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硕文集(全五册)

袁世硕文集(全五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代古典文学研究大家的精粹之作。

内容简介

《袁世硕文集》五册,共收《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聊斋志异〉知解散论》《孔尚任年谱》《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文学史理论·交流》五种著述。

这些专著和论文,既有细密精微的考证,又有深刻独到的阐释,功力深厚,新见迭出。这些学术论著以及蕴涵的学术见解、学术思想,已经在当代文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必将在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简介

作者袁世硕,1929年生,山东兖州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曾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首席专家。著有《孔尚任年谱》《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蒲松龄评传》《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主编《王士稹全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学史》,与人合编《陆侃如冯沅君合集》。发表有《解识龚开》《文学遗产》《加达默尔文艺作品存在方式论质疑》《文艺研究》《接受理论的悖论》《文史哲》等百余篇论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册 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

《山东大学中文专刊》编辑工作组

《山东大学中文专刊》编辑出版说明

《袁世硕文集》整理说明

前言

上编

蒲松龄与张笃庆

蒲松龄早年“岁岁游学”考

蒲松龄与孙蕙

蒲松龄与丰泉乡王氏

蒲松龄与高珩

蒲松龄与唐梦赉

蒲松龄在西铺毕家

蒲松龄与袁藩

蒲松龄与王士禛交往始末

蒲松龄与朱缃

蒲松龄与其诸子及冢孙

张元及其父、其子

“蒲松龄及冠之年便作起志怪小说”说再辩证

张增庆挽蒲松龄的诗

下编

蒲松龄诗词简说

对《聊斋偶存草》的考察

聊斋杂著考略

《聊斋志异》康熙抄本补说

铸雪斋和《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

王金范选刻十八卷本《聊斋志异》

《异史》:《聊斋志异》的易名抄本

谈《聊斋志异》黄炎熙抄本

《聊斋志异》早期抄本考察

评《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

《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书评一则

未竟之梦——《聊斋志异》作者的一生

第二册 《聊斋志异》知解散论

上编 《聊斋志异》艺术论

《聊斋志异》:四十年辛苦不寻常

《聊斋志异》的再创作研究

《聊斋志异》时事短篇考析

《聊斋志异》自况篇什蠡测

《聊斋志异》的志怪新质

《聊斋志异》的志怪艺术

《聊斋志异》的超越与悖论

下编 《聊斋志异》名篇解读

憧憬“灵”与“肉”的统一

超越生死的知己之爱

“琴瑟友之”的变奏曲

高尚的失败者

《田七郎》:恩报主题的超越

《黄英》:借菊花说事,为市井人张目

维护女性尊严的爱情故事

续幽冥之录,诉弥天之冤

一篇并不虚幻的狐女故事

不讳言性

未脱“好色而不淫”的窠臼

回归伦理

狐人的代言

传道

幻设劝学

吟诗魔力的底蕴

林四娘故事的生成、流变

第三册 孔尚任年谱

前言

孔尚任年谱

世系、著作

