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导演基础

电视导演基础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电视导演的工作内容和艺术创作的规律、原则。

内容简介

全书具体包括电视导演如何分析和把握剧本,进行构思布局、时空设计和场面调度,选择、指导演员表演,与摄影、美术、录音、剪辑、特技、制作等部门协调创作,以及电视导演对电视剧、综艺晚会和MTV的具体创作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作者简介

作者李思婳,传播学硕士,现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导演、节目制作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电视艺术

第一节 电视艺术的特性

一、运动性

二、逼真性

三、综合性

四、假定性

五、表演性

六、参与性

第二节 电视语言的构成元素

一、画面语言

二、声音语言

三、造型语言

四、镜头语言

五、编辑语言

六、特技语言

七、文字语言

八、主要表现手法

第三节 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时代性

二、民族性

三、意境性

四、兼容性

五、哲理性

六、知识性

七、主体性

八、娱乐性

第二章 电视导演

第一节 导演素养

一、政治水平与文化修养

二、组织协调能力与社交能力

三、艺术见解与抉择能力

第二节 导演手段

一、蒙太奇

二、场面调度

三、光影与色彩

四、音乐与音响

五、速度节奏

六、电视技术

七、特技

第三节 导演工作

一、前期筹备阶段

二、现场拍摄阶段

三、后期制作阶段

第三章 导演与剧本

第一节 文学剧本

一、文学剧本的特点

二、文学剧本的格式

第二节 导演与编剧

一、编剧

二、导演与编剧

第三节 选择剧本

一、剧本质量

二、剧本题材

第四节 分析剧本

第五节 把握剧本

一、设置问题与障碍

二、人物

三、克服障碍

四、剧本与真实生活

五、故事进展

六、戏剧冲突

七、人物之间的对比反差

八、人物个性化语言

九、剧本修改

第六节 体现剧本

一、文学描写与屏幕体现

二、时空设计

三、现场即兴创作

四、后期剪辑加工

第四章 导演构思

第一节 导演的思维特征

一、思维特点

二、独特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导演构思

一、不同的构思方式

二、总体构思

第三节 导演构思布局

一、电视艺术的结构特征

二、布局

第四节 导演构思细节

一、细节镜头

二、物件

三、细节动作

第五章 时空设计

第一节 时间设计

一、时间的分类

二、时间的假定性

三、连续性与非连续性时间

四、观众的心理时间

五、旁白、字幕、色彩表现的时间

第二节 空间设计

一、空间的特征

二、画面内空间

三、画面外空间

四、空间造型

五、空间的象征性

第三节 时空结构

一、线性时空结构

二、时空交错结构

三、套层时空结构

四、非线性时空结构

第六章 导演与演员

第一节 演员表演的特点

一、不按顺序

二、间断式

三、无对手交流

四、在杂乱的环境中进行

五、反复表演片段

六、有观众

第二节 选择演员

一、气质与素质

二、表演技能

第三节 指导演员表演

一、指导演员

二、指导方法

第七章 导演与摄像

第一节 摄像机的视点

一、摄像机

二、摄像机的视点

第二节 画框内的构图

一、画框的比例关系

二、画面构图

三、前景、后景

四、景深

五、中心主体

第三节 画框内的中心点

一、中心点的选择

二、复合中心

三、中心点的特点

第四节 画外空间的延伸

第五节 画面的景别

一、景别的种类

二、全景系列景别

三、近景系列景别

第六节 景别的造型功能

一、视觉的制约性

二、视觉的虚实性

三、视觉的距离性

四、视觉的主次性

五、视觉的刺激性

六、变焦点

第七节 景别的作用

一、是外在的语言形式

二、体现叙事风格

三、展现场景空间、交代人物关系

四、表现情节内容

五、追求画面视觉变化、强调视觉表现效果

六、对场景、环境空间、构图有机取舍

七、控制观众的视觉注意力

八、影响画面视觉的节奏与变化

九、是一种镜头风格和导演风格

第八节 指导摄像机

一、拍摄动作

二、摄像机位置

三、主角度镜头

四、运动拍摄主角度镜头

五、仰角拍摄

六、俯角拍摄

七、主观镜头

八、移动车拍摄

九、升降拍摄

十、手持拍摄

十一、斜角度拍摄

十二、侧面移动和跟拍

十三、平摇和俯仰拍摄

十四、透镜和滤色镜

第八章 场面调度

第一节 场面调度的含义

第二节 场面调度的内容

一、演员调度

二、镜头调度

三、多镜头组合的场面调度

第三节 场面调度的轴线规律

一、轴线

二、方向轴线

三、关系轴线

四、超越轴线

第四节 场面调度的类型

一、纵深场面调度

二、平面场面调度

三、重复性场面调度

四、对比性场面调度

五、象征性场面调度

第五节 场面调度的作用

一、刻画人物性格

二、揭示人物心理活动

三、渲染环境气氛

