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23-200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23-200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GB 50023-200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共包括11章和7个附录,主要修订内容是:一是扩大了原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将原95鉴定标准仅针对TJ 11—78实施以前设计建造的房屋,扩大到已投入使用的现有建筑。二是提出了现有建筑鉴定的后续使用年限;根据现有建筑设计建造年代及原设计依据规范的不同,将其后续使用年限划分为30、40、50年三个档次。三是给出了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建筑应采用的抗震鉴定方法,即本标准中的A、B、C类建筑抗震鉴定方法。四是明确了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设防目标;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建筑与新建工程的设防目标一致,后续使用年限少于50年的建筑,在遭遇同样的地震影响时,其损坏程度略大于按后续使用年限50年鉴定的建筑。五是适度提高了乙类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

章节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主要符号

3 基本规定

4 场地、地基和基础

4.1 场地

4.2 地基和基础

5 多层砌体房屋

5.1 一般规定

5.2 A类砌体房屋抗震鉴定

5.3 B类砌体房屋抗震鉴定

6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6.1 一般规定

6.2 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

6.3 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

7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

7.1 一般规定

7.A 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

7.3 B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

8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8.1 一般规定

8.2 A类厂房抗震鉴定

8.3 B类厂房抗震鉴定

9 单层砖柱厂房和空旷房屋

9.1 一般规定

9.2 A类单层砖柱厂房抗震鉴定

9.3 A类单层空旷房屋抗震鉴定

9.4 B类单层砖柱厂房抗震鉴定

9.5 B类单层空旷房屋抗震鉴定

10 木结构和土石墙房屋

10.1 木结构房屋

10.2 生土房屋

10.3 石墙房屋

11 烟囱和水塔

11.1 烟囱

11.2 A类水塔抗震鉴定

11.3 B类水塔抗震鉴定

附录A 砌体、混凝土、钢筋材料性能设计指标

附录B 砖房抗震墙基准面积率

附录C 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层受剪承载力

附录D 钢筋混凝土构件组合内力设计值调整

附录E 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抗震验算

附录F 砖填充墙框架抗震验算

附录G 木构件常用截面尺寸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GB 50023-200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是2009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GB 50023-200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从零开始学做物业经理 电子书
物业经理是物业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岗位。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物业经理?如何开展与实施物业管理工作?如何为入伙业主提供更优质的物业服务?这是每一名物业经理都要面对的问题。本书共14章,分别介绍了物业经理要做什么、物业服务人员管理、业主入伙与装修管理、物业保洁管理、物业绿化管理、物业维护管理、物业安全管理、多渠道经营管理、物业收费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社区文化管理、创优达标管理、服务质量管理、风险防范管理
印象手绘:室内设计手绘教程(第2版) 电子书
完善的知识体系:本书知识体系的逻辑性较强,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从室内手绘的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工具、阴影和透视等)开始,过渡到室内单体和家具陈设的表现,然后是整体空间线稿的呈现及上色方法。此外,还讲解了室内彩色平面图的绘制技法。 贴心的教学方式:本书采用手把手教学的方式来讲解手绘,不论是室内单体、家具陈设,还是整体空间的绘制,都做到步步有截图,并配有详细的文字解释。同时,在案例的关键步骤处还添加了贴心的细节提示,真正做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案例教学。 直观的视频教学:本书附赠视频教学资源,其内容是精心录制的学习室内手绘的视频教学录像,共7大部分44集847分钟,知识体系完善,读者可以与图书相互结合来进行学习。 超值的学习套餐:232页学习资料,4.16GB视频教学,当之无愧的超值学习套餐,是自学室内设计手绘技法的不二之选。
文明的开端:从伊甸园到雅典学堂 电子书
一本为建筑、规划和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而著的有故事的古代西亚、埃及和希腊建筑史。
智能家居:商业模式+案例分析+应用实战 电子书
智能家居现状、商业模式及行业巨头案例分析
智慧城市 顶层设计与实践 电子书
  1、本书在结合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践两条主线逐步展开的方式,分析新形势、新技术、新需求、新趋势,构建顶层设计方法论和架构体系,阐述智慧城市建设的全新思路、特色理念、创新模式和务实做法,对国内外其他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具有极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2、本书作者将自己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和探索系统地呈现在本书中,使得本书全面涵盖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层面,既有高层决策层的战略构想,又有中间指挥层的战术运用,更有下面操作层的可落地的务实做法,可以极大地帮助广大读者系统了解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