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修复师

国宝修复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文物是一个民族长久延续的物质记忆和情感寄托,谓之“国宝”,相较于文物而言,文物修复师数量更少,责任更大,堪称“国宝中的国宝”!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北京日报》副刊的文物修复师的深度人物访谈结集而成。全书共采访十一位文物修复师,他们分别来自故宫、敦煌、兵马俑等大型博物馆以及国图、社科院等科研机构。有修复展子虔《游春图》的徐建华,有修复太和殿的李永革,有修复敦煌壁画的樊再轩,有修复兵马俑的刘江卫,有修复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的杜伟生和朱振彬等著名的文物修复专家。

全书的采访依据两条线索:一是文物的线索,包括文物的来历、文物相关的历史知识、文物修复的过程;二是修复师的线索,包括人生经历、修复技艺的传承、与文物的故事。这两条线索上的若干素材经过记者善于铺陈以及生动的叙述,修复师的人生立体,文物生动,可读性很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长久的关注(代序)

徐建华:我在故宫修复古书画

师傅的背影

他成了第二代传承人

守护与传承

王津:故宫「钟」情

不独光阴朝复暮

一弦一柱思华年

择一事“钟”一生

鬓发虽改心无改

初会便已许“钟”生

王津徒弟亓昊楠讲述了魔术钟的修复过程

王有亮:守护青铜时代

闹心修不了青铜器

一出声儿就挨训

灯下不做色

给国宝延年100年

附录

李永革:一辈子的故宫木匠

太和绥猷

学其成时念吾师

储木待良工

屈峰:一个木器修复师的修行

心外无理

白马非马

格物致知

虚极静笃

樊再轩:伫立画壁旁 与毁灭对抗

面壁而坐 苦练手上功夫

两年甘苦“81号”呱呱坠地

针对病害 设计修复工艺

协助修复 提箱日行千里

触类旁通 亦可“接诊”彩塑

匠心传承 永做敦煌子民

刘江卫:复活的不只是兵马俑

从办公室走进修复室

一号坑里的大海捞“片”

意大利培训班

秦人也有重甲也戴头盔

让百戏俑站起来

“复活”仙鹤

不分内外的传承

杜伟生:修书即修行

一张没有被剪裁过的脸

纸棺与“文革”

“我要上文物局告你”

尼姑行礼:您是在做功德

有创新,也有底线

朱振彬:沉默的「书医」

“国手”最后的学生

把“砖头”蒸软

大战“酥皮点心”

相隔四百年的“对话”

技术传承易原料再觅难

王亚蓉:重现千年锦绣

古代纺织品实验考古学研究第一人

沈从文先生的高足

第一次参与战国楚墓丝织品发掘抢救

千年楚服在她手上重生

“王先生带着‘七仙女’又下墓了”

贾文忠:与古人对谈金石

另类玩具

玩文舞墨

孔庙大匾

兽面方鼎

君王编钟

玩物养志

北京日报“指尖下的传承”人物采写组

国宝修复师是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北京日报人物采写组。

得书感谢您对《国宝修复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上古神话(全四册) 电子书
一本书读懂中国神话!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男人这东西 电子书
  《男人这东西》是渡边淳一随笔代表作。   作者以医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详尽剖析了男性从少年期到壮年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历程,他们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所呈现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两性在价值观、情爱观上的歧异和冲突,有助于男性更正确地认识自己、女性更深入地了解男人。
女人这东西 电子书
  《女人这东西》是渡边淳一随笔代表作。   书中以医学理论为基础,详细剖析了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女性——歇斯底里的女人、说谎的女人、性感缺失的女人、更年期的女人等,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呈现出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特殊的心理与思维方式。   《女人这东西》是一部解读女性的随笔代表作,一本女性不得不读的人生论、幸福论,一本男性了解异性的自省书、必读书!
丈夫这东西 电子书
  《丈夫这东西》是为步入婚姻的男女们互相增进了解、稳固婚姻而写的。   在《丈夫这东西》中,作者着眼于家庭的核心人物“丈夫这东西”,站在一个作家的立场,对丈夫在现代社会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丈夫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又是如何,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看了《丈夫这东西》就会知道,男人或丈夫,会怎样看待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周围的人,对她们又有着怎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