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迹:甘博摄影集(十五)

中国文化史迹:甘博摄影集(十五)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20世纪上叶真实而美丽的中国影像主题摄影作品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甘博在1908年至1932年所摄的5000余张相片,含括中国北京、安徽、澳门、重庆、福建、广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上海、四川、天津、浙江以及美国、日本等地诸多名胜古迹、古建遗址及市井图像,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旅行时间、地点、专题内容等将这些照片有序分类。其中最早拍摄于1908年,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有关20世纪初从晚清到民国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影像资料极为稀缺,照相机的镜头,成了甘博关注时代危机的一只眼睛。他以社会学家的人文关怀,用镜头的一瞬间成功凝固变化之中的中国社会。透过甘博的镜头,可以回溯中国新旧社会转变时期的重要历史瞬间和很多逐渐消失的传统礼仪、生活习惯。这些老照片则提供了管窥当时社会面貌的难得一瞥。

作者简介

作者西德尼·戴维·甘博,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是美国社会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和摄影家。其祖父系宝洁创始人之一。他年轻时参加基督教青年会,在1908-1932年间五次往返中美之间,他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创建者之一,还参与了“平教会”在定县的教育实验,期间他一共完成了五部社会调查作品;他还在中国西部地区游历,拍下了大量的珍贵照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四川

石柱

石柱

放鸭子

轿子里的护城神

老式的火枪

桃关街

遂宁吊桥

大山、单绳索桥

抽旱烟的人

抽旱烟的人

妇女喂小孩

划桨的人

划桨的人

桥上街市

纤夫

万县桥

万县桥

万县桥

河边台阶

住家船

羌族妇女

窝棚里的难民

佛像

澳门

尼泊尔人

尼泊尔人

没有墙壁的房子

渔船

水牛背上的男孩

运米船

小木船

赌博街

祭祀土地神

葡萄牙建筑

水井

马礼逊的墓

马礼逊的墓

贾梅士山洞里的贾梅士铜像

没有屋顶的房子

岸边堡垒

佩奇先生和福斯特先生

朝鲜

葬礼上跳舞的人们

抬棺材

搓绳子的妇女

火车边,戴冬帽的男人

牲畜市场的男子

城门

洗衣的妇女

墓园里的石碑

传教士住所

火车边的老妇人和少年

火车边拿手杖的妇女

房屋

车站门口的人群

男子和负重的牛

大教堂

东门大同门

静海门

朝鲜商铺

头顶的发髻

背小孩的女孩

日本

河流

瓷器人偶(天神祭人形)

艺妓

高帽子

艺妓

高帽子

灯笼和伞盖

青铜灯(东本愿寺)

削砖女工

清水寺普门阁

神龛里的石头像

剪草的人们

神龛

寺庙山门和台阶

依山而建的清水寺

石灯

洗衣

平安神宫的廊桥

在铁链上荡秋千的儿童

鸟居

东本愿寺御影堂门

寺院一角

花园和园内路灯

羽衣天女

晾晒海苔

马车

两个普化僧

剧院海报

骑马的男孩

插着松树的祗园祭山鉾

铜雕龙

清水寺本堂舞台

起轿

神轿-水平

山门口的香客

铜塑喷泉

寺庙屋顶

饰有大鱼的祗园祭山鉾

八坂神社舞殿

铜狮子

能剧舞台

穿和服的少女们

三重塔和石鸟居

茶室里的女孩们

火焰太鼓

木质地藏菩萨像

华严瀑布

铜灯

唐门(日光东照宫唐门)

神殿

菩萨像

托腮沉思的菩萨像

新渡户花园

合影

圣女贞德雕像

牛车

舍伍德•艾迪夫人和当地小孩

石狮子

大鸟居和鸟

大鸟居近景

石灯笼和鸟居

石狮子

石狮子和石灯笼

贝蒂喂鹿

镰仓大佛

镰仓大佛

镰仓大佛

乡村民居

林间路

神户三宫车站

神户寺庙大门

路边佛像

在黄包车上的沃霍

门柱上的龙头

三猿雕刻

石狮子

俄罗斯

有苏维埃标志的小房子

木屋边的四男子

小农场

提桶的男子

教堂

打谷子

马和干活的人们

打谷的四人

三个男人

合影,有人席地而坐

美国

码头的人群

拉米纳•维克斯和汽车

船上的化妆晚会

鱼缸里的金鱼

在船上阴凉处的女人们

船上的娱乐游戏(其中一个是比尔?)

