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那、法称因明推理学说之研究

陈那、法称因明推理学说之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印度古典逻辑学研究中的重要人物陈那、法称的因明推理学说作出了细致的分析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关于因明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运用梵汉对勘的方法,研究解决因明义理的问题;运用比较逻辑的方法来说明佛教逻辑的特质,首次指出佛教的推理规则,是从保证推理的前提为真的角度来建立的,有别于西方逻辑从形式有效的角度来建立推理规则。

此外,本书还将因明研究的基本方法概括为六种:逻辑刻画的方法、义理对勘的方法、文本译研的方法、比较逻辑的方法、哲学诠释的方法和历史研究的方法。

作者简介

作者汤铭钧,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师从著名佛教逻辑学家郑伟宏先生。博士论文曾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与“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印度学与印度研究”丛书总序

Preface to Indologica et Studia Indica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西方佛教逻辑研究百年

0.2 因明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0.3 本书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陈那三支作法的推理性质:从逻辑刻画的视角看

1.1 陈那因明的若干基本概念

1.2 归纳、演绎还是类比?

1.3 陈那类比推理的逻辑刻画:以《集量论》II. 11为例

第二章 汉传对陈那因明的继承和发展:从义理对勘的视角看

2.1 《因明入正理论》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影响

2.2 《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勘和研究

2.3 忠实原意 有所强调:《因明入正理论》汉译本的特色

2.4 玄奘的三种比量和“唯识比量”

第三章 法称因明的推理论:从文本译研的视角看

3.1 法称因明的若干基本概念

3.2 法称《正理滴论》梵汉对照和新译

3.3 法称《正理滴论》中的推理论

第四章 佛教逻辑的特质:从比较逻辑的视角看

4.1 问题的提出

4.2 三段论规则对词项具体含义的抽象

4.3 形式的有效性与实质的有效性

4.4 佛教逻辑的比量是一种论证

4.5 因三相与喻体的真实性

4.6 陈那、法称因后二相的区别

第五章 佛教如何安立言说?从哲学诠释的视角看

5.1 二谛论框架中的认识与言说

5.2 对真如的认识:天台宗的二谛论

5.3 对真如的言说:三论宗的二谛论

5.4 认识与言说的统一:慈恩宗的二谛论

5.5 以世间化佛法、以佛法化世间

第六章 陈那遮遣论前史:从历史研究的视角看

6.1 《掌中论》:“假设”概念的引入

6.2 《取因假设论》:“假设”概念的展开

6.3 《观总相论颂》:遮遣论的最初表述

6.4 结语:陈那因明的思想立场

附录 迈向汉传因明的重光:记郑伟宏先生的因明研究

一、因明之路三十年

二、汉传因明是解读印度新因明的钥匙

三、陈那和法称:印度佛教逻辑的两个高峰

四、整理因明唐疏 总结汉传因明

五、因明百年 谁与评说

缩写和参考文献

后记

陈那、法称因明推理学说之研究是2016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作者汤铭钧。

得书感谢您对《陈那、法称因明推理学说之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电子书
王学不是“阳儒阴释”,而是儒学的一种新形态;它与佛教禅宗相似或相同是因为两者都把“道”内在化了。同时,它也不是“儒体佛用”,确切地说,它是“儒因佛缘”,即它是在“成为圣人”这一儒学的动因中生发出来的,佛教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只是起了助缘的作用;经过改造的佛教因素成为王学的有机成分,但不是核心要素。
适生于社会科学的因果理论和因果推理 电子书
本书以社会科学哲学中的可操控性理论和机制论的对立和互补理论为主线,从证据理论的角度分析两者在因果性问题上的融贯,以概率论为基础探讨推进因果推理的路径,并在因果建模的实践中深化对因果性概念的理解。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黑格尔与马克思思想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篇共十四章,内容包括:黑格尔《法(权利)哲学》——对传统解读水平的反省、对新解读可能性的探索;黑格尔法哲学关于人的规定的双重路径;自然与契约的彼岸——黑格尔《抽象法》中的人格财产权;转让为什么是所有权的最终规定——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对占有和所有的区分;论不法对伦理的作用:主体与伦理实体的和解等。
智慧之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方法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结合中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结合科学文化和生活实际,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方法论在体系结构上作了较为合理的安排,在思想内容上作了新论证、新表述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见解,在本体论和辩证法上作了新解读、新论述。本书旨在深化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方法论,为做一名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奠定坚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从而于科学文化和生活实践有所裨益。
《法言》今注今译(附导读) 电子书
《法言》被称为子书,是扬雄的代表作之一,遂使扬雄有“扬子”之称,历代研究成果甚多,但并未尽善尽美。《〈法言〉今注今译(附导读)》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2017资助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扬雄研究中心2018重点资助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2020出版资助项目。全书以《四库全书》本为内容依托,博采历代众家研究之长,结合最新的扬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