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文物是一个民族长久延续的物质记忆和情感寄托,谓之“国宝”,相较于文物而言,文物修复师数量更少,责任更大,堪称“国宝中的国宝”!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北京日报》副刊的文物修复师的深度人物访谈结集而成。全书共采访十一位文物修复师,他们分别来自故宫、敦煌、兵马俑等大型博物馆以及国图、社科院等科研机构。有修复展子虔《游春图》的徐建华,有修复太和殿的李永革,有修复敦煌壁画的樊再轩,有修复兵马俑的刘江卫,有修复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的杜伟生和朱振彬等著名的文物修复专家。
全书的采访依据两条线索:一是文物的线索,包括文物的来历、文物相关的历史知识、文物修复的过程;二是修复师的线索,包括人生经历、修复技艺的传承、与文物的故事。这两条线索上的若干素材经过记者善于铺陈以及生动的叙述,修复师的人生立体,文物生动,可读性很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长久的关注(代序)
徐建华:我在故宫修复古书画
师傅的背影
他成了第二代传承人
守护与传承
王津:故宫「钟」情
不独光阴朝复暮
一弦一柱思华年
择一事“钟”一生
鬓发虽改心无改
初会便已许“钟”生
王津徒弟亓昊楠讲述了魔术钟的修复过程
王有亮:守护青铜时代
闹心修不了青铜器
一出声儿就挨训
灯下不做色
给国宝延年100年
附录
李永革:一辈子的故宫木匠
太和绥猷
学其成时念吾师
储木待良工
屈峰:一个木器修复师的修行
心外无理
白马非马
格物致知
虚极静笃
樊再轩:伫立画壁旁 与毁灭对抗
面壁而坐 苦练手上功夫
两年甘苦“81号”呱呱坠地
针对病害 设计修复工艺
协助修复 提箱日行千里
触类旁通 亦可“接诊”彩塑
匠心传承 永做敦煌子民
刘江卫:复活的不只是兵马俑
从办公室走进修复室
一号坑里的大海捞“片”
意大利培训班
秦人也有重甲也戴头盔
让百戏俑站起来
“复活”仙鹤
不分内外的传承
杜伟生:修书即修行
一张没有被剪裁过的脸
纸棺与“文革”
“我要上文物局告你”
尼姑行礼:您是在做功德
有创新,也有底线
朱振彬:沉默的「书医」
“国手”最后的学生
把“砖头”蒸软
大战“酥皮点心”
相隔四百年的“对话”
技术传承易原料再觅难
王亚蓉:重现千年锦绣
古代纺织品实验考古学研究第一人
沈从文先生的高足
第一次参与战国楚墓丝织品发掘抢救
千年楚服在她手上重生
“王先生带着‘七仙女’又下墓了”
贾文忠:与古人对谈金石
另类玩具
玩文舞墨
孔庙大匾
兽面方鼎
君王编钟
玩物养志
北京日报“指尖下的传承”人物采写组
国宝修复师是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北京日报人物采写组。
得书感谢您对《国宝修复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