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症影像诊断(第2版)

颅内压增高症影像诊断(第2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立足于简练的理论叙述与图像对照相结合的直观表述形式,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

内容简介

本书将颅内压增高及相关的脑疝、脑萎缩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作全面系统地讲述,给读者一完整概念。本书立足于简练的理论叙述与图像对照相结合的直观表述形式,通过理论与模式图、简练叙述与影像资料一一对照,图文并茂,既增强图书的可读性,又使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由于大量引入影像资料,书中所载与实际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实际工作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主编李联忠,教授,硕导,擅长诊治神经内科各种常见病:脑血管病、头痛、各种神经痈、功能神经病、肌无力及肌萎缩症、癫痫、脊髓病及帕金森等,对神经科少见生化代谢性及遗传性疾病也有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颅内压增高症影像诊断》(第2版) 主要编写人员

主编简介

序(第1版)

前言(第2版)

前言(第1版)

第一章 颅脑解剖与颅内压增高的关联

第一节 颅骨

一、颅盖骨

二、颅底

三、颅骨与颅内压的关系

第二节 脑膜

一、硬脑膜

二、蛛网膜

三、软脑膜

四、脑膜与颅内压的关系

第三节 脑

一、大脑

二、间脑(丘脑)

三、小脑

四、脑干

五、脑组织与颅内压的关系

第四节 脑血管

一、脑动脉系统

二、脑静脉系统

三、静脉窦

四、脑血液循环和颅内压的关系

第五节 脑脊液

一、脑室系统

二、脑池

三、脑脊液循环

四、脑脊液与颅内压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颅内压的生理调节

第一节 颅内压的组成和测定

一、颅内压的组成

二、颅内压的测定

三、颅内压的自动调节

第二节 脑脊液的生理调节

一、脑脊液循环

二、脑脊液对颅内压的生理调节

第三节 脑血流量的生理调节

一、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

二、脑血流的化学调节

三、脑血流的神经调节

四、脑血流对颅内压的影响

五、颅内压增高对脑血流的影响

第四节 血脑屏障

一、血脑屏障的解剖结构

二、血脑屏障的功能

三、血脑屏障损害的病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第一节 颅腔狭小

一、狭颅症

二、颅底凹陷症

三、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四、畸形性骨炎

五、向颅内增生的颅骨肿瘤

六、外伤性颅骨凹陷性骨折

第二节 脑血流量的增加

一、二氧化碳蓄积和碳酸血症

二、严重的高血压

三、颅内血管性疾病

四、严重颅脑损伤后引起的脑血流过度灌注

第三节 颅内占位性病变

一、颅内血肿

二、颅内肿瘤

三、颅内脓肿

四、颅内肉芽肿

五、颅内寄生虫病

第四节 脑脊液量增加

一、脑积水

二、假性脑瘤症候群

第五节 脑组织体积增加——脑水肿

一、脑水肿的原因

二、脑水肿的分类

三、脑水肿的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的发生机制

一、生理调节功能丧失

二、脑脊液循环障碍

三、脑血流循环障碍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时颅内容积代偿

一、脑脊液在颅内容积代偿中的作用

二、血液在颅内容积代偿中的作用

三、不同的颅内压状态其容积代偿作用不同

四、颅内压容积代偿

第三节 颅内压增高时的脑血流量调节

一、脑血管自动调节反应

二、全身性血管加压反应

第四节 影响颅内压增高病程的常见因素

一、年龄

二、病变的生长速度和性质

三、病变部位

四、颅内病变伴发脑积水的程度

五、全身情况

第五节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一、颅内压增高对脑血流量的影响

二、脑疝

三、脑水肿

四、肺水肿

五、胃肠功能紊乱

六、皮层死亡与脑死亡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颅内压增高的分类与分期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的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二、按发生速度分类

