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件融合:超大规模云计算架构创新之路

软硬件融合:超大规模云计算架构创新之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芯片及互联网行业十年多经验,多个角度详解软硬件融合技术。

内容简介

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动云计算持续、快速地发展,底层硬件越来越无法满足上层软件的发展和迭代需求。本书通过探寻软硬件的技术本质,寻找能够使软件灵活性和硬件高效性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有软件背景的读者更深刻地认识硬件,加深对软硬件之间联系的理解,并且更好地驾驭硬件;同时帮助有硬件背景的读者站在更全面的视角宏观地看待问题,理解需求、产品、系统、架构等多方面的权衡。

《软硬件融合:超大规模云计算架构创新之路》共9章:第1章为云计算底层软硬件,第2章为软硬件融合综述,第3章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第4章为软硬件接口,第5章为算法加速和任务卸载,第6章为虚拟化硬件加速,第7章为异构加速,第8章为云计算体系结构趋势,第9章为融合的系统。

本书立意新颖,案例贴近前沿,内容由浅入深,并且“展望未来”,可以帮助广大互联网及IT行业的软硬件工程师更好地理解软件、硬件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以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技术拓展读物。

作者简介

作者黄朝波,芯片及互联网行业十年以上工作经验,UCloud芯片及硬件研发负责人。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在国防科技大学学习期间有幸参与“飞腾”处理器项目研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推荐序1

推荐序2

前言

引言

第1章 云计算底层软硬件

1.1 云计算概述

1.1.1 云计算的概念

1.1.2 IaaS、PaaS和SaaS

1.2 IaaS层核心服务

1.2.1 计算类服务

1.2.2 存储类服务

1.2.3 网络类服务

1.2.4 IaaS层服务总结

1.3 云计算的特点

1.3.1 更大的规模

1.3.2 更“大”的数据

1.3.3 更多的租户

1.3.4 更复杂的网络

1.3.5 安全问题无处不在

1.3.6 面向特定应用场景的云计算服务

1.3.7 服务接口的兼容性和通用性

1.4 底层软硬件挑战

1.4.1 业务异构加速

1.4.2 工作任务卸载

1.4.3 软硬件接口的标准化和灵活性

1.4.4 硬件处理的虚拟化和个性化

1.4.5 业务和管理物理分离

1.4.6 硬件的功能扩展

1.4.7 让硬件快速迭代

1.4.8 硬件高可用

1.5 总结

第2章 软硬件融合综述

2.1 软硬件基本概念

2.1.1 软件和硬件

2.1.2 FPGA、ASIC和SoC

2.1.3 硬件加速原理

2.2 软硬件划分

2.2.1 三个维度

2.2.2 综合分析

2.2.3 平台选择

2.3 软硬件协作

2.3.1 多平台混合架构

2.3.2 软硬件平台的协作

2.3.3 软硬件平台的交互

2.4 软硬件融合

2.4.1 软硬件融合的概念

2.4.2 软硬件融合的特点

2.4.3 软硬件融合技术

第3章 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

3.1 计算机原理

3.1.1 处理器架构:从冯·诺依曼架构到RISC-V

3.1.2 内存地址:从寻址模式到MMU

3.1.3 I/O:从CPU中断到DMA

3.1.4 多核互连:从传统总线到网状总线

3.1.5 服务器板级架构

3.2 存储

3.2.1 缓存和存储分层结构

3.2.2 本地存储:磁盘分区和逻辑/物理卷

3.2.3 分布式存储:GFS和存储的“温度”

3.3 网络

3.3.1 基础物理网络:分层和拓扑

3.3.2 虚拟网络:VLAN和VxLAN

3.3.3 软件定义网络:从OpenFlow到P4

3.4 虚拟化

3.4.1 虚拟化的层次、定义和分类

3.4.2 CPU虚拟化:从软件模拟到完全硬件

3.4.3 内存虚拟化:影子页表和EPT

3.4.4 I/O设备虚拟化:从软件模拟到SR-IOV

3.4.5 容器虚拟化:Docker和Kubernetes介绍

第4章 软硬件接口

4.1 软硬件接口概述

4.1.1 软硬件接口定义

4.1.2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4.1.3 用户态的PMD:DPDK和SPDK

