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带你走进美国华人150年时光隧道,寻找中国人的美国记忆。
内容简介
19世纪60年代,美国进入铁路时代。广东由此掀起一股铁路移民潮,到19世纪70年代,美国华人人口超过6万人,均来自广东。一万多名广东农民以主力劳工身份参与修建了北美第一条跨州铁路,仅用6年时间就完成了美国人做了40年的梦想,美国也因这条铁路而成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世界大国。由于这条铁路建设工程超出当时技术条件,所以被誉为工业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人建造美国跨州铁路,是美国早期华人教科书式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至今仍对美国华人和广东侨乡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在一个多世纪里被沉默和遗忘了。重走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是一次大胆的田野调查。作者从旧金山出发,沿着铁路沿线几个关键城市和重大事件发生地,一路寻找广东人足迹。
本书稿通过回溯华工铸造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历史,图文并茂地勾勒出19世纪以来大规模中国人的“金山”之路,始于广东,描绘了早期广东人移民美洲的艰辛创业史。
作者简介
作者沈卫红,女,浙江杭州人,1968年5月出生。哲学博士,师从叶汝贤教授。1993年从中山大学哲学系毕业,分配到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工作至今。工作之余始终坚持学习,关注侨务理论、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侨乡发展模式等领域的研究,并发表有《邓小平的“独特机遇论”与侨乡社会的现代化模式》等多篇学术论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广东人的太平洋
第一部 金山梦
第一章 淘金热
大帆船贸易
最早的华人
淘金移民潮:以1852年为分水岭
华人渔村
海上“浮动地狱”
第二章 铁路潮
淘金热中的铁路华工
中央太平洋铁路华工
第一个华人劳务承包商
一个被忽视的群体:铁路伐木工
中央太平洋铁路华工人数
第三章 排华运动
排华思潮和立法
排华惨案
天使岛的眼泪
第二部 一路向东
第四章 萨克拉门托:华工“二埠”
悠然河边的老沙加缅度
中国泥沼和唐人街
美国粮仓里的“广东镇”
第五章 奥本:华工出征
首批华工急援布鲁默深槽
奥本唐人街的前世今生
第六章 合恩角:在断崖上雕刻铁路
第七章 达奇弗兰特:华工大本营
华工与达奇弗兰特—唐纳湖马车路
华工大集结:当铁路敲开驿站之门
西部山区最大的唐人街
第八章 唐纳峰上的“中国长城”
有一种气候叫“西艾拉风暴之王”
徒步8号隧道步步惊心
与守山老人的一个约会
寻找绝顶隧道“第一锤”
流产的罢工
中国墙
第九章 特拉基:在绿色金山上
一个把铁路视为灵魂的城市
追寻绿色金山的足印
鳟鱼河惨案
第十章 弗吉尼亚城:在银山上
美国最富裕的淘金城
遇见淘金年代的唐人街
银山上的华人世界
第十一章 温尼马卡:戈壁上的东方牛仔
华工空降内华达沙漠
十英里峡谷
唐人街搬进了博物馆
华人“神庙”
第十二章 普罗蒙特雷:金钉回响
最后的金钉
打下最后道钉的八名华工
金钉不再沉默
解密最后的华工营:中国人拱门
第三部 金山之路
第十三章 开路先锋
圣何塞铁路南延线
蒙特利—萨利纳斯谷窄轨铁路
圣塔克鲁斯和菲尔顿窄轨铁路
南太平洋海岸窄轨铁路
南太平洋铁路建设
弗吉尼亚—特拉基铁路
俄勒冈铁路
北太平洋铁路
第十四章 以轩佛为例:广东埠是这样炼成的
先有华人,后有轩佛
江氏百年餐饮帝国
三邑公所
中医
赌馆
中华学校
第十五章 舌尖上的炼金术
“三把刀”中的金刀
一碟“杂碎”引发的“Chop Suey”热
舌尖上的杂碎
第十六章 一次等待了150年的寻根
发现熊氏:太平洋铁路上最早的中国人
找不到北的村庄
罗素的家族故事
罗素回乡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索引
后记
金钉:广东人的美国记忆是2017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沈卫红。
得书感谢您对《金钉:广东人的美国记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