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学史

中国报学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用丰富翔实的材料、严谨的考证,将汉至五四运动前中国报刊之历史进行了全面总结,勾勒出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清晰脉络。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戈公振先生长期从事报学史研究之精华荟萃,也是我国第1本研究中国报刊史的专著,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端。本书汇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用丰富翔实的材料、严谨的考证,将汉至五四运动前中国报刊之历史进行了全面总结,勾勒出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清晰脉络。

本书一经问世,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时至今日,对于新闻史研究乃至报刊收藏等仍有指导价值。

《中国报学史》凡六篇。第一篇《绪论》,介绍报学史之定名、报纸之定义及《百年经典学术丛刊:中国报学史》编辑之法;第二篇《官报独占时期》,对中国古代报刊的发展作了详细介绍;第三篇《外报创始时期》,介绍了外报进入我国后的情况;第四篇《民报勃兴时期》,总结清末报业的发展;第五篇《民国成立以后》,总结民国以来的报业;第六篇《报界之现状》,主要为报馆内部组织、造纸工业状况、报业教育及新闻管理条例等。

本书是研究中国报刊史的研究专著,系统全面介绍和论述了中国报纸产生及其发展的历史,以大量的一手材料和严谨的考证方式,对从汉唐到五四前中国报纸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概括总结,勾勒出了中国新闻业产生发展的清晰脉络。

作者简介

作者戈公振(1890—1935),原名绍发,字春霆,号公振。江苏东台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中国报学史研究奠基人。1912年始在《东台日报》任编辑,1914年进入《时报》编辑部工作。在《时报》前后工作十五年,担任过总编辑,对《时报》做了大量革新,使《时报》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喜爱的报纸。1920年他创刊《图画周报》,任主编,开创了中国画报史上的新篇章,后又担任《申报》总管理处设计主任等重要职务,并在上海各大学主讲新闻学。戈氏毕生以新闻记者、报纸编辑和教学为业,在新闻战线各个领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前言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报学史之定名

第二节 报纸之定义

第三节 本书编辑之方法

第二章 官报独占时期

第一节 “邸报”名称之由来

第二节 汉有“邸报”乎

第三节 “邸报”见于集部之始

第四节 唐代“邸报”之一斑

第五节 宋代“邸报”之一斑

第六节 “邸报”见于史册之始

第七节 小报与新闻

第八节 元初之“邸报”

第九节 禁止传报之无益

第十节 “邸报”用活字之始

第十一节 《京报》

第十二节 传抄伪稿案

第十三节 所谓《塘报》与《良乡报》

第十四节 请刊“邸报”之受斥

第十五节 太平天国之办报条陈

第十六节 西士关于官报之建议

第十七节 《官书局报》与《官书局汇报》

第十八节 《时务官报》

第十九节 官报全盛时期

第二十节 《政府公报》

第二十一节 结论

第三章 外报创始时期

第一节 外报之种类

第二节 当时报界之情形

第三节 当时国人对外报之态度

第四节 外报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民报勃兴时期

第一节 日报之先导

第二节 《中外纪闻》与《强学报》

第三节 杂志之勃兴

第四节 《国闻报》《时务日报》与《时报》

第五节 鼓吹革命之健者

第六节 留学界之出版物

第七节 提倡阅报与禁止阅报

第八节 君宪民主之论战

第九节 清末报纸之厄运

第十节 结论

第五章 民国成立以后

第一节 两度帝制之倏现

第二节 杂志

第三节 国内外会议与我国报界

第四节 结论

第六章 报界之现状

第一节 报馆之组织

第二节 新闻

第三节 广告

第四节 发行

第五节 销数

第六节 印刷

第七节 纸张

第八节 用人

第九节 附刊与小报

第十节 图画与铜版部

第十一节 华侨报纸

第十二节 通信社

第十三节 报业教育

第十四节 图书馆与剪报室

第十五节 团体

第十六节 邮电

第十七节 关于报纸之法律

第十八节 总论

中国报学史是201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戈公振。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报学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牛津植物史:植物学故事400年 电子书
牛津大学植物园——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园。历经400余年风雨洗礼,穿越了岁月的尘埃,依然熠熠生辉。
中国文化史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十八章,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囊括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学术文化等各个方面。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 电子书
本书深入探究了“比较神话学”的发展和中国比较神话学如何开拓创新。
“俄罗斯学”在中国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俄罗斯学”在中国创立形成的历史渊源、由弱至强的发展脉络、学科关注的重点难点、不同时期的领军人物,以及本学科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参与本书撰写的单位几乎囊括了国内开展俄语教学和俄罗斯研究的主要机构、大学和智库。本书是第一部介绍和概括“俄罗斯学”在中国基本状况的著作,为我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和转型国家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