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分诊:排队与博弈

医疗分诊:排队与博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为你解答医疗实践领域和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

内容简介

近些年来,改进医疗质量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已成为各国面临的难题。

基于我国全科医生缺乏、人口密度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如何实现病人在到达医院前的科学分流和到达医院后的合理流动尤其重要。

针对这一需要,本书从二者的均衡行为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入手,研究了医疗呼叫中心提供分诊分流服务的运营特点和决策优化,解答了医疗实践领域和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

本书既可以作为从事医疗运营管理研究的参考书,也可供工业工程、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医院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阅读,还可作为医院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作者王晓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清华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商学院博士学位。中英文双语讲授收益管理、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等课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医疗服务系统的特点

1.1.1 医疗服务者的特点

1.1.2 病人的特点

1.1.3 医疗保险机构的特点

1.1.4 美、英、德国的医疗系统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策略排队论

1.2.2 计算机仿真方法

1.3 本书内容安排

参考文献

第2章 医疗呼叫中心的研究框架与背景

2.1 引言

2.2 医疗呼叫中心的运作流程、管理问题和关键决策

2.2.1 医疗呼叫中心的管理问题

2.2.2 人员配置和技能要求

2.2.3 医疗协议及其运作实现

2.3 医疗呼叫中心的综合分析

2.3.1 决策准确性和响应能力间的权衡(链接1)

2.3.2 运营决策和响应能力(链接2)

2.3.3 运营决策和决策准确性(链接3)

2.3.4 顾客行为(框4)

2.3.5 医疗呼叫中心的整体效益(框5)

2.4 结论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第3章 医疗呼叫中心的运营管理模型

3.1 引言

3.2 文献综述

3.3 模型

3.3.1 医疗呼叫中心的分析框架

3.3.2 医疗呼叫中心的服务设计模型

3.4 分析结果

3.4.1 均衡决策

3.4.2 最优解决方案的描述

3.4.3 最优确定性阈值x的影响因素

3.4.4 固定不便成本的影响

3.4.5 多服务器的模型扩展

3.5 数值结果

3.5.1 非对称的配错费用

3.5.2 转换行为

3.6 结论和扩展

参考文献

第4章 医院急诊部的病人流程管理

4.1 引言

4.2 文献综述

4.3 医院的急诊服务介绍

4.4 基于住院病床信息的解决方案

4.4.1 基于信息技术的集中化病床分配系统

4.4.2 为急诊病人预留资源

4.4.3 提高急诊部效率

4.4.4 人员激励的重要性

4.5 结论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第5章 中国背景下的分诊相关问题

5.1 中国医疗系统

5.2 研究方向与问题

5.2.1 科学化和信息化的医疗分诊系统

5.2.2 医疗联盟

5.2.3 服务价格调整

5.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医疗分诊:排队与博弈是201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晓芳。

得书感谢您对《医疗分诊:排队与博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图解耳诊 面诊 眼诊 手诊 电子书
中医的诊病手段主要有望、闻、问、切四个方面,其中尤以望诊最为神奇,素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本书将中医望诊中最突出的四部分内容,即耳诊、面诊、眼诊、手诊,采用“知识点+图片”的方式向大家展开,包括达到对疾病的定性、定位、定量、定质一体化诊断,真正接触到古代中医的望诊境界。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经典中医望诊的参考资料,同时希望本书能为广大读者进行自我健康体检提供支持,因为望诊可以对许多疾
远程医疗与慢病管理 电子书
本书介绍社区慢病管理的特点、规律和方法途径。
消费医疗:入局与破局 电子书
一本书解析消费医疗的探索与实践,给出消费医疗的新风向标。
精准医疗 电子书
本书共分九章,主要包括基因基本常识:认识生命的本质、基因致病论:基因突变、医疗新模式:精准医疗、精准医疗的前提:基因检测、精准医疗的基础:基因诊断、精准医疗的关键:精确靶向治疗、个人精准医疗准备:做好数据保存、精准医疗推动多产业的发展、精准医疗的未来:医疗更精准。
诊余思悟一得集 电子书
《诊余思悟一得集》辅导读本本书是作者50年临证经验的系统总结。全书分理论探微、方药效用、临床拾得、验案精选四篇介绍,内容涵盖内外妇儿各科的中医药治疗和部分非药物治疗,系统地总结了作者的临证心得、阐述了一些原创性的学术见解,尤其是对金元医家李东垣的脾胃学说颇有发挥。本书理论联系实践,突出实用性,对临床有直接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