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四):现代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四):现代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教授侯会,写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这是第四册。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文学知识普及读本,作者以讲故事的口吻,介绍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上起神话时代,下至20世纪上半叶,脉络清晰,轻重得宜。

书中涉及的文学名家有四五百位,经典作品近千篇(部)。诗赋散文、小说戏曲,无所不包,并穿插大量掌故趣闻。读来轻松有味,引人入胜。不但孩子们读了受益,成人读者也可借此拾遗补阙,有所收获。

作者简介

作者侯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有《水浒源流新证》《<水浒><西游>探源》《食货金瓶梅》《物欲红楼梦》《金粟儒林篇》等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一一〇、新文化运动大旗飘

“五四”狂潮惊天地

《新青年》:高举“德赛”旗,批判孔夫子

陈独秀、李大钊主持《新青年》

一一一、鲁迅“呐喊”醒神州

东渡留学,弃医习文

“狂人”呐喊:救救孩子

《阿Q正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祝福》与《伤逝》

百炼杂文成匕首

痛打落水狗,怒斥铁狮子

拿来主义,适用中外

冷对千夫指,甘为孺子牛

一一二、胡适倡导白话文

文学分死活,语言倡白话

胡适:从种苹果到搞文学

新诗《尝试集》,“一笑”最关情

徘徊在中西文化之间

一一三、新文化运动的推轮者

周作人提倡写“美文”

光有白话是不够的

善从平缓显锋芒

半农、玄同演“双簧”

一一四、讴歌“创造”的郭沫若

从沫水和若水走来

我为“女郎”燃到这般模样

横扫千军笔如椽

舞台慷慨《雷电颂》

一一五、郁达夫不曾“沉沦”

郁达夫的留学生活

一篇《沉沦》刺虚伪

春风因何令人沉醉

“薄奠”背后有厚谊

一一六、文研会里人气高(叶圣陶、许地山、王统照等)

规模最大的文学社团

叶圣陶:笔下多是“教书匠”

许地山:人生如同“落花生”

王统照和他的《沉船》

一一七、茅盾:“子夜”过去是黎明

沈雁冰的青少年时代

《小说月报》的年轻主编

也曾“矛盾”,摆脱“幻灭”

《子夜》:民族资本兴衰史

商场血拼赛战场

风景独好,礼赞白杨

一一八、自清散文,“荷塘”“背影”

朱自清:桨声灯影,如梦秦淮

荷塘月色,舞裳名曲

《背影》里的亲情

怒目斥当局

一一九、梦断康桥徐志摩(附林徽因)

徐志摩:不拨算珠做诗人

《再别康桥》,真情涌动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才女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一二〇、“红烛”诗人闻一多(附梁实秋、朱湘)

十年清华,诗画兼修

思乡《太阳吟》,愤世《洗衣歌》

那句话,能点得着火

“雅舍”主人梁实秋

春江流水悼朱湘

一二一、张恨水与《啼笑因缘》(附秦瘦鸥、林语堂)

张恨水:小说连载创奇迹

柔情侠骨,啼笑因缘

下笔千言,文坛一绝

林语堂跟“幽默”结缘

一二二、田汉戏剧演“名优”(附欧阳予倩等)

欧阳予倩与洪深

神童田寿昌,十四写剧本

田汉名剧《名优之死》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一二三、夏衍、白尘,“戏”说人生

染坊学徒成作家

发生在“上海屋檐下”

官即是盗:陈白尘《升官图》

一二四、老舍与《骆驼祥子》

从北京大杂院走来

骆驼祥子的“远大理想”

抗战中的老舍

《四世同堂》:祁家老少面临抉择

疾风劲草,烈火真金

一出《茶馆》,历史画卷

一二五、冰心最爱小读者(附庐隐)

将门出才女,小诗咏“繁星”

书寄小读者,海天皆画图

爱的教育,永不过时

默庐中的苦恋

庐隐与《海滨故人》

一二六、沈从文来自“边城”

沈从文凤鸣湘西

“萧萧”“媚金”,悲剧同演

《边城》:明山秀水蕴珍珠

大老和二老,翠翠看上谁

旧塔新坟,青春永在

美人美俗,反照“文明”

