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外史III

科学外史III

我想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著名科学史学者江晓原专栏合集第三部,祛魅科学至上论。

内容简介

《科学外史》系国内著名科学史学者江晓原为法国科学杂志《新发现》之中文版所撰写的专栏文章结集。本书为该系列的第三本,延续了通俗好读的行文风格,同时与当下科坛热点时事结合更紧密。全书分为“剥开影响因子的画皮”、“‘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科学社会学”、 “科学与幻想”、“科学与性爱”、“中国天学史” 6个主题,为普通读者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熟悉但又陌生的科学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江晓原老师长期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媒体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随笔、文化评论等,著作也获得中国好书奖,将学术书做成了畅销书。江老师的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剥开影响因子的画皮

影响因子:学术江湖的《葵花宝典》

为什么“影响因子”是《葵花宝典》?

“影响因子”计算公式的第一个问题:两年期限

“影响因子”计算公式的第二个问题:分母变化

影响因子:谁在用它挣大钱?

影响因子是“学术公器”吗?

一家名叫“科学情报研究所”的商业公司

信息帝国惊人的商业利润

SCI能预测诺贝尔奖吗?

讲个故事推销产品

加菲尔德“预测诺奖”的三个问题

“高引名录”的失效

打造“顶级科学期刊”的两栖秘诀

“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的“两栖神功”

“两栖神功”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神秘关系

中国杂志拒绝与国际接轨

“顶级科学期刊”上非学术文本对影响因子的贡献

非学术文本会产生SCI引用吗?

非学术文本的SCI引用对影响因子的贡献

加菲尔德是故意装聋作哑吗?

大众文本对杂志影响因子的隐性贡献

从《纽约时报》转载科学论文说起

论文被《纽约时报》转载能够提高影响因子

在《自然》上发表论文等于被《纽约时报》转载

中国学者和媒体对“影响因子”计算公式普遍误解

国内专家和媒体心目中“想当然”的影响因子公式

正确的“影响因子”计算公式到底是怎样的?

关于“影响因子”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减小分母!操弄影响因子的捷径之一

减小分母——有小学算术知识就能发现的捷径

那么,减去哪些分母项呢?

再谈《自然》杂志是不是“学术公器”

那么,影响因子是不是“学术公器”?

从韩春雨事件看影响因子迷信之误人

做科学实验,实名有那么难吗?

13个团队与韩春雨的巨大反差

影响因子迷信遮蔽常识催生幻想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

图灵测试能作为人工智能的标杆吗?

究竟什么是图灵测试?

不靠谱的图灵测试和好用的聊天软件

机器人为什么要假装成人类呢?

大学是对抗“互联网+”的最后堡垒吗?

“互联网+”攻略视野中为何没有大学?

互联网降低学术准入门槛但也矮化了学术

大学教育筛选功能与“互联网+”的对峙

在数字城堡遇见戈尔和斯诺登

小说《数字城堡》的故事

戈尔在斯诺登之前已经揭露和批判了“棱镜门”

斯诺登为《数字城堡》和戈尔补充了细节

人工智能:“勿以恶小而为之”

对机器杀人事件的不同反应

“排山倒海而来”的伦理道德难题

“勿以恶小而为之”

《基地》:依赖机器人的文明都已灭亡

写了半个世纪的小说《基地》系列

科学、宗教、心理史学

依赖机器人的文明终将灭亡

中国为什么不拍一部《基地》的科幻电影?

科学社会学

引力波和它的社会学及不确定性

发现“原初引力波”的科学社会学

引力波之前世今生

到底什么是“发现”?

火星殖民计划:商业骗局和科学梦想

私人公司的“火星一号”殖民计划

“火星一号”计划和人类现有科技能力的差距

科学家对火星殖民的展望和设想

地球2.0?又一堂令人沮丧的算术课

“发现另一个地球”是什么意思?

先回顾一下冥王星的故事吧

科学界这些镜花水月的发现啊!

