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周期,寻找牛股:一个职业投资者的感悟

把脉周期,寻找牛股:一个职业投资者的感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历史大格局、从把握未来的角度去认识股市,寻找牛股,从人性、历史的角度去把握投资。

内容简介

作者为专业投资者,在投资领域颇有斩获,故在书中分享投资经验与心得。全书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一是投资经历;二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展望;三是把脉周期,寻找牛股;四是投资感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篇 投资历程

第1章 鬼使神差,与股票结缘

第2章 学徒时期付出沉重代价

第3章 “幸运之神”悄然而至

第4章 2006年至2007年大牛市的辉煌

第5章 2008年至今投资人生几经起伏

第二篇 中国资本市场趋势分析

第6章 中国股市的现状

第7章 2009年7月以来上证指数大幅下挫的深层次原因

第8章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展望

第9章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有望长期慢牛

第三篇 把脉周期,寻找成长

第10章 牛股的共同点分析

第11章 医药医疗板块

第12章 电信、媒体、科技板块即TMT板块

第13章 大消费板块

第14章 农业板块

第15章 环保板块

第16章 军工板块

第四篇 投资感悟

第17章 投资战略

第18章 投资战术

第19章 投资智慧

附录 国游学所见所闻

结语 投资人生无悔意

后记

把脉周期,寻找牛股:一个职业投资者的感悟是2015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何桥伟。

得书感谢您对《把脉周期,寻找牛股:一个职业投资者的感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参透MACD指标:短线操盘、盘口分析与A股买卖点实战 电子书
推荐一:为技术分析零基础读者和有过股票交易却对股市波动原理一知半解的读者提供入门基础。 推荐二:波段交易既要遵循趋势运行规律,也要注重市场风格的转换及热点题材的呈现。要想正确实施波段交易,除了掌握需要具备的技术知识,还需具备熟练运用某种分析工具的能力。MACD指标是众多技术分析工具中的佼佼者。 推荐三:MACD指标既继承了移动平均线呈现趋势的特性,也具备指示短线高低点的功能。如果结合其它分析手段,交易成功率将会大大提升!本书以此为目标,详细讲解MACD指标用法,融合多种技术分析手段,准确把握波段高低点,牢固构筑基于MACD指标的中短线交易系统,超预期获利波段交易。
极简投资法:用11个关键财务指标看透A股 电子书
推荐一:为财务分析零基础读者和有过股票交易却对价值投资一知半解的读者提供入门基础。 推荐二:从短期来看,股市是一台投票机;从长期来看,股市是一台称重仪。投票不能决定企业的真正价值,只有给企业称重,才能了解它的真实价值。那么在价值投资中,读懂财务报表就显得尤为重要。 推荐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指标不在多,管用就行。剔除华而不实的财务指标,掌握衡量企业的关键因素,追溯影响根本的驱动逻辑,储备鉴别能力的分析技术,练就筛选优质资产的制胜秘诀,实现复合增长的超额收益。
从零开始学量价分析:短线操盘、盘口分析与A股买卖点实战 电子书
揭开量价形态神秘面纱,掌握量价分析技术要领,轻松把握个股运行,预测价格走向! 从零开始学炒股系列,中国股民的入市指导书。仅从K线形态着手,我们只得其表象,不得其寓意,没有量价分析的帮助,如同汽车只有发动机而缺少方向盘一般,无法驶向正确的方向。作者将近20年的股市经验,教您不仅看懂纷繁复杂的股市图谱,同时掌握行之有效的量价分析技术,看穿市场内部,确认价格变动的真实性,揭示个股价格走势! 120种盘口形态解读,194个A股实盘分析。理解量价分析的原理并不难,但是想要掌握量价分析技术却需要不断实战,如同汽车有了外壳、方向盘,还需要强大的驱动力。作者全方位解析各种典型走势的形成过程,精准标注买卖点,详细剖析股价在各个阶段中成交量变化表达的市场意义,力求使读者提升量价分析能力,并在实战操作中灵活发挥,成功获利!
参透MACD指标:短线操盘、盘口分析与A股买卖点实战(第2版) 电子书
1、通俗易懂化 力图以通俗的语言、精确的实战图解,对专业的MACD指标理论详细解析,让读者一读就明白。 2、角度细分化 从波动理论展开阐述,通过对基本原理与架构、研判核心、波段买卖技术、柱线交易技术等内容的层层深入分析,来判断、决策和交易股票,同时对A股实盘进行实战分析,对看似深奥的背离技术理论加以解释,让读者看了能懂,学了能用。 3、实用实战化 作者长期从事背离技术理论研究和实战运用,凝聚本人多年的实际操作,对MACD指标的各种形态均做了详细解说与剖析,更有针对性和实战含义。
从零开始学筹码分布:短线操盘、盘口分析与A股买卖点实战 电子书
筹码知识全面讲解,实战案例贴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