4.2 总线互连

4.2.1 AMBA总线

4.2.2 片上网络NoC总线

4.2.3 片间高速总线PCIe及SR-IOV

4.2.4 对称的缓存一致性总线CCIX

4.2.5 非对称的缓存一致性总线CXL

4.2.6 总线互连总结

4.3 通用接口Virtio

4.3.1 Virtio寄存器

4.3.2 Virtqueue交互队列

4.3.3 Virtio交互

4.3.4 总结

4.4 高速网络接口RDMA

4.4.1 基本概念

4.4.2 RoCE分层

4.4.3 RDMA接口

4.4.4 RDMA总结

4.5 高速存储接口NVMe

4.5.1 NVMe概述

4.5.2 NVMe寄存器

4.5.3 NVMe队列

4.5.4 NVMe命令结构

4.5.5 网络存储接口NVMeoF

4.5.6 NVMe及NVMeoF总结

4.6 软硬件接口总结

4.6.1 接口分层

4.6.2 接口共享

第5章 算法加速和任务卸载

5.1 基本概念

5.1.1 硬件加速

5.1.2 硬件处理模块

5.1.3 算法加速和任务卸载的概念

5.2 算法加速

5.2.1 加密算法加速

5.2.2 压缩算法加速

5.2.3 数据冗余算法加速

5.2.4 正则表达式算法加速

5.2.5 加速器性能设计原则

5.3 任务卸载

5.3.1 任务卸载模型

5.3.2 IPsec卸载

5.3.3 虚拟网络卸载

5.3.4 远程存储卸载

5.3.5 虚拟化卸载

5.4 算法加速和任务卸载总结

5.4.1 算法加速是基础

5.4.2 任务卸载是多系统协作

第6章 虚拟化硬件加速

6.1 基本概念

6.1.1 软硬件中的抽象

6.1.2 虚拟化抽象

6.1.3 虚拟化模型

6.1.4 虚拟化加速的必要性

6.2 虚拟化的硬件处理

6.2.1 流水线处理

6.2.2 虚拟化映射

6.2.3 缓存机制

6.2.4 通用虚拟化流水线

6.3 网络虚拟化处理

6.3.1 包处理用于网络虚拟化

6.3.2 定制的网络包处理

6.3.3 ASIC软件可编程包处理

6.3.4 FPGA硬件可编程包处理

6.3.5 案例:Mellanox FlexFlow

6.3.6 网络包处理总结

6.4 存储虚拟化处理

6.4.1 分布式存储Ceph

6.4.2 以事务为单位的存储处理

6.4.3 远程存储虚拟化加速

6.4.4 本地存储虚拟化加速

6.5 虚拟化硬件加速总结

6.5.1 灵活的高性能流水线

6.5.2 高性能缓存机制

6.5.3 可软件编程、通用、数据流驱动的数据处理引擎

6.5.4 虚拟化硬件加速的意义

6.5.5 其他虚拟化加速场景

第7章 异构加速

7.1 异构计算概述

7.1.1 基本概念(并行计算、异构计算)

7.1.2 典型案例

7.1.3 性能约束和优化

7.1.4 易用性思考

7.2 GPU和CUDA

7.2.1 GPU和CUDA概念

7.2.2 GPU硬件架构

7.2.3 CUDA编程模型

7.3 OpenCL和FPGA异构计算

7.3.1 OpenCL

7.3.2 Xilinx SDAccel

7.3.3 英特尔加速栈

7.4 DSA

7.4.1 DSA发展背景

7.4.2 DSA典型领域:DNN

7.4.3 ASIC实现:谷歌TPU

7.4.4 FPGA实现:微软Catapult

7.4.5 Chiplet实现:OCPODSA

7.5 异构加速计算总结

7.5.1 平台选择(GPU、FPGA、ASIC/DSA)

