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红色记忆:大瓦窑村口述实录

北京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红色记忆:大瓦窑村口述实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讲述大瓦窑村的革命历史和改革开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事迹的口述实录。

内容简介

大瓦窑村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乡,1924年大瓦窑村建立了北京市个农村党支部。2017年,又建成了北京市个农村党支部党史馆。

本书通过对大瓦窑村的老党员老同志或在大瓦窑工作过的老党员老同志的口述实录,记录世世瓦窑人的红色传承,赓续代代瓦窑人的精神奋斗。通过这些老党员老同志的口述,展现了北京市个农村党支部成立的光荣历史,讲述了抗战时期大瓦窑人可歌可泣的英勇抗战事迹,回顾了瓦窑青年三杰、杏坛先驱、深海勇士、妇女队长、密云水库建设者、红色党课讲述人等瓦窑人物的英雄事迹。

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映衬着波澜壮阔事迹既给大瓦窑的后代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给农村基层党建和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为党的历史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作者简介

编者刘金龙,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特聘教授B岗,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业与资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参政议政研究中心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国人民大学支社主委,九三学社中央参政党研究中心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农林委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海淀区区委委员、教育委员会主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卢沟桥红色记忆系列丛书编委会

第一章 吐旧鼎新

大瓦窑:北京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成立

惨杀同胞雪耻大会

抗战时期的大瓦窑

日伪时期的恐怖笼罩

抗“花生捐”事件

旧社会大瓦窑的苦难缩影

第二章 艰难创业

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

挣工分

爱折腾的畜牧业

辉煌一时的工业

波折起伏的果业

大瓦窑的教育

第三章 瓦窑生活

大瓦窑人的生活变迁

乡土人情的连心结——孝友会

大瓦窑的秧歌队

一个瓦窑家庭的百年变迁:张霖回忆母亲的故事

别开生面的“讲故事”活动:张霖的回忆

第四章 瓦窑人物

杏坛先驱杨德礼

大瓦窑的“青年三杰”

大瓦窑的“深海勇士”

小有名气的妇女队长杨淑珍

甘当“破风者”的门敏会和她的家庭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老党员李玉桂

一根银针治到底的王大夫

龙头企业的见证者

红色党课的讲述人

密云水库的建设者

自学成才的电工与车队队长

追随一枚党徽的初心人

弹簧厂的守护者

三十五载如一日的党务工作者

第五章 守护初心

大瓦窑村党史馆

党建引领 推动大瓦窑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迈向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

后记

北京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红色记忆:大瓦窑村口述实录是202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刘金龙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北京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红色记忆:大瓦窑村口述实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怒放的地丁花:家政工口述史 电子书
揭开家政工人的神秘面纱,呈现真实的家政人生。
陇上百村纪事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平头沟的朝气》《许家堡》《卓尼普记忆》《古镇记》《“伙子里”很暖人》《元古堆村的美丽蝶变》《布楞沟之春》《难忘八角城》《南头村的孝子》等文章。
光明的道路——弯柳树村奔小康纪实 电子书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2020年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前的必攻之坚,必赢之战。本书以“全国扶贫攻坚贡献者”宋瑞的事迹为原型,以报告文学的风格,讲述了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乡村干部群众,走上脱贫道路的事迹。
乡愁的记忆——许增贤散文选 电子书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在这本书里,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写到乡村的蜕变,写到家乡的回忆,写到读书的责任,写到涅槃的家风,写到劳动的荣光,写到春节的感想,写到端午的沉思,写到绿色的祝福,写到文明的基因,写到细雨、山川、春花,写到芦荟、蚂蚁、鸡鸣.…这本书散文选,让我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实现乡村振兴、保持绿水青山的大战略里,这虽是一本小小的散文选,却也是一份深深的
朱自清美文与“五四”记忆 电子书
本书从美学、哲学、文艺学、审美学、心理学等视角,以“五四”新文学的诞生及其发展为背景,以朱自清为个案,对其美文创作进行学理性解读;进而对其散文创作的文化价值、诗性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史识性的阐释,同时对朱自清个人在“五四”新文化诞生期,在理论与创作上所践行的特殊贡献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