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内蒙古(汉英版)

微观内蒙古(汉英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微”视角,大视野。微观内蒙古,来处,即是归路。

内容简介

《微观内蒙古》是商务印书馆主持策划的外宣读物“微观中国”系列中的一本。“微观中国”系列首创“微博体”写作方式,强调从细微处观察、体验,用140字的篇幅独立呈现一个事实或传递一种情感。适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商务印书馆策划《微观内蒙古》主题出版项目,旨在向中外读者展示一个真实而生动、兼具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内蒙古,借此向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

《微观内蒙古》通过400余条短小却富含内容、充满情致的“微博”以及数百张精彩的图片,中英对照,图文并茂地展示内蒙古的人文、历史、民俗、地理以及文化、情感等诸多方面。见微知著,用细节构筑一个有温度的鲜活的内蒙古。尝试将广角度、多维度、大视野置于细节之中,从细微之处观察,以微距体验大美。小细节更能打动人,也更易于让外界亲近和了解内蒙古。微博体的容量、节奏和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符合当代人的“微阅读”习惯。

作者简介

编者莫久愚,内蒙古达斡尔族人,资深出版人、历史学者、文学、美术和摄影爱好者。曾任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1996年当选“全国首届百佳出版工作者”。出版内蒙古历史、地理、文化等领域的专著多部,如《内蒙古文史研究通览·历史地理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5年)、《内蒙古历史沿革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即出)等;发表数十篇相关领域学术文章;另有书评、散文、随笔30余篇散见于各类报刊。策划组织的图书《蒙古民族通史》获中国图书奖(2004);论文《出版业的改革发展与观念的变化》2000年获内蒙古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散文《在居延想起了李陵》2010年获草原文学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宏观视野中的内蒙古

Preface A Wide View of Inner Mongolia

历史·寻踪 History and Exploration

内蒙古博物院

中华文明起源的地方

河套人

“中华第一龙”

“华夏第一村”

最早的牙科手术

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谷物

匈奴金冠

秦汉故迹

两千年前的“高速公路”

居延古塞

县级士官的待遇

黄河沿岸的昭君墓

“中国历史的后院”

北魏王朝的历史摇篮——嘎仙洞

草原“第一都”

敕勒川,阴山下

“帝王之乡”

额济纳黑城遗址

辽大明塔

白塔

庆州白塔

蒙古高原上一个永恒的名字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海”——呼伦湖

绥远将军衙署

应昌路故城

美岱召

古代牧人的画廊

草原上的召庙

玄石坡

历史名城多伦

召庙与商业

乌兰布统草原

内蒙古“王府”多

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

喀喇沁王府

公主府

诺门罕战场

乌兰浩特成吉思汗庙

达斡尔,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

勇敢的鄂伦春

额尔古纳的俄罗斯族

三支鄂温克人

布里亚特蒙古人

科右前旗的满族

乌兰浩特

草原·印象 Impressions of the grassland

草原印象

象征“家”的草原

金莲川草原

骑马去聊天

空中“牧羊犬”

草原的丰收季节

把心放进一个嘎查

每一个毡房都是家

草原上不可夸大人的作用

鲜花与牛粪

草原是这个时代的故乡

梦境般的草原白云

牧民为什么“总是搬家”?

草原“牲畜排行榜”

蒙古族婴儿的“尿不湿”

草原上的街市

清澈曲折的小河

牛粪的气息

牧人与牲畜

花中“野兽”

风吹牛肉干子哗哗响

剪马鬃、打马印

上天开设的中草药铺

苏尼特草原遇雨

蒙古马安然于天地间

醉人的歌

苍穹之上的目光

牧人的绿色情感

朋友圈找羊

牧人朋友

急车慢牛

马背上

爱护在细节

土地的呼唤

歌与草原

书桥河

蒙古人的“什一律”

雪原月夜

草原的风

草原在退化

草原上衡量的尺度

躺在草原上看星星

雨后的草原

草原和云

草原上的“包豪斯”

“可调温”的蒙古包

爱护水源

草原上的名字

这个世界好得不得了

《牧歌》诞生的草原

城市·风情 Flavour of the City

呼和浩特博物馆

“云”的城市

城市的基因

塞上老街

旧城

烧卖一条街

一碗面煮沸一座城

神奇的鄂尔多斯

逛市场的尴尬

鄂尔多斯“风暴”

