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简史:从莎草纸到互联网

社交媒体简史:从莎草纸到互联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社交媒体不是什么新发明!其特质、利弊、发展趋势,都能在它的演变史中找到答案。

内容简介

社交媒体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从西塞罗和其他古罗马政治家用来交换信息的莎草纸信,到宗教改革、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期间印制的宣传小册子,过去人类跟同伴交流信息的方式依然影响着现代社会。在报纸、广播和电视主导了信息的散播几十年后,互联网的出现使社交媒体重新变成人们与朋友分享信息的有力工具,并推动公共讨论走向一个新的模式。

作者在书中提醒我们,历史上的社交网络其实跟现代社会的社交媒体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天主教会在回应马丁·路德的攻击上的两难境地很像今天那些大企业回应网络上的批评时的状况;17世纪人们对于咖啡馆会分散人们工作、学习注意力的指责也很像今天对社交媒体负面作用的担心。借助对托马斯·潘恩和“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等人的讨论,作者还探索了一些人们一直争论的话题:从言论自由和审查之间的张力到社交媒体在启迪创新和激发社会变革上的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汤姆·斯坦迪奇毕业于牛津大学,主修工程学和电脑科技,在《经济学人》杂志科技版主编,同时还是专栏作家、BBC时事评论员,为《连线》《卫报》《每日电讯报》和《纽约时报》等媒体撰稿。出版过的图书作品有《从莎草纸到互联网》《六个瓶子中的世界史》《人类食物的历史》《六个杯子中的世界史》,以及畅销书《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西塞罗的网络

第一章 社交媒体的古老基础 人类为什么天生喜欢分享

世界是个大社会

社会性大脑的进化

分享是人的天性

共用媒体的发端

第二章 罗马的媒体 首个社交媒体生态系统

由人驱动的网络

分享消息

引起骚动

涅厄斯·阿里奥斯在你的墙上留了言

基督教和社交媒体

第三章 路德的观点如何疯传 社交媒体在宗教改革中的作用

你好,古登堡

马丁·路德的新帖子

赞、推荐、分享

一场多媒体运动

社交媒体和宗教改革

第四章 流动的诗篇 用于自我表现和自我推销的社交媒体

都铎宫廷的脸书

诗歌的用途

印刷时代的手稿网络

@ 顽皮教子的推特

第五章 让真理和谬误互相争斗 管控社交媒体的困难

约翰·斯塔布斯的预言

对新闻如饥似渴的需求

1641年的大爆炸

约翰·弥尔顿和《论出版自由》

第六章 到咖啡馆去 社交媒体如何促进创新

端着杯子交朋友

咖啡馆使我们变愚蠢了吗?

咖啡馆和合作创新

亨利·奥尔登堡已经添加你为朋友

第七章 印刷的自由 社交媒体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作用

两个本杰明的故事

“印刷术应得到鼓励”

托马斯·潘恩如何疯传

第八章 人民的哨兵 暴政、乐观和社交媒体

解读法国媒体

地下媒体

“每小时都有新出版”

自由的报刊会导致自由吗?

第九章 大众媒体的兴起 集中化的开始

批量生产的新闻

记者的崛起

莫尔斯的社交网络

报业大亨的到来

第十章 社交媒体的反面 广播时代的媒体

无线电的黄金时代

最初的WWW

电视,国民的麻醉药

第十一章 社交媒体的重生 从ARPA网到脸书

从ARPA网到互联网

织造网络

墙上留言

社交媒体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结语 历史将自己“转推”

效仿“真正老的”媒体

社交媒体简史:从莎草纸到互联网是2019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英]汤姆·斯丹迪奇(TomStandage)。

得书感谢您对《社交媒体简史:从莎草纸到互联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政治思想史(套装共3册):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元明清卷 电子书
德意志人 电子书
本雅明收集的从1783年至1883年一个世纪以来的25封书信。
黑水为证:旅俄华侨的历史记忆 电子书
这是一部黑龙江上中游地区旅俄华侨的血泪史、奋斗史、发展史,更是黑龙江移民史的缩略。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女性与亲情文化.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本书基于作者及其亲族长辈的亲身经验、经历,结合地方文献,探讨了较广泛地存在于湘东南一带的“讨鼓旗”习俗,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人类学逻辑。并延伸探讨湘东南一带迥异于北方民歌《小白菜》流传地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女性对于不同类型子女(丈夫与前妻所生子女、本人与前夫所生子女)的亲情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人类学与历史文化地理理念,提出“亲情的地域类型”学术概念。这一概念可望在其他地域的同类研究中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