四、寓意哲理

五、营造特殊意境

第六节 电视综艺晚会的场面调度

一、直播式综艺晚会的场面调度

二、录播式电视综艺晚会的场面调度

第九章 蒙太奇

第一节 蒙太奇的含义

第二节 蒙太奇的依据

一、蒙太奇的视觉依据

二、蒙太奇的心理依据

三、蒙太奇的生活依据

第三节 蒙太奇的构成

一、镜头种类与作用

二、镜头长度

三、镜头角度

四、镜头内部蒙太奇

五、镜头组接

六、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

第四节 蒙太奇句子

一、蒙太奇句子

二、蒙太奇句型

第五节 蒙太奇的作用

一、构成

二、创造时空

三、声画结合

第六节 蒙太奇的形式

一、总体蒙太奇

二、纵向蒙太奇

三、横向蒙太奇

四、剪辑蒙太奇

第七节 场面与段落蒙太奇

一、场面的蒙太奇结构

二、段落的蒙太奇结构

三、场面与段落蒙太奇的基本原则

四、场面与段落蒙太奇的常用手法

第八节 蒙太奇的叙述方法

一、叙事蒙太奇

二、表现蒙太奇

三、理性蒙太奇

第九节 蒙太奇的场景转换

一、淡入(渐显)、淡出(渐隐)

二、化入、化出

三、划

四、切

五、画面分割

六、定帧

第十章 电视声音

第一节 电视声音

一、自然声

二、阐释声

第二节 声音的类型

一、语言

二、音响

三、音乐

第三节 声画结合形式

一、声画合一

二、声画对位

三、声画分立

第十一章 导演剪辑

第一节 剪辑的原则

第二节 剪辑的内容

一、剪辑的内容

二、剪辑与画面空间的安排

第三节 画面剪辑

一、剪辑手段

二、镜头组接的方式

三、转场剪辑技巧

四、光学技巧剪辑

第四节 声音剪辑

一、对白剪辑

二、画外音剪辑

三、音乐剪辑

四、音响效果剪辑

第五节 不同类型电视艺术作品的剪辑

一、剧情片剪辑

二、戏曲片剪辑

三、歌舞片剪辑

四、纪录片剪辑

五、专题片剪辑

六、动画片剪辑

第十二章 导演与综艺晚会

第一节 综艺晚会

一、主题与构思

二、总体布局与构思

三、节目创作

第二节 综艺晚会的艺术性

一、思想性与艺术性

二、主干节目与一般节目

三、传统节目与创新节目

四、舞台上下

五、场内场外

六、本地与外地

七、文艺节目与新闻采访

八、现场与录像

第十三章 导演与MTV

第一节 MTV的特性

一、空间广阔

二、屏幕艺术

三、音乐主体

四、独立统一

第二节 画面空间设计

一、叙事空间

二、表演空间

三、虚拟空间

四、电视技术所形成的空间

五、画面空间与音乐节奏

六、画面构图设计

第三节 音画关系设计

一、音画同步

二、音画平行

三、音画对立

第四节 艺术风格设计

一、叙事风格

二、抒情风格

三、纪实风格

附录一 电视艺术片《美的周庄》导演工作台本

附录二 电视短剧《磁卡电话》分镜头剧本

附录三 电视剧《我要和你离婚》分镜头剧本

附录四 名词解释

参考书目

电视导演基础是2012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康。

得书感谢您对《电视导演基础》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舞蹈基础 电子书
本书以能力建构为目标,将专业性与实用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通过让读者学习和掌握舞蹈的基本体态、动作特征、舞姿特点和基本风格等,扩大其舞蹈眼界,提高其舞蹈表现力,为幼儿舞蹈教学、表演与创编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基础 电子书
本书为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创新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造型原理与法则、具象写实与技法、形态解析与归纳、意象重构与置换等相关的设计基础内容,通过具有创意的优秀作品实例,带动学生教学进程。本书适用于各类艺术设计院校师生使用,也可作为设计基础的参考书籍。
摄影基础 电子书
摄影并不是对拍摄器材简单的应用,而是一种技术、理念与艺术灵感相融合的创作过程。如果你拥有了相机、手机等拍摄器材,要想拍出好的摄影作品,首先就应该学习摄影理论和摄影技术,而且还要培养一定的艺术审美。本书对数码摄影涉及的概念、理论、技术、硬件常识,以及构图、用光、色彩等美学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摄影与相机,熟悉摄影器材,曝光与测光的原理与技巧,照片的虚实、动静、画质与色彩,对焦原理与
雕塑基础 电子书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了解雕塑、雕塑的历史、雕塑的制作、材料状态下的雕塑、雕塑作品赏析等。
造型基础 电子书
本书的学习单元设计依据造型的不同表现方法和手段的难易程度,划分为形态素描、形态色彩、形态速写和素材的形态表现4个学习单元,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各种造型表现技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