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关于不同视角下海南岛社会文化较为全面的呈现。
内容简介
在中国各民族的空间布局中,海南岛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海南岛背靠大陆,面向大海,与南中国海区域天然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无论地理上还是文化上海南岛都属于中国大陆文化的边陲,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岛屿文化”形态。
不管历史时期还是现代社会,海南岛都保留了很多大陆文化的印记,与大陆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海南岛的民族及其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应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族群间的交往方式和互动往来,充分重视文化和社会网络的复杂性。
海南岛以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在区域研究的视角下具有巨大的讨论空间。作为一个文化发展较为晚近的岛屿,其文化的外源性十分突出,即在黎族本底文化的基础上,由汉、苗、回、疍家等民族或族群文化,以及近代华侨文化、农垦文化、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长期相互碰撞、整合生成的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类型。
海南岛亦是中国联系东南亚社会的交通枢纽,因此海南岛的民族研究在中国人类学的学术版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集汇聚了近年来在海南岛调查研究的成果,涉及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研究,以及疍家渔民、华侨研究以及海南岛西部沿海古盐田的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麻国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兼人类学系系主任,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秘书长,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评估专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民族与社会丛书》总序
序
海南岛: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实验室
一 引言:从区域看民族
二 陆与海间: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在海南岛的混合
三 海岛上的“多元一体”:海南岛上的族群互动与文化共生
四 从海岛看大陆:从岛屿体系反思中国文化
五 由海岛到世界:作为流动枢纽的海南岛
六 结语:立体而多维的海南岛研究
黎族现代互助制度及其行动逻辑
一 前言
二 黎村概况及其生计基础
三 黎村的生产合作组织——互助联合
四 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合作能力问题
黎族的狩猎生计及其变迁
一 引言
二 狩猎的黎族
三 受农耕影响的黎族狩猎经济
四 结语
海岛苗族的流动迁徙与生计转型
引言
一 从山地陆疆到南部海疆:海岛苗族的迁徙历史过程
二 那会:海南岛南部一个山地苗村
三 那会苗村的水库移民
四 那会苗族的橡胶种植
五 结语
“生意人”的抉择:三亚回族的内发型发展策略
一 创业史:告别“靠海吃海”的日子
二 天生“生意人”:经济伦理、社会组织与合作网络
三 并非主动的抉择:“非正规经济”的正规化
四 结语
疍家物质文明与海洋文化:一个文化生态的视角
前言:缘起与问题
关于“文化生态”的视角
三亚疍家人
旧社会时期三亚的文化生态
旧社会时期疍家人的生产工具:船与缆绳/网具
结语
做海
一 做海人的海上生计
二 生计教育:做海人的感觉
三 手里有鱼:我们只做自己会的
四 结语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海洋生计与文化适应
一 方法与问题
二 潭门渔民的生计方式与文化适应
三 结语
家族与盐田经营
一 引言
二 日晒制盐的“千年古盐田”
三 盐田继袭与家族经营
四 海盐流通与亲属关系的扩展
五 结语
海盐制作中所体现的生态观念
导言
一 天人合作的典范:盐田的形成及构造
二 微“盐”大义:海盐制作中的传统自然知识
三 人、海、地之间:海盐制作的工艺流程
结语
侨乡公共文化空间的变迁与侨乡范式的式微
一 人类学意义下的空间与侨乡范式
二 田野点:作为侨乡公共文化空间的冠南墟
三 空间呈现与空间实践:侨乡公共文化空间的复兴与延续
四 呈现性空间:侨乡公共文化空间的衰落
五 结论与讨论
家与国:归侨饶美莲的风雨人生
一 归家
二 建家
三 成长
四 生根
海陆相宜:田野中的海南岛是202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麻国庆。
得书感谢您对《海陆相宜:田野中的海南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