棕榈树和运河

老人

未知

庙内景

街上的儿童

囚犯

盐船

街景

儿童

航行中的船

街景

街景

书画

寺庙

牵水牛的人

合影

长江口的小村庄

观音像

运木材的船

肉身菩萨

石桥

帆船和塔

帆船

峡谷

江边小镇、洗船

寺庙施舍馒头

帆船

帆船

关公塑像

帆船

公使馆入口处

水牛

希尔德夫人和一个老妇人

焚烧鸦片,销毁烟灯

岸边林立的帆船

货船

坐渡船到轮船

船和倒影

手推车运送盆栽植物

织布的少年

帆船

孤帆

西德尼•甘博在船上

裹脚

运煤

木材筏

盐船

大水壶

树荫下的小村

街市上的妇女

里特小妹妹

被淹没的房屋

帆船和渔网

插秧

街市上的妇女近照

用毛驴驮帆布床

水中亭子

坐在救生艇上的西德尼•甘博

街景

插入水中的岩石壁

满载客人的渡船

盐船

树枝上黏住的蜻蜓

河中帆船

日落

城墙

所乘船只

伊丽莎白•甘博等

船上打桥牌

训练场,石头塔

山脚的村庄

训练场的门上装饰

屋檐上的龙头雕饰

石桥

训练场,圆形围墙

圆形围墙中的两座建筑

石牌(远景)

神像

屋门口近景

壁画

庭院小孩和狗

平房

石牌

大型民居

平房院落

上课的学生们

锯木头

合影

梁画宝塔与山

儿童

一群士兵

一家人在通过水泵取井水

聚餐

山寺

码头

三宝塔

男人拿着绳子和扁担

独轮车少年

桌旁一家人

脚蹬船

街头卖菜的人

河边竹笼

竹篮里的孩子

城市运河上的桥

带盒子的男人们(小贩?)

码头

救援工作

客船

交谈的三个人

算命先生

牌位

街景

僧人

中国文化史迹:甘博摄影集(十五)是2018年由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版,作者[美] 西德尼·戴维·甘博。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文化史迹:甘博摄影集(十五)》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文化史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十八章,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囊括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学术文化等各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电子书
赵一兵、王晓惠、殷向飞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高职院校人文通识读本)》以专题形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三个层面人手,涵括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阶段、整体特征,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汉字的特点及演变历程,传统饮食文化及其中所蕴含的礼俗特色,传统服饰文化的演进及特质,紫禁城的建筑和封建礼制,科举制度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讲述宋代汴粱城的社会生活,孔子思想
中国史学史十五讲 电子书
本书共十五讲,内容包括“五经”的历史观与史学观;先秦诸子与私家史著的历史观;易学视域下的汉代史学思想;“究天人之际”:传统史学的整体思维;“通古今之变”:传统史学的通变思维;“成一家之言”:传统史学的创新思维;求真与求道:传统史学的二重性思维;史鉴与资政:传统史学的经世致用理念;传统历史编纂学的理论与实践;“才学识德”:传统史学的史家修养论;“六经皆史”:明清史学的经史关系论等。
中国文化史(插图版) 电子书
本书以35个专题为纲,对中国文化的基础、制度、宗教、学术、艺术及中外文化交流进行了展示和分析,梳理了自上古至近代文化发展演进的整体历程。
追求——危祖华与鹤文博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纪念危祖华同志的文集,由其女儿危亚萍、女婿董治平主编,有根据危祖华生前的日记整理,有其学术研究成果,有其子女及生前好友、同事、领导或撰写的怀念性散文、诗歌、书信及悼词等。大学毕业后,放弃省委机关工作机会,不远千里徒步大山,支援山区建设。为振兴鹤峰文化,他从零开始,创办皮影剧团、柳子戏团、鹤峰县博物馆。他长期坚持搜寻县内外历史遗迹、文物遗存,悉心保护革命旧址、遗址,为鹤峰县革命老苏区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