有鹿的城市

草原钢城

绿地环绕的城市

阿尔丁植物园

包头的大

包头的广场

舒展通透的包头

告别老屋

城中草原

北方兵器工业城

百里绿道

温柔的钢铁大街

白云鄂博的奉献

玄武岩上的花园城市

中国“冷极”

边境线上的“二连”

通辽的盘子

“黄牛之乡”

有历史的赤峰

习惯早起的赤峰人

贝子庙

海拉尔印象

草原城市的味道

中国最大的门

满洲里书城

满洲里风情

警察的敬礼

阿里河

奶茶馆意味着“蒙餐”

冰雪阿尔山

乌海的味道

传统·习俗 Traditions and Customs

牧人的待客之道

迎娶新娘自报祖籍

喝茶的讲究

蒙古族赛马

鄂温克人育婴

天箭

最早的自然保护区

冬钓

牧民不赌钱

蒙古人天生爱唱歌

第三个“妈妈”

鄂伦春男人

鄂伦春女子

爱分享的鄂伦春人

针线好呀不好?

口耳相传的家谱

达斡尔人的摇篮

达斡尔人的思乡菜

达斡尔妈妈的顶针

蒙古包的功用

达斡尔族“其卡密”

草原人尊崇母亲

“移动的家”

餐桌上识别蒙古人

临时决定的婚礼

阿爸

包子塔人家

女人有钱戴在头上,男人有钱妆在马上

禄马风旗

对旗帜的祭奠

砖茶情结

地理·物产 Geography and Products

大地的色彩

温柔的兴安岭

大地的脊梁

贺兰山

不冻河

黄河至北点

农牧交界地带

“一面山”

可以输出的阳光

黑与白

阿尔山·柴河火山群

草原上的“空中三峡”

稀土之都

中国最长的省际大通道

乳都

内蒙古的煤炭

胡杨

阿尔巴斯绒山羊

“苏里格”

中国“薯都”

红干椒之都

巴林石

荞麦之乡——库伦旗

笤帚之乡

中华麦饭石

黑骏马

蒙古马

绰尔河畔的稻田

“羊煤土气”

草原上古老的植物

河套的“红”

河套的“黄”

沙漠中的财富

扎蒙花

美女与黄米

沙地柏

“煤电铝”循环产业

空气罐头

马兰花海

草原白蘑

“甜根子”的价值

科尔沁沙地中的五角枫

草原上最大的鸟——大鸨

“世界黍粟之乡”

驼绒

沙地云杉

行旅·体验 Travel and Experiences

草原情

晾大佛

达里诺尔湖观鸟

草原上也会塞车

阿斯哈图石林

大青沟漂流

额尔古纳河

包子塔

达尔滨罗

阿荣旗记忆

火山锥

公路上的敖包

锦山镇

图牧吉的“大鸟”

岱海

大兴安岭的灯笼

“九边第一泉”

翁牛特旗的玉龙沙湖

黄河流凌

室韦小镇印象

南流黄河第一湾——老牛湾

最美的麦田

特殊的界碑

萨拉乌苏峡谷

巴丹吉林沙漠印象

月亮天池

嘎仙洞的狐狸

北“五台”

巴丹吉林庙

最后的蒸汽机车

长城在这里“打了个结”

千古壮观

“昭君故居”

乌梁素海

“塞外小北京”

蒙古包里的节奏

搏克之乡

白桦林

雪屋

雅鲁河畔

草原魔力

“仙人柱”中的夜

戈壁红驼之乡

石堆的召唤

内蒙古的“北极”

天鹅

回望·逸事 Memories and Anecdotes

套马杆的威慑

外地人想象中的内蒙古

狩猎民族的基因

可以当钱用的砖茶

上海庙与“上海”无关

晋商财富的发源地

落雁崖

商旅云集的城市

王爱召

不用“三爷”

草原上的山西人

飞将军射石处

绿色的友谊

一个“孤儿”,两个妈妈

国宝级老艺人

通灵的古树

情义的交往

广宗寺

蒙古人与马

蒙古族“巨人”

