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生活治理机制、公共性逻辑和规律。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精神生活治理之系统结构、要素内容、战略方法、机制制度、实践载体、价值伦理、实践路径等维度,着力阐释、揭示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价值世界,其本质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生活治理主体:“改变世界的治理主体”的生成性探讨与路径剖析及重建。
找寻马克思哲学精神生活治理逻辑形成的组织方式、价值信念、实践动力,揭示“改变世界的治理主体”生成是马克思哲学精神生活治理实践的“孵化器”,即“改变世界的治理主体—改变世界型精神生活治理实践—治理实践公共性的治理型精神生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导论 精神生活治理逻辑:人类精神生活公共性福祉超越资本逻辑之本体性安全追寻
一、精神生活失序、危机的理性剖析:精神生活治理的回应型文化价值结构
二、精神生活秩序重塑与革新:精神生活治理逻辑价值实践境界
三、精神生活治理逻辑的理论范式与话语主题
四、精神生活治理逻辑的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
五、精神生活治理逻辑的全球现代性境遇、时代使命及学理价值
第一章 精神生活的病理及其根源
第一节 精神生活的人学价值论阐释及核心旨趣
一、精神生活的客观性特质
二、精神生活的主体性特质
三、精神生活的生成性特质
第二节 精神生活病理的现代境遇及展现
一、精神生活世俗化、物化、失序化境遇与时代表征
二、世俗化、物化、失序化之精神生活对“现实的人”的威胁与反制
三、理想主义、犬儒主义、虚无主义的精神生活构图
四、中国精神生活世俗化进程及精神生活病症
第三节 精神生活病理的深层机理及结构表达
一、精神生活病理主体
二、精神生活病理结构
三、精神生活病理实践
第二章 治理观念的引入及以往精神生活治理尝试
第一节 治理观念引入精神生活调整的证成逻辑及其价值效应
一、治理引入精神生活的资质证成及价值逻辑
二、精神生活治理的伦理基础:多元主体共生逻辑下人类精神生存共同体新机制
第二节 西方世界精神生活治理的尝试
一、城邦化的精神生活治理
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统治
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精神生活治理实践
四、国家理性化的精神生活治理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活治理
第四节 中国近代以来精神生活治理实践
一、鸦片战争的精神冲击
二、新文化运动精神重建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精神实践价值
四、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文革”之精神境遇实践
五、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六、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辩证统一的精神叙事
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治理实践
第三章 精神生活治理的结构向度、分析方法与特征
第一节 精神生活治理的主体、客体、对象
一、精神生活治理的主体
二、精神生活治理的客体
三、精神生活治理的对象
第二节 精神生活治理的主导思想、能力、伦理基础
一、精神生活治理的主导思想
二、精神生活治理的能力
三、精神生活治理的伦理基础
第三节 精神生活治理的节奏、机制运行
一、精神生活治理的节奏
二、精神生活治理的机制运行
第四节 精神生活治理的分析方法与基本特征
一、精神生活治理的分析方法
二、精神生活治理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中西精神生活治理类型的特质及治理逻辑
第一节 中国传统精神生活治理观念的结构特质、价值追求 ——人之人文本质实现的价值路径
一、人文化的“体用统一”之精神生活治理的实践价值逻辑
二、天人合一的治理型精神生活生存样态的现实性展开及内在逻辑
第二节 西方精神生活治理的结构向度及文化理想 ——一个属人世界的价值逻辑
一、西方精神生活自我治理特质及价值范式转换
二、西方精神生活治理的属人特质及人之本质的价值发现
第五章 精神生活治理的改变与超越: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哲学的理论特质及内蕴
第一节 精神性生存之流的革命性净化 ——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的文化境遇与价值逻辑
一、实践、现实、人之精神性生存的治理价值语法: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的精神境界革命
二、实践公共理性精神: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主体命运类型的形成及内在特质
三、现代性批判中的社会机制生成及“精神健全人”的塑造: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的公共价值逻辑
第二节 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的“现实”实践逻辑 ——从现实地创造精神生活到自由地塑造精神生活的转换
一、现实自我生成的精神治理逻辑:本质性把握与历史转换
二、马克思新思考类型的现实价值吁求
三、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之多域转型中的现实建构
第三节 “精神生活健全的人” ——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生成的基点与归宿
一、“人是历史的治理函数”: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生成中精神生活健全人的价值旨趣
二、“谁之治理”与“何种治理性”: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的战略设计
三、“治理型精神生活”中人的类型转换
第六章 精神生活治理的时代场域及实践价值选择:马克思精神生活治理哲学文化价值基础
第一节 全球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及“治理型精神生活社会”的生成
一、全球现代性、后现代性所塑造的精神生活多元性格局及实践路径
二、全球复杂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文化价值境遇及其精神后果
三、“治理型精神生活社会”中精神生活治理主体的建构实践
第二节 精神生活治理的价值选择及文化实践逻辑
一、精神生活治理价值选择的基点:全球化时代生存安全性
二、精神生活治理的精神文化共识: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的博弈
三、精神生活治理价值选择的公共性实践逻辑
第三节 精神生活自我治理的文化价值范式与逻辑规制
一、精神生活自我治理文化价值范式的转换
二、精神生活治理的基础导向与人民精神福利的价值实践
第七章 精神生活治理的实践路径:马克思人民精神生活治理的文化价值本质
第一节 精神生活治理的内在伦理逻辑及人学向度
一、人之精神性生存的本位境界及其展现
二、社会发展的精神实践模式的结构性:精神生活治理场域的找寻
三、精神生活治理的伦理价值实践
第二节 精神生活治理主体性丧失及真实“治理共同主体”的生成
一、精神生活治理主体建构的困境及其内在逻辑
二、找寻、批判及重建:精神生活治理主体培育的价值路径
三、精神生活治理共同主体的价值理想:精神尊严的现实实现
第八章 现代精神生活治理主体的形成:马克思改变世界的精神生活治理之价值本位
第一节 精神生活治理自我复权的机制与实践
一、精神生活治理主体之价值规范基础及理想诉求
二、精神生活治理对治理主体“一”与“多”矛盾的化解与重构
三、精神生活治理的认知型、实践型、价值型三维框架范式
四、精神生活治理的结构机制及价值实践
第二节 “治理型精神生活”的公共价值逻辑及精神福利的文化实践
一、治理型精神生活的公共价值逻辑及根据:民众体验精神性生存的全新“精神生活样态”
二、现代治理型精神生活对民众精神福利共享之建构
三、治理型精神生活的精神性生存权利重建
第九章 现代中国精神生活文化价值实践
第一节 新时代人民网络精神生活消费治理
一、新时代网络精神生活消费的价值定位
二、人民美好网络精神生活消费治理主体生成
第二节 新时代“精神扶贫”的价值超越及实践逻辑
一、新时代的精神扶贫所追求的价值超越与文化境界的基础规范
二、新时代人民本体性精神价值观自信
三、价值超越与文化实现:精神扶贫的生活逻辑与实践路径
第三节 政治文化精神治理建构的日常生活实践反思
一、政治文化精神日常生活的实践基础及腐败本性的价值探寻
二、日常生活的实践变革与政治文化精神生态秩序优化
结语 精神生活治理评价及价值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精神生活的治理逻辑是2021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轩。
得书感谢您对《精神生活的治理逻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