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

编辑推荐

现象级访谈节目《十三邀》之浪潮人物分辑。许知远历时4年,联手10余位浪潮人物,重建对话精神。

内容简介

咏春拳为何从“反叛者的艺术”变成“富家子弟的权利”?

拥抱娱乐至死时代的马东却坦言自己“底色是悲凉”?

喜欢洞见未来的罗振宇为何视做生意为“最有尊严的生活”?

是哪个决定性的瞬间让李诞出逃南方系,成为了笑的制造者?

许知远与10余位浪潮人物深入对话,集结成一本珍贵的精彩个体访谈录。从王石、马东到李诞,从汪建、罗振宇到薇娅,他们之所以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乃在于他们分别成功地满足了大众对传统、美食、房子、寿命、快乐、知识、信息、商品、安慰的需求。

通过回顾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为适应和引领社会所作的努力、他们对时代发展的思考,可以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境况提供一幅全面而丰富的画像。

许知远从知识分子的“偏见”出发,对着时代与个体勇敢发问,议题跨越行业与身份,领域涵盖商业、娱乐、科技、网络、消费、新媒体等数个时代热点,访问者与受访者之间碰撞出极具张力的对话,使其具有了超越普通访谈的深度和力度,进而打破圈层之间的话语壁垒,形成了宽广而良性的对话美学。

作者简介

作者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谈话节目《十三邀》《十三游》主创。

出版的作品包括《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祖国的陌生人》《青年变革者 》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等多种版本。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意外的旅程

推荐序 礼物般的交谈时光

Chapter 01 叶准

学功夫不是出于兴趣,我喜欢的是唐诗宋词

叶问最大的成就是将咏春传到全世界,克服了语言的障碍

Chapter 02 蔡澜

人生有烦恼是因为你很贪心,A和B你通通要爱

这么辛苦,吃一顿好的可不可以

学习怎么活很重要,学习怎么死更重要

Chapter 03 王石

对于目标,我是个悲观主义者

登珠峰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真正感到煎熬的是在哈佛

民国初的实业家比我们强,八零后也比我们强

哪儿有什么伟大,你成功只不过运气更好些

Chapter 04 汪建

我们就是一帮擦擦手擦擦泥、离开了土地的农民

生命科学是大众化的东西,我们想让全世界人民受益

基因科学新浪潮由中国掀起,我们是鼓风者

我就没有痛苦,他们都叫我老顽童

华大到底是干什么的?是寻找一种全新的活法

Chapter 05 马东

二十岁上下没有绝望,但我吃完了一生的苦

有价值观的冲突,就会自发地产生内容

今天给这个时代做任何结论,都还为时尚早

我喜欢这个新时代,一点抵触都没有

看得破的都不是红尘,红尘本来就是破的

Chapter 06 罗振宇

理想主义是我们青春期的孔雀羽毛

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公开自虐

我不是把知识实用化,我是在把知识趣味化

Chapter 07 王小川

编程是把自己的思想通过技术注入到另一种生命里去

原来我做的是创造生产力,好多年后才发现梦想很重要

要更开放地向外看,向各种生命体去学习

翻译在文明当中有巨大意义,甚至超过了电

AlphaGo赢了之后,我们把那天定为搜狗的假期

Chapter 08 刘畅

我骨子里还是想做一个漂亮老板娘,拿把刀

我们总是提前半步,踩住了每一个历史给的转折点

巨大的金钱不是我的后盾,而是我的社会责任

真正懂爱的人有多少,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Chapter 09 薇娅

我越来越清楚“我们到底是谁”

我其实是个很无趣的人,我的娱乐方式也是直播

永远活在一个紧迫的当下,我得站起来跑

Chapter 10 李诞

我本来想读哲学,但我也想好好活着

我现在追求的人生境界,就是你一看我你就笑

我是真的享受这个时代,我不想去浪潮中做水花

我是靠别人喜欢赏饭吃的,任何评价我都能接受

很多人都称呼它为沮丧,对我们来说就是生活

我想活在我的写作里,幻觉就是我的逃生舱

Chapter 11 深夜情感电台

得时不时忘记麦克风,不能被它束缚

我只是个听故事的人,不企图为时代做总结

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护士”,我都是一针见血

Chapter 12 二次元

重要的是这个爱好能让人年轻

我们比父母那代人勇敢

无法改变,不想接受,就选择吐槽

看漫画,也能够思考世界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是2020年由一頁folio|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许知远。

得书感谢您对《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一个定理的诞生 电子书

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得主攀登数学高峰的苦乐历程,当代数学天才与众不同的真实人生。
狼的国4 电子书
道大无外:校园与社会 电子书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教育反思的专栏文章结集。
重释蔡元培与北大:记忆史的视角 电子书

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呈现北大校长蔡元培形象的动态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