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民族学评论(第二辑)

生态民族学评论(第二辑)

我想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论文辑致力于民族学与生态学、环境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应用,重点挖掘和整理地方性知识,总结民族地区的特殊经验,突出地方特色,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学术智慧和地方案例。

内容简介

本辑收录主要涉及三个议题: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讨论地方环境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讨论地方生物资源多样性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以及环境、生态与地方性知识发现(讨论具有地方性特点的环境保护知识)。

收录文章的研究范围以国内民族地区的相关案例研究为主,主要是东北、北方、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实地研究,少量涉及国外地区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编者祁进玉,男,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西北民族社区文化研究;教育人类学;族群性与社会认同;生态人类学/民族学;东北亚跨文化比较;世界民族与文化研究等领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期文章

文前辅文

生态移民、民族互嵌聚居与居民低碳意愿的成长

额尔古纳河右岸地区俄罗斯族农牧经济文化类型

精准扶贫语境下民族地区产业选择失当及对策研究

从生态移民到再回森林: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的生存发展

消费意识与三江源生态文明理念培育初探

论旅游业对绿洲生态文化体系的促进作用

气候与乾隆朝金川战役的关系及清廷的应对

青海和内蒙古牧民对草原政策与管理的认知对比初步研究

蒙古族“五畜和谐共生”思想内涵及其生态价值

鄂伦春族神话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探析

鄂伦春族狩猎文化变迁的人类学反思

“脱嵌型”治理与农田水利管理困境

山崇拜与神山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藏文古籍《拔协》中关于西藏灾害史的记载及其分析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in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the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in Tibetan Village, Eastern Himalayas China

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东北民族萨满教的女神崇拜及其现代意义

科尔沁沙地半农半牧区生态复合体的特点与机制

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若干问题简析

河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共生

蒙古族本土生态知识体系及其价值探索

2018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委会成立暨“生态文明建设的跨学科探讨”高端论坛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

生态民族学评论(第二辑)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祁进玉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生态民族学评论(第二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7辑)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集刊之一,展示了海内外围绕家庭与性别领域相关专题的多样化视角和最新成果。本书为集刊第7辑。
宗教社会学(第二辑)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二辑。
民族理论研究(第二辑) 电子书

《民族理论研究》以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重点招标课题“构建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少数民族视域研究”为依托,聚焦民族理论相关问题研究,本册是第二辑。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7辑) 电子书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七辑。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8辑) 电子书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八辑。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10辑) 电子书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十辑。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9辑) 电子书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九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