顺治五年,永历二年(1648) 戊子 一岁

顺治六年,永历三年(1649) 己丑 二岁

顺治七年,永历四年(1650) 庚寅 三岁

顺治八年,永历五年(1651) 辛卯 四岁

顺治九年,永历六年(1652) 壬辰 五岁

顺治十年,永历七年(1653) 癸巳 六岁

顺治十—年,永历八年(1654) 甲午 七岁

顺治十二年,永历九年(1655) 乙未 八岁

顺治十三年,永历十年(1656) 丙申 九岁

顺治十四年,永历十一年(1657) 丁酉 十岁

顺治十五年,永历十二年(1658) 戊戌 十一岁

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1659) 己亥 十二岁

顺治十七年,永历十四年(1660) 庚子 十三岁

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1661) 辛丑 十四岁

康熙元年(1662) 壬寅 十五岁

康熙二年(1663) 癸卯 十六岁

康熙三年(1664) 甲辰 十七岁

康熙四年(1665) 乙巳 十八岁

康熙五年(1666) 丙午 十九岁

康熙六年(1667) 丁未 二十岁

康熙七年(1668) 戊申 二十一岁

康熙八年(1669) 己酉 二十二岁

康熙九年(1670) 庚戌 二十三岁

康熙十年(1671) 辛亥 二十四岁

康熙十一年(1672) 壬子 二十五岁

康熙十二年(1673) 癸丑 二十六岁

康熙十三年(1674) 甲寅 二十七岁

康熙十四年(1675) 乙卯 二十八岁

康熙十五年(1676) 丙辰 二十九岁

康熙十六年(1677) 丁巳 三十岁

康熙十七年(1678) 戊午 三十一岁

康熙十八年(1679) 己未 三十二岁

康熙十九年(1680) 庚申 三十三岁

康熙二十年(1681) 辛酉 三十四岁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壬戌 三十五岁

康熙二十二年(1683) 癸亥 三十六岁

康熙二十三年(1684) 甲子 三十七岁

康熙二十四年(1685) 乙丑 三十八岁

康熙二十五年(1686) 丙寅 三十九岁

康熙二十六年(1687) 丁卯 四十岁

康熙二十七年(1688) 戊辰 四十一岁

康熙二十八年(1689) 己巳 四十二岁

康熙二十九年(1690) 庚午 四十三岁

康熙三十年(1691) 辛未 四十四岁

康熙三十一年(1692) 壬申 四十五岁

康熙三十二年(1693) 癸酉 四十六岁

康熙三十三年(1694) 甲戌 四十七岁

康熙三十四年(1695) 乙亥 四十八岁

康熙三十五年(1696) 丙子 四十九岁

康熙三十六年(1697) 丁丑 五十岁

康熙三十七年(1698) 戊寅 五十一岁

康熙三十八年(1699) 己卯 五十二岁

康熙三十九年(1700) 庚辰 五十三岁

康熙四十年(1701) 辛巳 五十四岁

康熙四十一年(1701) 壬午 五十五岁

康熙四十二年(1703) 癸未 五十六岁

康熙四十三年(1704) 甲申 五十七岁

康熙四十四年(1705) 乙酉 五十八岁

康熙四十五年(1706) 丙戌 五十九岁

康熙四十六年(1707) 丁亥 六十岁

康熙四十七年(1708) 戊子 六十一岁

康熙四十八年(1709) 己丑 六十二岁

康熙四十九年(1710) 庚寅 六十三岁

康熙五十年(1711) 辛卯 六十四岁

康熙五十一年(1712) 壬辰 六十五岁

康熙五十二年(1713) 癸巳 六十六岁

康熙五十三年(1714) 甲午 六十七岁

康熙五十四年(1715) 乙未 六十八岁

康熙五十五年(1716) 丙申 六十九岁

康熙五十六年(1717) 丁酉 七十岁

康熙五十七年(1718) 戊戌 七十一岁

附 孔尚任交游考

小引

孔尚则(方训)附秦光仪

贾应宠(凫西)

黄云(仙裳)

宗元鼎(定九)

邓汉仪(孝威)

李沂(艾山)附李柟

黄逵(仪逋)

朱国琦(鹤山)

许承钦(漱雪)

杜濬(于皇)

徐旭旦(浴咸)

冒襄(辟疆)

周稚廉(冰持)

余怀(澹心)附余宾硕

龚贤(半千)

张怡(瑶星)

王弘撰(山史)

刘中柱(雨峰)

张勄(敬止)

