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论丛(总第32辑)

清史论丛(总第32辑)

立即阅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刊物,本册是第32辑。

内容简介

《清史论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是一本面向海内外的清史研究学术论文集刊,创办于1979年。本集刊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颇受学术界的重视,潜心研究、学风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是其重要特色。书中所收文章,既有清代考辨历史的研究文章,也有涉及清代学术史论的研究文章;既收录有关清代传统文化的博学鸿词科研究,也收录对清代地方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文章。

作者简介

编者李世愉,1982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执行主席、著名清史专家、《清史论丛》主编;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清史论丛》编委会

卷首语

土司研究

制度与符号:流变中清代土司制度的多样性发展

一 流变中发展的元明清土司制度

二 改土归流:清代对土司制度的革新

三 制度与符号交集的清代土司制度形成

土流兼治地区中的土官施政:以滇西蒙化府左氏土官为例

一 问题所在

二 蒙化府左氏土官与卫城建置

三 土流兼设体制中土官施政范围和任务

四 结论

对《中国土司制度史》中土司世系之补遗

一 四川

二 云南

三 贵州

四 广西

五 湖南

六 湖北

七 甘肃

八 青海

清代湖广土家族地区民族关系研究

一 客民与土民互动的增强与土家社会的发展

二 客民与苗民的互动及苗民习俗的变迁

三 结语

清代四川的屯弁朝觐

一 屯弁朝觐的基本情况

二 屯弁参与朝觐的原因

三 贡品和赏赐

四 结语

专题研究

清代西南戏曲时空流布及其地域性特征

一 明代西南戏曲的流布

二 清代西南戏曲演出活动的时空流变

三 从明代至清代西南戏曲分布的变迁

四 西南戏曲文化的统一性

清代湖北佐杂要缺考论

崇德初年内府机构成立的背景及其主要职能

一 汗室发展的需要:内府机构设置的必然性

二 两黄旗包衣牛录组织的形成:内府机构设置的可能性

三 内府事务机构的设立及其职能

四 结语

清中期《仪礼》学研究旨趣及特色探析

一 思想史层面的《仪礼》研究考察

二 礼经学层面的《仪礼》研究考察

三 诠释学层面的《仪礼》研究考察

四 地域学层面的《仪礼》研究考察

江南“三织造”与清宫盔甲制作

一 “三织造”与清宫内府关系紧密

二 “三织造”与清帝御用盔甲的制作

三 “三织造”与八旗盔甲的制作

四 “三织造”制作盔甲与宫廷存贮

从乾隆帝宝玺观其艺术品位

一 宫殿与园林印

二 鉴赏印及钤用

三 宝玺特点

四 宝玺艺术

结语

文献研究

新教的再现:浦察思对利玛窦《基督教远征中国记》的翻译与改写

浦察思《远征记》改写本问世之前的文献

浦察思经手的《基督教远征中国记》

关于中国的名称、方位和面积

关于中国人的学问

关于中国的宗教

结语

复明运动海外秘密联络网管窥

《李安德日记》节译之三

1748年

读史札记

清初降将祖大弼生平史迹钩沉

一 无闻书生

二 壮岁从戎

三 征战陕西

四 黯然收场

清代“武鼎甲”补考

一 顺治朝

二 康熙朝

三 雍正朝

四 乾隆朝

五 嘉庆朝

六 道光朝

七 咸丰、同治、光绪朝

学林动态

《满语杂识》序

薪火相传 承续学统

一 学术激情中的辉煌岁月

二 现阶段的问题、机遇与挑战

三 承续学统,共铸未来

东亚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与相互认识

征稿启事

清史论丛(总第32辑)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世愉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清史论丛(总第32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