兰噫巴颠大学参观记
英国女子小学参观记
苏格兰京噫颠堡大学参观记
英国恶士弗、监布烈住两校参观记
恶士弗大学图记
欧美学校图记 英恶士弗大学校图记
恶士弗大学堂全景
〔附〕游域多利、温哥华二埠记
〔附〕游加拿大记
康有为英国游记译名简释
英国游记是2016年由岳麓书社出版,作者康有为。
得书感谢您对《英国游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