顾彩(天石)附田舜年

附录 征引书目

第四册 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

自序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问题

郭勋与《水浒传》

《水浒全传》的成书、文本与李卓吾、金圣叹的评点

说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解识龚开

宋末的龚开

入元后的龚开

龚开的画

读余嘉锡《宋江三十六人考实》札记二则

《水浒后传》与清初“通海案”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乃元人罗贯中原作

一、书成于元代的迹象

二、注子确为元人所作

三、注子是小说作者所作

四、书当为罗贯中原作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毛本《三国志演义》新序

谈《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说《西游记》

关于《西游记》解说的解说

孙悟空形象的社会学诠释

清代《西游记》道家评本解读

《金瓶梅》平议

袁宏道赞《金瓶梅》“胜于枚生《七发》多矣”释

《续金瓶梅》的成书与刊行

《醒世姻缘传》作者、成书年代考证

《醒世姻缘传》导读

《红楼梦》的思想倾向及其性质问题

《红楼梦》在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论《红楼梦》的现实主义

贾宝玉心解

不是曹雪芹,又是曹雪芹

半是现实的,半是意象的

囫囵不可解,实又可解

脂评《石头记》之我见

研究作家与解析作品

剖析《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红楼梦》与《揭秘〈红楼梦〉》

拒绝曲解:把《红楼梦》说成是隐藏着一场宫闱秘事,那就不是《红楼梦》了

返归文本:《红楼梦》的价值表现在它描述出的“小说世界”中

通观古今:“红学”中一切索隐派都是要引导读者走出作品,破坏阅读感受,都是要不得的

敞开追思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窗口

《永乐大典》平话探佚

洞达世情,嘲谑不义

《镜花缘》与《山海经》

《玉娇梨》、《平山冷燕》作者问题

关于烟水散人徐震

《梼杌闲评》与李清

《照世杯》与《闪电窗》

《今古奇观》与顾有孝

《醒风流》作者为褚人获

《品花宝鉴》与赵翼的《李郎曲》

关于《花月痕》

近四十年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概观

构筑文学史的研究基石

第五册 文学史理论·交流

上编 走向理论

文学史的性质问题

文学的历史与历史的文学

文学史中的哲学与文学

文学史中宗教与文学的互动互渗

文学史与诠释学

文学史与考证学

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双向交流

文学中的“情”与“理”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庸俗社会学的倾向

接受理论的悖论

加达默尔文艺作品存在方式论质疑

并非新说:美是生命活力的表征

蒲松龄评传

孔尚任评传

赵翼评传

《录鬼簿校笺》前言

下编 稷下序跋集

《冯沅君古典文学论文集》编后赘语

《蒲松龄论集》序

《元曲百科辞典》前言

拓宽古典小说的研究领域

文学史研究的三个步骤

《蒲松龄生平著述考辨》序

《神韵诗史研究》序

《醒世姻缘传作者和语言考论》序

《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序言

《明清传奇结构研究》序

《〈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序

揭开《聊斋志异》建构怪异世界的奥秘

诗艺可以认知

元剧名刻 精光奂焉

《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卷首缀语

《杜甫诗选》前言

《中国散曲学史研究(续篇)》序

《聊斋俚曲集》序

《中国诗学流变》序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通论》序

话本小说史研究的转型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序

《袁枚诗论》序

《谢榛全集校笺》序一

《数理批评与小说考论》前言

翻印《水浒志传评林》前言

《清初散文三大家研究》序

《王士禛全集》前言

历史重建与文学诠释

《敝帚集》自序

汇印东平州县旧志序

《东周列国志(缩写本)》前言

校注本《石隐园藏稿》序一

《陈维崧年谱》序

写在《〈聊斋志异〉中印文学溯源研究》前面

李希凡先生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暨《李希凡文集》出版座谈会发言

注评本《西游记》前言

一部丰满齐备的中国文化通史

《画像、文字与生活:汉代墓室绘画图像学研究》序

《明代建阳书坊之小说刊刻》序

缅怀伊藤漱平先生

袁世硕文集(全五册)是202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袁世硕。

得书感谢您对《袁世硕文集(全五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李禾瑞文集 电子书
本书包括李禾瑞先生的专著、论文、译著三部分。专著《1950-80年代苏联文学》对近40年苏联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做了简要的概括,既有宏观的展示,又有微观的剖析;概述部分理清了文学发展的脉络,作家作品部分又能抓住作家特色对代表作品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论文《苏联当代文学的若干问题》探讨了苏联当代文学中各种有争议的问题。译著《生命的二次方:塞万提斯传(节选)》《奇特的机缘,奇异的爱——记初入人生的塞万提斯
赵树理文集:三里湾 电子书
立志做“文摊匠”的赵树理,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赵树理文集:文艺与生活 电子书
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赵树理文集:书信·自传·讲话 电子书
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赵树理文集:布谷鸟 电子书
赵树理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戏曲、诗歌、杂论等200余万字。他的小说,大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代表作有《三里湾》《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2019年9月23日,赵树理长篇小说《三里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为了全面反映赵树理的文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