“科学圣徒”贝尔纳和他对中国的意义

贝尔纳和中国的特殊渊源

更为宏大的时代政治背景

西方作者眼中的贝尔纳

美国的儿童人体医学实验!

美国社会骇人听闻的黑暗一页

伦理能不能管科学?

崇高目标可以用卑鄙手段去达成吗?

“帝国科学”的原罪

生活糜烂的植物学家

踌躇满志的帝国科学家

帝国科学家当年活动的合法性问题

科学与幻想

菲利普·迪克:科幻江湖的悲歌

生前潦倒的菲利普·迪克

身后他的小说成为科幻电影的宠儿

迪克在科幻江湖上的历史地位

侏罗纪公园和迈克尔·克莱顿的反科学主义

善于经营的迈克尔·克莱顿

克莱顿科幻作品中的反科学主义

直面科学伦理争议的作品最有价值

《火星救援》能告诉我们什么?

《火星救援》背后的NASA

雷德利·斯科特居然导演《火星救援》……

从《火星救援》想到克拉克的“硬科幻”

好莱坞安排给爱因斯坦的科学游戏

四大佬之神仙岁月

小蓝领之旷世奇遇

好莱坞之反科学主义

百年科幻:中国与西方接轨,刘慈欣却反潮流

当代国际科幻的主流纲领

刘慈欣的反潮流

为何刘慈欣和当代潮流殊途同归

科学与性爱

说说图灵的同性恋罪案

半个多世纪后被女王赦免的控罪

图灵有罪,布卢姆斯伯里为何没事?

《沃尔芬登报告》:只差三年

牛顿、伏尔泰和他的情人

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考题的故事

文科男伏尔泰和理科女夏特莱侯爵夫人的西雷岁月

作为流行文化的牛顿

西方性典:另一门大学问的经典

科学经典和性学经典

四种古代西方性学经典

理查·伯顿其人

中国天学史

周武王伐纣时见过哈雷彗星吗?

“武王伐纣,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天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差别

周武王伐纣时没有见过哈雷彗星

六朝隋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方天学输入浪潮

两个概念:“西方”和“天学”

巴比伦天学和希腊天文学在东方的踪迹

印度天学在唐代传播中土的盛况

蒙元帝国带来的第二次西方天学输入浪潮

丘处机在撒马尔罕的天学交流

中亚天学家带来的阿拉伯天文仪器

郭守敬天学仪器背后有没有阿拉伯影响?

明清之际:第三次西方天学输入浪潮(上)

耶稣会士初来中国

明朝的改历之争

徐光启和《崇祯历书》

明清之际:第三次西方天学输入浪潮(下)

汤若望的科学政治学赌注

《崇祯历书》为何选用第谷体系

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

勾股定理的荣誉到底应该归谁?

是“毕达哥拉斯定理”还是“商高定理”?

对勾股定理的370种证明

荣誉争夺战中的“费厄泼赖”

古代中国到底有没有地圆学说?

中国古代地圆学说的文献证据

西方地圆学说的两大要点

中国人接受地圆观念的困难

古代中国宇宙有希腊影子吗?

古代中国宇宙理论中的一个谜案

神秘的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

向西向西再向西

科学外史III是201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江晓原。

得书感谢您对《科学外史III》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电子书

从脑科学角度破解分心、走神、注意涣散、过度焦虑等注意力的常见问题。
星耀中国:我们的量子科学卫星 电子书

揭秘“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发背景和技术创新,向公众传播中国量子科技前沿故事。
身边有科学:妙趣横生的数学 电子书

带你走进我们身边的数学世界,去寻找藏在生活中每一个角落的数学知识。
给少年的科学书:向远方地理 电子书

本书紧扣中学地理知识点,有效提升孩子的科学阅读和写作能力。
给少年的科学书:遇见你生物 电子书

本书是国内知名的科学教育品牌果壳给青少年的学科科普读物。
身边有科学:包罗万象的物理 电子书

青少年科普读物,讲述物理故事、物理学家,生活身边的物理现象。
身边有科学:千变万化的化学 电子书

本书为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学生科普身边的化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