7.5.2 异构计算加速优化

第8章 云计算体系结构趋势

8.1 概述

8.2 业务和管理分离

8.2.1 虚拟化视角:I/O及管理的卸载

8.2.2 体系结构视角:以数据为中心

8.2.3 Nitro系统

8.2.4 Mellanox Bluefield DPU

8.2.5 总结

8.3 业务的异构加速

8.3.1 业务加速概述

8.3.2 DSA加速:谷歌TPU服务

8.3.3 FPGA加速:FaaS

8.3.4 异构计算架构演进

8.4 存储的加速和定制

8.4.1 存储概述

8.4.2 热存储服务器:XilinxNVMeoF参考设计

8.4.3 机架级冷存储:微软Pelican

8.5 网络可编程和性能优化

8.5.1 数据中心网络综述

8.5.2 数据面编程交换芯片

8.5.3 高性能网络优化

8.6 硬件定制

8.6.1 硬件定制概述

8.6.2 亚马逊的硬件定制

8.6.3 OCP开放计算项目

第9章 融合的系统

9.1 软硬件融合系统栈

9.1.1 系统边界:多数据中心

9.1.2 数据中心的系统堆栈

9.2 分层的系统实现

9.2.1 迭代的系统

9.2.2 分域的硬件平台

9.2.3 不同层次的实现

9.2.4 软硬件协同设计

9.3 深层次开放合作

9.3.1 软硬件的距离越来越大

9.3.2 互联网公司自研芯片的优劣势

9.3.3 深层次的开放合作

参考文献

软硬件融合:超大规模云计算架构创新之路是2021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黄朝波。

得书感谢您对《软硬件融合:超大规模云计算架构创新之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云计算与大数据 电子书
本书抽丝剥茧地讲述了云计算简史、大数据的前世今生,纠正了一些时下被“误导”的观点,分析了大数据与Hadoop的关系、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关系,从开源vs.闭源的角度阐释了整个业界的软件定义趋势、商用硬件趋势并预言了硬件回归的必然趋势,最后用案例讲解了云计算或大数据系统体系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云计算原理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云计算的知识框架,包括云计算的三大认识角度(商业模式、计算范式、实现方式)、四个关键技术(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四种开发运维维度(云原生应用、云操作系统、云端软件、云运维),以及三大应用场景(云桌面、开发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本书在大部分的章中安排了一个或多个基于开源软件的实训内容,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动手实践,包括GitHub、Hadoop、OpenStack、KVM、Doc
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与技术 电子书
由华为数据通信数字化信息开发部和数据通信架构与设计部联合编写 基于华为在全球范围的丰富商用交付经验 聚焦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热点 聚集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的一线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研发成果 提供性能高、体验优、组网强、应用很好创新解决方案 针对未来万物高速、实时互联的海量应用场景,为满足大变革时代全新的企业需求痛点,提供充分发挥AI算力的、业界领先的解决方案,介绍如何构建智简、弹性、开放的数据中心网络。
云计算服务保障体系 电子书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与以往的计算模式不同,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和服务保障问题更严重、更突出。本书从云计算的安全技术和服务质量评价两个方面论述云计算服务保障的体系架构,安全技术方面主要阐述了基于可信计算的实时度量、基于角色的数据隔离访问、云节点信任链的动态维护模型与验证机制和多级安全访问控制模型;服务
云计算平台管理与应用 电子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云计算基础架构与实践相关知识,全书共分为5个项目,项目1主要介绍了云计算的概念与发展趋势、云计算的架构内涵与关键技术、云计算基础架构等内容;项目2主要介绍了共享存储模型、磁盘存储阵列、存储网络、共享文件系统等内容;项目3主要介绍了网络总体架构、接入层网络、主机网络虚拟化、OpenFlow网络流量平面等内容;项目4主要介绍了云接入技术、桌面云和VMwareView桌面云等内容;项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