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大学来临?

后现代大学来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围绕近几十年来高等教育性质变化的问题展开了雄辩的讨论。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近几十年来高等教育性质变化的问题展开了雄辩的讨论。针对大学从精英、寄宿制、封闭的英国模式,向更加开放、与社会关系更加密切的美国、欧洲大陆模式转变的历程,本书探讨了这样一些问题:当前大学所发生的变化,是否足以贴上“后现代”的标签?是否应该以欢迎的姿态,迎接这一变化及其带来的“后现代大学”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并由此颠覆“理性”“非功利性”“普遍性知识信念”等现代大学的特征?书中还探讨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性质、大学参与公共政策、大学与雇主的关系等一系列当前大学面临的关键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安东尼·史密斯,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院长(1988-2005)、英国电影协会会长(1979-1988)、英国广播公司(BBC)时事节目制作人(1960-1971)。亦历任“牛津-俄罗斯基金会”主席、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董事会成员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变化中的大学理念

引言:大学,想象中的共同体

大学之道?

文凭与工作

大学与社会公正

寄宿制大学的终结?

后现代大学?

上编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

第二章 大学:历史、现状和差异性

引 言

“等价物”的分类?

共享的价值观?

后现代背景

“我被谈论,故我在”

学术权威的式微

现代手段并不能够彻底解决后现代问题

第三章 场所的必要性

合理性的丧失

场所的重要性

无望的辩护?

一个特别的场所

第四章 后现代大学?

引 言

大众化高等教育

后福特主义及其他

未来的大学毕业生

第五章 非功利性与现代大学

现代大学的形态和理念

现代大学的职能

重新界定大学职能

非功利性与现代大学

下编 社会中的大学

第六章 知识分子:大学内外

二元分类

假装成“局外人”的“局内人”

被制度化的知识分子

激进的终身教授?

旧式知识分子退出历史舞台

结论:知识分子与公共领域

第七章 大学与公共政策

引 言

超越理想主义的大学理念

大学的制度改革

福利国家的制度改革

信息的商品化

信息经济时代的大学

结 语

第八章 大学与雇主:理想与现实

变化中的职业生涯

科层制职业的衰退

从“科层制”人格到“魅力”人格

理想与现实

职业界概况

声誉资本

第九章 结论:一簇充满希望的火焰

想象与现实

已取得的成就

后现代大学?

大学的终结?

公共利益

知识分子与大学

各章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北京大学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

后现代大学来临?是201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英] 安东尼·史密斯。

得书感谢您对《后现代大学来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大学实用写作 电子书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写作概论、公文基础知识、常用公文写作、事务文书、宣传教育类、财经法律类文书、社交礼仪类、申论写作。
大学语文 电子书
这是一本全新的大学语文教材,以“课程建设规划”为指导原则,设定五个模块,古典、现当代、外国、语言、写作。前三个模块按照规划中的“问题导向”,以“幸福”、“正义”、“良知”、“宽恕”、“爱情”为主题,编写相关文本;语言部分按照“公共知识”的要求选择如工具书使用、格律常识、语言与生活的选本;写作部分按照“方法论”为指导原则,以应用文写作、论文写作、创意写作为内容编写相关章节。
大学英语·2 电子书
本书为“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8个单元。本书所选语言材料难度适当,行文流畅,语言地道,题材多样化,富有时代感,且实用性较强,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同时也进行必要的写作及翻译技能训练。本书既传授必要的、系统的语言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本书充分考虑了成人学习外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便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处理好传授
大学语文 电子书
本书围绕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分阅读欣赏、口才训练、应用写作三大模块进行编写,构建了读、说、写三位一体的大学语文教材体系。“阅读欣赏”模块精选中外名家名篇。“口才训练”模块根据大学生学习、求职及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系统地介绍了提高口才交际能力所应掌握的必备知识。“应用写作”模块遵循“人的发展”和“职业准备”的课程理念,详细阐述了应用文写作的规范、技法,充分体现出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特点。
新编大学语文 电子书
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介绍汉语言知识,较为全面而简明地阐述了汉语言的构成要素——语音、语汇和语法,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古汉语的基本知识进行了综合阐述。第二篇文学欣赏,精心选列了40余篇中外名篇佳作,重点突出了人性、人情和人文的光辉,特别注重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功能;附录简要介绍了中外文学的概况。第三篇应用文写作,主要介绍了当代大学生必需的一些应用文种的基本知识、写作方法和技巧问题。本书适合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