一二七、沙汀“开茶馆”,艾芜赋“南行”

沙汀秉笔“开茶馆”

川西风味,辛辣如椒

《南行记》:跟着艾芜去流浪

与“猫”共舞,贼窟余生

一二八、巴金与“激流三部曲”

幼年巴金,三师启蒙

巴黎晚钟,催生《灭亡》

《家》:觉新不再有梦

时代“激流”,高墙难阻

召唤春日,送走残秋

写给活着的“大哥”

寒夜过去是黎明

一二九、柔石说“二月”,白莽唱“孩儿”

柔石《二月》:世上没有桃花源

殷夫:信仰胜亲情

一三〇、文坛传奇有“二萧”

萧军、萧红,都不姓萧

萧红小说《生死场》

一三一、丁玲、周立波,笔底起风雷

丁玲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

日照桑干说“土改”

长篇小说《暴风骤雨》

分田分畜喜洋洋

一三二、诗人臧克家,高吟《有的人》

脍炙人口《有的人》

让人想起杜甫的诗

一三三、诗迎黎明说艾青(附田间)

他的“母亲”叫“大堰河”

黎明的通知,清晨的号角

鼓手田间

一三四、为农民代言的赵树理

甘当“地摊文学家”

二黑、小芹前途未卜

好事多磨,终成眷属

敢替农民讲真话

一三五、张天翼笔下的现实与童话

包氏父与子,溺爱结苦果

“二林”童话与《宝葫芦的秘密》

一三六、曹禺:“雷雨”“日出”照舞台

万公馆培养出戏剧家

周家公馆的伦理错位

鲜活生命,雨夜溘逝

陈白露在日出前死去

他们挣扎在黑暗中

《北京人》:又一个大宅门故事

“莎士比亚”不再看大门

一三七、钱锺书笑谈“围城”(附杨绛)

钱锺书《围城》:“海归”方鸿渐的故事

象牙塔里的是是非非

书名“围城”含义多

杨绛常青树,著、译两丰收

一三八、似雪荷淀月,如诗孙犁文

自学成才的孙犁

“荷花淀”里月色明

一三九、张爱玲:打碎“金锁”唱“倾城”

出身名门的张爱玲

“倾城”战火,夫妻情真

人性是如何被“金锁”桎梏的

简明文学家词典·四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四):现代是201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侯会。

得书感谢您对《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四):现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北平的孩子 电子书
一部难得的以儿童视角来讲述解放前后北京城历史变迁的儿童小说。
中国文学变迁史略 电子书
本书以朝代为纲,分成唐虞夏商文学、周秦文学、汉代的文学、魏晋及南北朝的文学、隋唐五代的文学等十一篇,建构了中国文学由庙堂走向民间、由文士集团走向普通民众、由雅文学走向俗文学的变迁趋势。
通往实践的中国文学理论建构 电子书
新世纪以来文学实践巨大的展开活力及令人震惊的展开规模,对当下国内尚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形成无可规避的促迫。文学并不仅是文本,也不仅是认识对象,它更是实践对象,并且就是实践过程本身。本书研究要点在于揭示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对象的实践性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研究文学理论的实践属性、文学理论的实践逻辑、文学实践的鉴赏与批评活动、文学理论的实践文本学,以及文学理论的实践论研究方法等。
别人家的孩子和我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北京,我来了”“别人家的孩子”“谁的青春不荒唐”“那些年,那些女孩”“终于毕业了”“现实给了一巴掌”“我们都回不去了”七篇小说。《别人家的孩子和我》不是张小武的故事,也不是别人家的孩子的故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它是一部小说,是一本时代年表,是一册社会影集,是我们的成长史。它不是关于一代人的,是关于每个人的,但凡经历青春年少的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研究 电子书
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是一个以反对日本传统汉学和中国学(二战前被称作“支那学”)为目标的社团,在20世纪日本中国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竹内好和武田泰淳等人创立。本书以中国文学研究会出版的会刊《中国文学》为线索,将中国文学研究会置于日本的汉学制度、学术制度、政治意识形态、出版制度和对外扩张等具体语境中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梳理大量的基础资料,从发展史的维度去探讨其在日本中国研究中的历史地