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与唐代社会文化研究

敦煌文献与唐代社会文化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由17篇专题论文改写而成,围绕敦煌吐鲁番文献而展开。

内容简介

本书由17篇专题论文改写而成,现有十三章,分为四编,大致围绕敦煌吐鲁番文献而展开。分为律令制度、社会经济、学术与教育、占卜与历日四编,具体内容涉及:唐尚书六部二十四格初探、敦煌出度文书所见唐代度牒的申领与发放、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唐代“三贾均市”的制作与实践等。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编 律令制度

第一章 唐尚书六部二十四格初探

第一节 唐格的编纂及特点

第二节 六部二十四格的初步复原

第三节 唐格的性质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敦煌出度文书所见唐代度牒的申领与发放

第一节 唐代度牒的申领

第二节 归义军度牒的启示

第三节 唐代度牒的复原

第三章 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唐代“三贾均市”的制作与实践

第一节 “三贾均市”的渊源

第二节 “三贾均市”的制作

第三节 “三贾均市”的运作与实践

第四节 “三贾均市”的影响

第二编 社会经济

第四章 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唐代“中男”承担差役考

第五章 唐五代“春衣”发放考述

第一节 “春衣”的起源

第二节 募兵制下兵士“春衣”的发放

第三节 官奴婢、番户、杂户的“春衣”发放

第四节 官员“春衣”的发放

第五节 “春衣”在民间的使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杏雨书屋藏羽34《群牧见行籍》研究

第一节 录文及性质

第二节 骆驼、马匹和牛畜的“算会”

第三节 羊群的“算会”

第四节 畜牧管理的特点

第三编 学术与教育

第七章 敦煌文书所见中古时代传统典籍的流传

第一节 英藏S.1393《晋书·列传》叙录

第二节 国图藏BD14685《搜神记》探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敦煌文书所见唐代《图经》的编修

第一节 《图经》的定期编修与造送

第二节 《图经》的内容及编撰体例

第三节 《图经》的政治功用

第九章 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唐代官学教育透视

第一节 中村不折旧藏《唐人日课习字卷》初探

第二节 杏雨书屋藏羽41R《杂字一本》研究

本章小结

第四编 占卜与历日

第十章 敦煌文书中的乌鸣占与鸟形押

第一节 俄藏Дx.6133《祭乌法》解读

第二节 论P.t.1045《乌鸣占》的来源及其影响

第三节 归义军曹氏时期的鸟形押补遗

第十一章 《宿曜经》所见“七曜占”考论

第一节 七曜时日宜忌

第二节 七曜生人吉凶

第三节 五月五日占

第四节 日月蚀及地动占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敦煌具注历日社会文化意义探析

第一节 中古历日的修造与颁布

第二节 繁简之分:中古历日的基本形制

第三节 具注历日中的宜忌选择

第四节 决民犹豫:中古历日“阴阳杂占”的渗透

第十三章 英藏S.P12《上都东市大刀家印具注历日》残页考

第一节 周公五鼓逐失物法

第二节 周公八天出行图

第三节 八门占雷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敦煌文献与唐代社会文化研究是201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贞。

得书感谢您对《敦煌文献与唐代社会文化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晋宋社会文化史论 电子书
魏晋玄学及其玄化风尚,是文、史、哲等多学科学者长期集中研究的课题,而本书“正题反作”,力求对当时反玄风思潮加以比较全面、系统地梳理。内容既有魏晋玄学与玄风、士族社会家学门风等问题;也有晋宋之际北府地域学术群体与门第寒微学术群体的兴起及其学风特征等问题;还有涉及中下层社会文化上浮及其与上层社会文化混杂的雅俗融通问题,如东晋、刘宋时期佛教僧尼生活的世俗化及其参预政治活动,以及刘裕称帝过程中对术数文化的
地势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提出的政治地势学理论,以及理论背后包含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已经成为国际人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潮流。
发现医病纠纷:民国医讼凸显的社会文化史研究 电子书
一部研究民国时期医讼纠纷的专著。
近代青海河湟地区社会文化变迁 电子书
本书考察了从先秦到清代前中期青海河湟地区生态和文化从相对独立到形成并具有华夏边缘的社会文化属性。书中围绕当地国民身份的转变、近代教育的兴起、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方面进行讨论,进一步论证青海河湟地区社会文化属性过渡与变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在内地化、近代化和西方化的过程中,与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特征的社会文化现象相交织的情形,进而分析和反思青海河湟地区作为民族边疆地
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 电子书
跌宕起伏的时代大背景,几经曲折的追梦人生,完整呈现了段文杰先生在不同时期对敦煌莫高窟的守护、传播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