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在全球视野下分阶段描述中国工业从19世纪迄今的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全书以时间脉络为顺序,在全球视野下分阶段描述中国工业从19世纪迄今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工业化每一阶段的突出特征与基本规律,最后进行整体性的理论总结,为当前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历史的经验。
作者简介
作者严鹏,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工业文化研究》主编,从事工业经济演化、企业史、工业遗产、工业旅游等领域的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绪论 工业化的思想史审视
一、工业:定义与范围
二、未察觉的革命: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
三、先知们:李斯特、马克思、熊彼特
第一章 1815序曲: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易位
第一节 落日余晖:盛清时代的中国制造业
一、赛里斯人的羊毛:久远的贸易结构
二、“天朝不宝远物”背后的产业结构
三、“天下之本农为重”:清帝国的经世策
第二节 大分流:世界工厂发动的战争
一、茶叶与鸦片:两种贸易品与两个帝国
二、坚船利炮:击败瓷器国的力量
三、天朝的崩溃与世界体系的完成
第二章 国家与市场的变奏:工业化的二元启动
第一节 自强远略:国家推动工业化
一、历史惯性:旧产业结构的延续
二、洋务运动:战略目标诱发工业化
三、千年变局下的停造轮船争议
第二节 开埠通商:市场诱导工业化
一、冲击与嬗变:传统手工业重组
二、丝与茶:国际市场上的变局
三、航运、煤矿、纺织:洋务的扩展
第三节 从甲午到辛亥:工业化动力的转换
一、汉阳铁厂:奠定重工业之基
二、实业救国与发财致富:民间资本的兴起
第三章 从春天步入危机:未能实现的工业起飞
第一节 春天到来:中国工业的凯歌高进
一、辛亥革命与工业化的新氛围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工业的契机
第二节 春天落幕:流产的工业起飞
一、棉与丝:进口替代受挫与国际商战溃败
二、走向最后关头:工业化动力再转换
第三节 战火连绵:战争对工业化路径的塑造
一、战时经济:重工业部门的扩张
二、未完成的复员:战后工业化的顿挫
三、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发展工业的最初努力
第四章 国家意志: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展开
第一节 鼎革:中国工业的恢复与改造
一、人民政府的工业国蓝图
二、工业经济的元气复苏
三、改造:国家意志嵌入工业经济
第二节 计划与动员:中国工业化的新起点
一、重工业优先战略与去依附化
二、156项工程:计划体制下的技术转移
三、大规模工业化的启动
第五章 波动中前进:中国工业化的曲折探索
第一节 “大跃进”:超负荷的急行军及其调整
一、“超英赶美”的雄心与苦涩
二、建立新的能源工业:石油大会战
三、鞍钢宪法:社会主义管理制度的探索
四、“跃进”之后的收缩与调整
第二节 自力更生:封锁状态下的工业化
一、“两弹一星”:奠定大国地位的军工体系
二、三线建设:备战化的工业经济
三、封锁状态下的工业贸易与技术引进
四、继续两条腿走路:小型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 缺乏计划性:工业化的波动
一、短缺经济下的工业发展
二、新的“跃进”:计划经济时代的尾声
三、台湾和香港:两个特殊地区的工业化
第六章 找回市场:改革开放与中国工业转型
第一节 回归比较优势:工业化战略的重构
一、春天的故事:中国工业的大转向
二、国营工业体系的调整
三、异军突起:工业企业主体的多元化
四、地方竞争:中国工业发展的新动能
第二节 喧嚣的九十年代:工业转型的深化
一、全球巨变与中国国家能力的重建
二、从短缺到“过剩”:激烈的工业市场竞争
三、国有工业体系的大重组
四、展望21世纪:东亚工业化的重心转移
第七章 新千年的序章: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一节 世界工厂的中国时刻
一、世界贸易的新玩家:中国制造席卷全球
二、高速增长:第二轮重化工业化
三、多元工业企业主体的并进
四、自主创新:工业化战略的再转向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的新二元结构
一、富士康:劳动密集型工业化
二、高铁与大飞机:国家工业化
第三节 中国工业化新常态的开端
一、石油与芯片:世界工厂的巨大需求
二、迈向2025:中国制造迎接新挑战
参考文献
简明中国工业史(1815—2015)是2018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严鹏。
得书感谢您对《简明中国工业史(1815—2015)》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