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初学者必备:通俗易懂的针灸保健基础知识。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为通识教育课“保健针灸学”而编写,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介绍中医经络腧穴的基本理论、针灸的常用方法与保健应用,适用于学生和普通针灸爱好者初步掌握针灸保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
作者简介
何扬子,广东揭阳人,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教授、针灸科在职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生。1982年广州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毕业,并于1988年获得广州中医学院针灸专业硕士学位,至今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中医理论基础扎实,针灸操作手法娴熟,擅长针灸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对中风、面瘫、颅脑损伤、神经性耳聋、儿童智能迟滞症、小儿脑瘫、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腰椎骨质增生、骨关节炎、呃逆、咳喘、胃脘痛等症的中医针灸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先后开展针刺治疗中风等多项临床研究,在《中国针灸》、《新中医》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参加了《男科食疗与调养》、《岭南中医》、《实用中医美容》、《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示范题集》等专著的编写。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美容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何扬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先后在《中国针灸》等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或参编《老年养生必读》《广东省医疗美容医师培训教材系列•美容中医分册》《男科食疗与调养》《岭南中医》《实用中医美容》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编委会
前言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 保健针灸学概述
一 针灸学
二 保健针灸学
第二节 保健针灸学发展源流
一 针灸学发展简史
二 保健针灸学的发展简史
三 逆针灸理论
四 保健针灸学发展前景
第三节 针灸的保健作用及特点
一 针灸的保健作用
二 针灸保健的特点
第四节 保健针灸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 保健针灸理论基础
二 保健针灸基本操作技术
三 保健针灸的应用
第二章保健针灸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经络基础知识
一 经络学说
二 经络的命名
三 经络系统的组成
四 经络分解
第二节 腧穴基础知识
一 腧穴
二 腧穴的分类
三 腧穴的定位方法
四 腧穴分解
第三章保健针灸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 针法
一 针具
二 针刺前准备
三 毫针刺法
四 三棱针刺法
五 皮肤针刺法
第二节 灸法
一 灸法的概念
二 灸法的作用
三 施灸材料
四 灸法的分类和操作方法
五 灸法的保健作用及运用
六 灸法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拔罐法
一 拔罐的保健作用
二 拔罐的适用范围
三 罐的种类
四 拔罐的吸附方法
五 拔罐的操作方法
六 起罐及拔罐注意事项
第四节 刮痧疗法
一 刮痧器具
二 刮痧疗法的作用
三 刮痧的操作方法
四 注意事项
第五节 耳穴贴压
一 耳穴的分布规律
二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保健作用
三 保健应用
四 操作方法
第六节 经络腧穴按摩
一 常用保健按摩手法
二 常用经络腧穴保健按摩法
第四章保健针灸的应用
第一节 中医体质的针灸调理
一 中医体质的概念
二 中医体质的分类
三 各种病理体质的针灸调理
第二节 心理保健及针灸调理
一 中医学对心理保健的认识
二 失眠
三 竞技紧张综合征
第三节 脾胃保健及针灸调理
一 中医学对脾胃生理与病理的认识
二 消化不良
三 胃痛
四 便秘
第四节 骨伤病症的针灸调理
一 颈椎病
二 肩周炎
三 落枕
四 急性腰扭伤
五 急性踝扭伤
第五节 五官病症的针灸调理
一 过敏性鼻炎
二 耳鸣、耳聋
三 慢性咽喉炎
四 牙痛
第六节 针灸美容
一 针灸美容概论
二 痤疮
三 黄褐斑
四 单纯性肥胖
第七节 其他
一 亚健康状态
二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三 针灸戒烟
四 针灸抗衰老
第八节 急症的针灸处理
一 头痛
二 高热
三 晕厥
四 虚脱
五 中暑
六 痛经
附录十四经脉经穴图
1.手太阴肺经
2.手阳明大肠经
3.足阳明胃经
4.足太阴脾经
5.手少阴心经
6.手太阳小肠经
7.足太阳膀胱经
8.足少阴肾经
9.手厥阴心包经
10.手少阳三焦经
11.足少阳胆经
12.足厥阴肝经
13.督脉
14.任脉
中医保健书系·保健针灸学是2017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何扬子。
得书感谢您对《中医保健书系·保健针灸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