空特乐

老阿妈的推荐

一双白羊皮手套

蒙古族阿妈的摇篮

仪式般的亲情

有关长调的故事

七百年前的请柬

名字就是地址

守陵人

最早的速冻饺子

不要失信于一个牧民

牧人与城市

山林·沙地 Mountains, Forests and Deserts

北方的山是卧着的

采山

鄂温克山林里的一天

山林没有地平线

森林与花海

莫尔道嘎秋色

兴安杜鹃

大兴安岭“休息”了

撮罗子

计算年龄的方式

抗拒严寒

奥克里堆峰

鄂温克和大森林

火与鄂伦春人

敖鲁古雅人

猎民的传统

林区的新买卖

没有枪的猎民

受伤的狍子

山林里的鄂伦春人拜月亮

雪爬犁

寄居的狍子

林区猪的“红杏出墙”

驯鹿

“绿天”

“草原小警察”

看看自己的心

驯鹿、树木和人

骆驼之乡

驼乡人

草原还是沙地?

骆驼那达慕

驯驼

来自日本的“治沙愚公”

给沙漠颜色看的女人

利用卫星放牧

找骆驼

最长的穿沙高速公路

赛驼会

农民的发明

中国的“萨王那”

鄂尔多斯的新亮色

沙漠中寻找沙漠

会唱歌的沙子

腾格里沙漠

沙地

沙漠人家

舌尖·语言 Taste and Language

手把肉

菜包饭

奶皮子

羊肉吃出来的京蒙文化

羯子羊

华子鱼

烧卖

奶茶相伴的一天

蒙古馅儿饼

糕圐圙(kūlüè)

呼和浩特的面食

面茶

碗坨儿

南屯牛排

农家黄酒

米凉粉

杀猪菜

酸饭和酸菜

酿皮那个香

羊肉蘸糕

油糕的生死缘

不吃羊肉怎么过冬?

荞麦要“笨加工”

白食和红食

喝碗杂碎才算回家

小尾羊,大火锅

胡麻盐

盐是食品的“德吉”

包头话里的“来来”

牛桥

沙漠人指路

“玉米”透露的端倪

三条舌头的商人

元代语言

房子

“板申”

蒙古语标准音

尾音代表程度

巴先生不姓巴

我说话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文化·交融 Culture and Interactions

奇妙的交流

达尔扈特人

鄂温克人的敖包

“八白室”

牛鼻子的印记

生命深处的呼唤

草原人的敬畏

“多丽雅”女子合唱团

歌中的比喻

《鄂伦春舞》

供奉“学神”

筷子舞

曲棍球之乡——莫力达瓦旗

为游牧民族吼一吼

羊水荡漾的声音

草原画派

蒙古象棋没有象

蒙古族长调

呼麦,天地与心灵的交响

《诺恩吉雅》

劝奶歌

乌拉特蒙古人的名片——《鸿雁》

漫瀚调

脑阁

沙漠诗人

达斡尔大轱辘车

巴林草原的“文化”

马头琴

“乌力格尔”

安代舞

《敖包相会》

蒙古袍的形制

会变魔术的尤登帽

蒙古族的“梁祝”

圣主在家里

白岩松眼里的蒙古人

见什么唱什么

以蒙古语诵经的寺庙

冬季那达慕

“玛乃贾作光”

额尔古纳河沿岸的村落

另一类酒歌

“森林之神”的依恋

用双手做裁衣样板

穿袍子的讲究

天空之蓝,乳汁之白

附录

微观内蒙古(汉英版)是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莫久愚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微观内蒙古(汉英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现代国际礼仪(第3版)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现代国际交往活动中主要礼仪规范的归纳与整合,比较系统地展示了现代国际交往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礼仪规范。既注重现代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又兼顾国际交往活动的具体性和事务性。
田野民俗志(第2版) 电子书
本书共分四部分,内容包括:田野作业的学术史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田野作业过程模式理论、现代田野作业技术的特殊训练、田野作业个案选例。
现代国际礼仪:英文版 电子书
ModernInternationalEtiquette(现代国际礼仪)为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的英文版。英文版在汉语版的基础上做了全面修订和完善,配备了丰富的视频资料,可以作为光盘课件演示,从而更加形象和直观,适合教学使用。
人工智能简史(第2版) 电子书
把科学的故事讲得富于思想性,把技术的问题讲得颇具趣味性。
晚清文化史(修订版) 电子书
本书为“中国历代文化史书系”之一种,讲述了清代的文化史。书中对清代的文化全景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介绍,特别展示了晚清文化从传统向现代、从闭塞到走向世界的转折,体现了目前学术界对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内容翔实,史料丰富,研究深入,值得广大历史研究者参考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