第二节 大脑假瘤综合征

一、症状

二、体征

三、辅助检查

四、诊断

五、治疗

六、预后

第三节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分期

一、代偿期

二、早期

三、高峰期

四、晚期(衰竭期)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头颅普通X线检查

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

一、头颅后前位

二、头颅侧位

三、蝶鞍侧位

四、局部切线位

五、颏顶位

六、额枕位

七、眼眶位

第二节 头颅骨正常X线解剖

一、颅盖骨

二、颅底

三、颅内生理性钙化

四、脑颅的测量

第三节 颅内压增高的X线平片表现

一、颅内病理性钙化

二、头颅发育畸形

三、颅内压增高平片所见

四、脑积水

五、颅内占位性病变

第四节 颅骨骨病普通X线表现

一、颅骨发育障碍

二、颅骨损伤

三、颅骨炎性病变

四、颅骨肿瘤及囊肿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脑与脑室造影检查

第一节 检查方法

一、气脑造影

二、脑室造影

三、造影剂的使用

第二节 脑室及蛛网膜下腔造影的正常X线表现

一、脑室和有关脑膜的解剖

二、脑室及蛛网膜下腔造影的正常X线表现

第三节 颅内压增高的脑与脑室造影X线表现

一、颅内占位性病变脑与脑室造影的X线表现

二、脑积水

三、蛛网膜粘连

四、脑疝

参考文献

第八章 颅内压增高的脑血管造影检查

第一节 脑血管造影检查

一、引言

二、DSA的组成

三、基本原理

四、头部DSA检查的优点

第二节 检查方法

一、患者选择

二、术前准备

三、造影方法

四、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处理

第三节 颅内正常血管解剖

一、颈总动脉系统影像学解剖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影像学解剖

三、颅内静脉系统影像学解剖

第四节 颅内压增高的脑血管表现

一、脑先天性异常

二、颅内炎症

三、脑血管病

四、颅内肿瘤

参考文献

第九章 颅内压增高的CT检查

第一节 颅脑CT检查方法

一、普通扫描

二、增强扫描

三、CT三维图像重组技术

四、CT血管成像

五、脑CT灌注成像

第二节 正常颅脑CT所见

一、颅底层面

二、蝶鞍层面

三、鞍上池层面

四、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五、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六、侧脑室体和后角层面

七、侧脑室顶部层面

八、大脑皮层下部层面

九、大脑皮层上部层面

第三节 颅内压增高的CT表现

一、脑积水

二、颅内肿瘤和囊肿

三、颅脑外伤

四、脑血管疾病

五、颅内感染性和其他炎性病变

六、先天性脑发育畸形

七、脱髓鞘疾病

参考文献

第十章 颅内压增高的MRI检查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原理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

一、自旋回波序列

二、反转恢复序列

三、梯度回波序列

四、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

五、MR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六、MR灌注加权成像技术

七、MR波谱技术

八、MR血管成像技术

九、MRI对比剂

十、磁共振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十一、磁共振图像常见伪影

第三节 颅脑正常磁共振表现

一、正常成人横轴位MRI表现

二、正常成人冠状位MRI表现

三、正常成人矢状位MRI表现

第四节 导致颅内压增高疾病的磁共振表现

一、脑梗死

二、颅内出血

三、颅内感染

四、脑白质病

五、脑积水

六、颅内肿瘤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颅内高压的后果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对脑血流量的影响

第二节 脑疝

一、定义

二、后果

第三节 脑水肿

一、概述

二、病因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CT、MRI表现

六、鉴别诊断

第四节 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概述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临床诊断依据

五、影像学表现

第五节 胃肠功能紊乱

一、概述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鉴别诊断

第六节 皮层死亡与脑死亡

一、概述

二、国际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三、国内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四、脑死亡与皮层死亡的差别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脑疝

第一节 脑疝的解剖学基础

一、总论

二、大脑镰

三、小脑幕

第二节 脑疝的分类及病程分期

一、脑疝形成的相关因素

二、脑疝的病程分期

三、脑疝的解剖学基础

四、脑疝的分类

第三节 大脑镰下疝

第四节 小脑幕切迹疝

一、小脑幕切迹下疝

二、小脑幕切迹上疝

第五节 枕骨大孔疝

第六节 切口疝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脑萎缩

第一节 脑萎缩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第二节 脑萎缩的临床症状与分类

一、根据萎缩范围进行脑萎缩分类

二、根据病因进行脑萎缩分类

第三节 局限性脑萎缩

一、外伤性局限性脑萎缩

二、感染性局限性脑萎缩

三、梗死性局限性脑萎缩

四、单侧性大脑半球萎缩

五、小脑萎缩

六、Pick病

第四节 弥漫性脑萎缩

一、亨廷顿病

二、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三、多发梗死性痴呆和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性痴呆

四、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

五、阿尔茨海默病

六、帕金森病

第五节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第六节 肝豆状核变性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颅内压增高与眼科

第一节 神经眼科学检查

一、病史

二、临床检查

三、心理物理测试

第二节 视神经乳头水肿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影像学表现

四、鉴别诊断

五、治疗与预后

第三节 视神经萎缩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影像学表现

四、鉴别诊断

五、治疗与预后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超声检查

第一节 超声成像的物理原理

一、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二、超声诊断原理

第二节 颅脑正常超声检查

一、检查方法

二、颅脑超声正常声像图及探测方法

三、脑室超声检查正常值

第三节 颅内压增高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颅内出血

二、脑积水

三、脑内囊肿

四、脑脓肿

五、颅内肿瘤

六、颅内血管性病变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核医学检查

第一节 核医学成像仪器及基本原理

一、SPECT

二、PET/CT

第二节 放射性药物

一、放射性药物使用核素的要求

二、脑显像常用的放射性药物

第三节 检查方法

一、脑池显像

二、脑室显像

三、脑血流灌注显像

四、脑静态显像

五、PET/CT脑代谢显像

第四节 颅内压增高的核医学影像表现

一、脑积水

二、脑肿瘤

三、脑血管疾病、脑外伤

四、脑内炎性病变

参考文献

颅内压增高症影像诊断(第2版)是201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李联忠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颅内压增高症影像诊断(第2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儿童运动障碍和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第2版) 电子书
一本关于儿童运动和精神障碍的诊疗专著。
神经疾病诊断学 电子书
近500张图解,除影像学和实物照片外,其他的神经通路和示意图均为电脑画图技术精心制作,力求简明扼要,使复杂问题变得直观易懂。
疑难杂症中的心身疾病 电子书
从临床心理学的工作视角分析医疗工作中的疑难杂症病人的诊断,具有高度指导价值。
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丛书--抑郁症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 电子书
一线药师必读丛书,本册解答关于抑郁症用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